14亿中国人,请记住我们的领䄂毛主席为什么能救中国?

文摘   2024-05-17 08:24   美国  

本文约6400字

阅读需要10min

大家好,我是学堂君。

本篇接着上三篇:

14亿中国人,不可不知的上古华夏族的故事!

14亿中国人,请记住我们华夏族为何能避免走上装神弄鬼的生存道路?

14亿中国人,请接住来自我们华夏族早期圣贤传递过来的思想文化接力棒!

以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新中国建立为支点,继续讲一下我们华夏文化思想,在后世是如何传承的,以及华夏文化思想的强大生命力是如何体现的。

一、目的还是手段?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其诞生的基础是欧洲社会的历史发展实践。对中国的革命不一定完全具有普适性的指导意义。

为什么当年苏联回来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指挥中国的革命屡屡碰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教条主义,不知变通。马克思原教旨主义及社会革命实践,不完全适合中国的革命。

理论的本身的普适性缺乏,加之中国革命早期的诸多失败的事实,内在地迫切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什么;第二,必须深刻掌握中国文化的根基;第三必须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实情。

这三者毛主席同时具备,这是他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前提。

首先,讲一下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在毛主席这里,它是个思想武器,是个革命工具,是类似手段和方法一样的东西,并不是目的本身。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毛主席不止一次有打算改变思想武器

第一次是和美国大使谈心的时候提及的,说美国如果可以帮助中国,我们可以放弃,做出改变。

第二次,是计划和蒋介石组成联合政府的时候,这个就不难理解,因为毛主席是真心诚意希望和平,如果按照蒋介石的计划,让主席去当新疆省的省长,和资本主义政党合作,那我们肯定就先放一放共产主义思想了。

造化弄人,蒋介石不真诚,结果主席反手打的他逃去当岛主。

这其实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毛主席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或者说是一个坚定的中国派。

他的一切出发点,都是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只要有利于国家民族和人民,什么手段和方法都可以用,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毛主席自己也说,他就是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就是用马克思这个思想武器,完成秦始皇的事业。

为什么说主席是一个坚定的中国派?我们看他写的《沁园春·雪》就可以略知一二。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统统都不是他模仿跟随的对象。主席的思想中,骨子里根本不会追随任何人,除了中国的封建帝王,还包括苏联和美帝。

他要成为人类文明史新纪元的缔造者、奠基者。

我们看毛主席一会儿学共产国际,一会儿导向苏联,一会又安排和美国建交,这其实就是兵家“因利而制权”的思想。我和你们学,是为了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不是成为你们的附庸。

什么制度,什么意识形态,统统都可以先放在一边,国家和民族以及人民的利益,才高于一切!

在毛主席这里,只要中国能够独立自主,强大起来,其他的都是工具和手段。

二、从杨昌济到毛泽东

上面讲完了马克思主义在毛主席心中的地位。下面接着讲毛主席中国文化的根基的由来。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想,才会有什么样的作为。

毛泽东之所以在年轻时就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这与他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经历有关,老师杨昌济的修身课对毛泽东的影响最为深远。

在杨昌济的教育和培养下,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在成长道路上深受其影响。

后来,毛泽东曾与斯诺交谈时,曾提及:在我青年时代,杨昌济对我有很深的影响,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员就是他。

“强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这是杨昌济先生所作的一副对联,他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培养出能够“柱长天”的国之栋梁。

现今看来,当年在湖南一师修身课上讲的那些人应立鸿鹄之志的话,犹如那颗播下的拯救民族危亡的希望种子,终于在1949年开出了灿烂的花,结出了最为丰硕的果。

三、从谭嗣同到杨昌济

谭嗣同所处的年代,晚清政府腐朽无能,中华大地风雨飘摇,中国在列强的虎视眈眈之下摇摇欲坠。

年轻的谭嗣同有强烈的救国抱负,但其虽有力挽狂澜之心,却力有不逮。

谭嗣同认为心力,是救苍生于水火、挽民族于危亡的根本力量。他强调反天命,反独断,相信人的力量能够创造历史,能够改变历史。

这个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改变了许多人的思想和世界观,特别是此时尚在岳麓书院求学的杨昌济。

