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一个华夏文化中文人士大夫完美人格的永恒典范!

文摘   文化   2024-06-10 10:50   新疆  
本文约2800字
阅读需要7min

大家好,我是学堂君。

端午安康,本期来简单聊一聊学堂君最仰慕的圣贤之一,屈原。

一、诗歌只是屈原的副业

端午又至,特殊的时刻,总会想起屈原。

每一次决绝的转身离开,都绝非偶然!

记忆之中,他的诗句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也不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而是《九章·哀郢》中的“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春秋战国,策士都是朝秦暮楚的,但屈原是个例外。

干秋家国,自屈原始!

他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塑造者和先驱!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总是让我推想,屈原在流放的时候,应该总是登高向故国楚都的方向遥望。

形容枯槁的老人,在他心灰意冷之间,在他投江之前,应该向故国楚都的方向,向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再三跪拜,而后起身,才投江殉节。

他憧憬了无数次,被伤了无数次,也失望了无数次,最终还是绝望了。于是,汨罗江边划过一道绚烂的弧线,人间忠骨这才葬身了鱼腹。

也值!从此,中华名族的精神世界和文化领域里,多了一颗璀璨耀眼的恒星。光芒四射,照耀着一批又一批屈原精神的忠实追随者!

自从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一百多年,汉代文化的总工程师贾谊,担任长沙王的太傅,路过湘水时,就专门写篇文章来凭吊屈原。

在《吊屈原赋》中,贾谊将屈原比作高翔晴空的鸟中之凤,赞颂屈原“圣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臧”。

再后来,文天祥被俘,南宋皇帝都投降了元,但文丞相是宁死不降。临上刑场时从容不迫,他问城中百姓哪个方向是南,立刻有百姓指给了他,他于是他向南跪拜行礼,而后殉节。

这与屈原的精神该是多么的相似。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精神世界,是今人难以企及的高峰,并且那种精神熏陶出来的人,表现出的忠义之行,散发出的浩然之气,总是让人为之动容。

有人把李白和屈原相提并论,这太委屈屈原了。如果李白是浪漫主义诗歌之父,屈原就是李白之父。

评价一个人在文学上地位,主要看两点:

第一,看他是否开创新的领域或者先河;

第二,看他在一个领域达到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这两点,屈原都做到了。但李白,姑且达到一个方面,只能算第二座高峰,并且远不及屈原。

李白在《江上吟》中自己也写道“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想必,他自己应该也是企慕屈子的。

屈原李白之后有苏轼,开创豪放派词,并达到一座高峰。但就算是苏轼这位北宋乃至有宋以来第一文豪,也自愧不如道,“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他说他的文采与屈原相比“不能及屈子之万一。”

唐宋两座文学高峰,在屈原面前都表现出极尽仰慕之情与谦卑之态,可见屈原在后世文人心目中的地位之崇高。

然而,这都是屈原在文学上的成就,人们总是习惯忽略了一点,诗歌只是屈原的副业。

对,诗歌仅仅只是屈原的副业!

二、屈原的终极理想

《史记》中说屈原,“博闻强志,明於治乱,娴於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他原本就极具才华,有外交家的口才,有改革家的魄力,有政治家的稳健,有致君尧舜的能力和情怀。

战国末期,当时流行这么一个说法,天下一统,不归楚,则归秦。

也就是说,秦楚两国的历代君王子民,都历经了几百的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拿到了总决赛的门票。

就好比NBA要打总决赛了,结果作为主力队员的楚怀王,不听屈原这个教练的战略战术指挥,总是瞎打。

是因为眼看要输了总决赛,屈原才将满身的愤懑、憋屈幻化成一首首惊艳绝伦的诗歌。

他拿笔写诗,只是被一帮子昏君和小人逼的快疯了而已,不吐不快。那真的不是原来的屈原,早年的诗篇里,他是豪情万丈,意气风发。

他本是一个王佐之才,屈原的天花板,应该是伊尹,姜尚一样的人物。

楚国富强,傲视群雄甚至一统天下,和韩非子一样建立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才是屈原的终极理想!

三、滋养屈原的文化土壤

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微,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大国争霸,风云际会。

身处南蛮之地的楚国,为了谋求中原各国承认,于是向古老的随国开战,找个小国练练手,秀秀肌肉。

《史记·楚世家》记载:三十五年,楚伐随。是也。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

随国国君虽然败了,但理直气壮地质问楚武王:我没有罪,为什么要打我?楚君说了一句最不讲理的话:“吾蛮夷也!”

楚国的南蛮印象,一直让许多人误解了楚国,以为楚国没有文化。

我们看屈原的诗歌,在《离骚》中:他称颂远古帝喾,仰慕近世齐桓公,追忆中古商汤和周武王。

可以说,儒家的圣贤尧,舜,禹,汤,文,武都是屈原的精神导师。

《离骚》中说:“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意思是说,哪有不仁不义的国君,能长久地享有天下呢?这里的义、善就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离骚》中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这些都体现了屈原的“民本”思想,我们同样能看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子。

我们再看,《离骚》中“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这句意思是说,政治上选拔贤能者担任官吏,遵循法令的准则不能有偏差。

还有“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竢”。

说的是把先代的业绩昭示众人,使法令准则严密无疑可存。国家富强而纲纪严密,政在贤者而天下太平。

屈原在内政上主张举贤任能,彰明法度,这显然是法家选贤与能,循名责实,赏罚分明的法制思想。

除此之外,楚国还诞生了老子,庄子这样的道家圣人。这说明,楚国在当时就是天下的文化和学术中心。他能产生老子,庄子,也一定能诞生屈原这样的圣人。

为什么楚国能诞生这么些圣贤,因为历史上出现过周王史内乱,王子朝和老子参与了文化中心大转移的过程,这对楚国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事情,之后直接策动了楚国文化,