维新变法之时,谭嗣同等人返湘兴办新学,一时间,湖南学风,为之一变。

此时,尚在求学时期的杨昌济沉浸在这股新学思潮当中,昔日的旧学思想被洗涤一空,谭嗣同的仁学当中的心力说,让他顿时感到有醍醐灌顶之效。

后来杨昌济就曾在自己的课堂上讲道:“余研究学理十有余年,殊难极其广大,及读谭浏阳《仁学》,乃有豁然贯通之象,心力迈进,一向无前,我心随之,猝增力千万倍。”

自此,杨昌济便追随谭嗣同等人,倡导维新,参加谭嗣同等人所创的南学会当中,积极投入到拯救国民于危亡之际的活动当中。

后来,维新变法失败,33岁的谭嗣同慷慨赴死的消息传回湖湘之地,在当时的读书人当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湖湘文化,历来提倡的是忧国忧民,然而到了谭嗣同这一代,他却用一种决然的姿态,为湖湘文化注入了舍身取义、为万世之大我牺牲小我的献身精神,湖湘文化,自此开始蜕变焕新。

杨昌济后来执教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开课授教,他曾在课堂上,这样评价了谭嗣同的甘于赴死的壮举:“吾观世之君子,有杀身亡国而不悔者矣,彼非不欲生,实不忍以一身一家而害天下后世也。”

杨昌济在课堂上教导自己的学生,要做一个准备肩负历史重任的人,要有为国家,为民族而牺牲自我的献身精神,将谭嗣同的生平、思想传递给自己的学生。

于是就有了湖南一师的修身课,深受谭嗣同影响的杨昌济,也将自己的思想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青年时代的毛泽东。

历史似乎有种惊人的巧合,民国时期最著名的爱国将领之一蔡锷也是谭嗣同的学生。谭嗣同帮助父亲谭继勋举办新政,创办时务学堂,培养改革人才。当时蔡锷在时务学堂读书,因此谭嗣同任中文教习,与蔡锷有师生之情。

而蔡锷有一个学生叫朱德,蔡锷是云贵总督信赖的青年将领,在云南讲武堂教授的步炮混成作战概论,朱德刻苦好学,时常请教蔡锷。

朱德在云南讲武堂毕业后,被分到蔡锷的部队当军官。朱德对蔡锷的感情十分深厚,蔡锷不仅是他的长官,而且也是他的良师益友。他对蔡锷鞠躬尽瘁、廉洁奉公的品德十分尊重。毫无疑问,蔡锷将军的品行也影响了中国红军之父朱德的一生。

谭嗣同,通过杨昌济影响了毛泽东,通过蔡锷影响了朱德。谭嗣同当初慷慨就义,以身殉道,如果他知道后来的毛泽东和朱德的事业,应该无比欣慰吧。

四、从王船山到谭嗣同

湖南这个地方,历来人杰地灵,从北宋时期就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湖湘文化,后来虽一度因南宋灭亡而沉寂下来,但最终又在明末清初时期再次复苏起来。而明末清初华夏文化复兴的一座高山就是王船山。

清代的思想,是对历代思想的一次大综合,除掉经籍的考证与训诂一途外,绝少能把历代思想发扬光大。在发扬光大方面,明末清初的王船山最为博大精深,但却及身而绝,没有传人。

王船山强烈反对王阳明,认为王学使人任性而废学,为学没有肩负起经世济民,经世致用的责任,并认为王阳明的心学对明朝亡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王船山的鸿篇巨制《船山遗书》,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经学道统的绝唱。

谭嗣同10岁时,拜欧阳中鹄为师。在欧阳中鹄的影响下,他对王船山的思想发生了兴趣,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23岁的谭嗣同在刘人熙的指导下开始认真研究王船山等人的著作。

欧阳中鹄知识渊博,推崇变法。谭嗣同称其学问"实能出风入雅,振前贤未坠之绪"。而刘人熙创办船山学社,为传播王船山思想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阵地和载体。他的学术贡献主要是第一次从理论上阐述和明确肯定了王船山学说在湖湘文化的历史地位,他认为王船山学说为"救时之良方"。

欧阳中鹄和刘人熙这两位老师都将王船山的思想介绍并传承给谭嗣同,尤其是济世救民的思想。

当时唐才常与谭嗣同被誉为“浏阳双雄”,二人同任时务学堂中文教习,言必王船山。谭嗣同遥尊王船山为道统真儒、救国救民的“雷神”。“五百年来学者,真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矣。"这是谭嗣同的话,他的变法思想,得益于王船山。

五、从张载到王船山

明崇祯年间,王船山求学岳麓书院,老师吴道行教以湖湘家学,传授朱张之道,较早地影响了王船山的思想,形成了王船山湖湘学统中的济世救民的基本思想。

明亡后,崇祯帝煤山自缢殉国,王船山听闻后悲愤欲绝。但一介书生的他曾于衡山等地招募士兵,图谋起兵反清复明,失败后流落荒山野岭之间。王船山虽然失败了,但他体现了读书人的大仁大勇,君子可内敛不可懦弱,面不公可起而论之,更何况面对国破家亡

王船山三十三岁以后就开始避世隐居,直到他死去一直刻苦研究,勤恳著述,垂四十年,得“完发以终”,他始终未剃发。

据说王船山在湘西草堂出门时,不管下雨还是天晴,必定要打一把伞,还要穿上一双木屐。王船山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打伞穿木屐,表示与清廷不共戴天,表示不踏清朝之地。表达的是对清廷作出的道德抵抗,是他在精神上的无奈和最后坚守。

王船山是一个孤高耿介的读书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追求理想完美人格的典范。

王船山为学及其推崇张载之学,因为张载之学继承了孔孟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术志向,极大地彰显了忠孝合论的家国情怀。

王船山继承与弘扬张横渠的意义,不仅使得张横渠的思想重新光耀于世,而且使得孔孟儒学的文人士大夫精神得到了新的发展与弘扬,同时也使得王船山自己建构起了一种既继承张载又超越张载的学术思想体系。

钱穆认为,船山之学继承了横渠长于精思、显真明体的传统,并且超越了横渠之学,具有“掩诸家而上之”的特点。

王船山在张横渠正学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使得船山之学在“坐集千古之智”的基础上别开生面,成为中国传统学术继往开来的一座高峰。

王船山常为自己没有取得刘琨、张载那样的成就而深为遗憾。他病危时,自知不起,便为自己写了墓志铭:“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幸全归于兹丘,固衔恤以永世。”

为学终其一生,能将张载写进自己的墓志铭,可见张载对王船山的影响之大。

六、从范仲淹到张载

当西夏侵扰北宋边境之时,21岁的张载写成《边议九条》,向当时主持西北防务的范仲淹上书,意在组织民团收复失地,保家卫国。

电视剧《清平乐》专门展现了这样一个情节,范仲淹在被贬耀州之前接见了一位名叫张载的年轻书生。

张载来到西北边疆求见范仲淹,意在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但范仲淹却规劝他说:“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言毕,赠其一本《中庸》,附言道:“但愿日后国朝能得一将经学钻研透彻、发扬光大的大儒。” 这个桥段,并非虚构,而是被明确记载在《宋史·张载传》中。

张载,字子厚,典出《易经·坤卦·大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道德高尚,能够承担重大任务。由此可见,张载之父对他是何等寄予厚望。

张载听从了范仲淹的劝告,回家刻苦攻读《中庸》,仍感不满意。于是遍读佛学、道家之书,觉得这些书籍都不能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又回到儒家学说上来,经过十多年的攻读,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学说体系,终成长为一代大儒。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响彻天地的横渠四句影响了后世千年。张载创立关学,特立独行,在中国哲学史上树起了一座高大的丰碑。

七、从戚同文到范仲淹

戚同文是睢阳学舍(应天书院前身)创办人杨悫的学生,老师杨悫去世后,戚同文继承师业,继续在睢阳学舍办学。

戚同文年少时,听说当地名儒杨悫设馆教授学生,便去恳求入馆学习,杨悫见其意诚,就教其读《礼记》。戚同文聪慧过人,又异常勤奋,不到一年,就能背诵"五经"。

后来杨悫将自己的胞妹许配戚同文为妻,戚同文攻读更加勤奋。这一幕与杨昌济将杨开慧托付给毛泽东何其相似,那不是简单的对后辈的欣赏,更包含着一种使命的寄托与传承。

时值后晋末年,天下大乱, 戚同文立志不去做官,但他却希望国家早日统一,因此便以“同文“为名。杨悫常鼓励他去做官,他却说:"先生不去做官,同文也不去做官。"

杨悫去世后,戚同文为报答杨悫的教育之恩,竭力为杨悫经计家事,代杨悫抚子养老,并继承杨悫的事业,开始了他教书授徒的生涯。

22岁的范仲淹前往南都应天府求学,投师戚同文门下。数年寒窗生涯后,范仲淹已博通儒家经典的要义,有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

范仲淹同样继承戚同文"天下同文"之志,"以天下为己任",以"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浮云我决,良玉我切"的博大胸怀,为北宋培养大批人才,如王尧臣、赵鰖、张方平、富弼、孙复、石介等。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亦为深远。

杨悫在史书中笔墨非常少,只知道他是五代时期人,后晋时期创办应天书院的前身睢阳学舍。除此之外史料中再难查到关于杨悫的相关信息。

五代是个什么时期?那是一个何等动荡不安,人头翻滚的年代。

而名儒杨悫所做的就是开馆教学,外面的世界杀声震天,战火不断,但是华夏先贤的典籍与文化总不能在战火中丢失亡轶了,为华夏先贤接续文脉,为后世留下文明的火种,这与孔子的晚年何其相似。

千百年间,杨悫儒学的衣钵传给了戚同文,戚同文的“天下同文"之志传承给了范仲淹,”心忧天下“的范仲淹给张载指明了人生的方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又深刻的影响了王船山,王船山影响了谭嗣同,谭嗣同影响了杨昌济,杨昌济影响了毛泽东,而毛泽东则影响的整个近现代中华民族的历史走向。

八、经世济民平治天下

毛泽东在华夏文化经世济民思想的影响下,嗜书如命,他读兵法,读资治通鉴,读二十四史,可以说华夏文化的经史子集,都在他那近十万册的藏书之中,一生都在不断地滋养着他。

到了这里,前面提到的中国化的两个条件基本都具备了,一个是认清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第二个是具备了中国文化的根基。

于是,我们就来看一下,毛主席是如何匡扶天下的。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中国文化的知行合一观。所以他深入工农之间做调查,写报告。

毛主席说: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以及游击战十六字方针,这是中国兵家军事学思想中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避实击虚”的思想。

毛主席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毛泽东说:治国就是治吏。在这一点上毛主席用的是商君,韩非的法家思想。

毛主席说:不要大元帅军衔,不仅如此,还要在新中国建立后退居二线。这是道家“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的思想实践。

毛主席说:为人民服务,人民万岁。这是道家“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思想实践。

除此之外,早在主席在青年时代,在《毛泽东致黎锦熙信》一文中他说:“孔子知此义,故立太平世为鹄,而不废据乱、升平二世。大同者,吾人之鹄也。立德、立功、立言以尽力于斯世者。”

这说明孔子的大同世界,是他匡扶天下的终极目标,这一点,他是孔子思想的学生。

主席一篇《祭黄帝陵》让人热血澎湃,赤子炎黄,天地可鉴。而且在他的治下,我们华夏族人口历史性的再次大爆炸。这次华夏族群的人口爆炸的贡献,直接可以和黄帝时期的人口大爆炸相提并论。

由此可见,主席在中华文化的根基支撑下,在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清晰认识下,在对中国国情的深入了解下,直接用华夏文化中道家,儒家,法家,兵家的思想,轻而易举的凭借世界革命的东风,完成中国自己的民族革命。

不是因为工具本身伟大,而是因为使用工具的人伟大,使用工具的人的思文化伟大。

李鸿章、康有为、谭嗣同、袁世凯、孙文、蒋介石没能完成的事业,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他让古老的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看着窗外静谧而平和的世界,我想起了一句话:“不必时时怀念我,也不要指望我回来。我走之后,你们就是我,人民万岁!”

中华民族为什么延续数千年不断,不是因为人多,不是因为地大物博,而是因为数千年的文脉传承,经世济民,拯救苍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薪火相传。

每次在危难时刻,总是有这些文明的火种延续下来,形成燎原之势,为中华民族奋力续航。

以上就是今天文章的全部内容,部分内容之前有发表公开。现重新整理分享给大家。

如果喜欢,请帮忙转发,点个在看,点个赞,谢谢!

作者:慎承
编辑:继之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喜欢,请点击右下角“在看”!谢谢支持!

慎承学堂
继承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复兴民族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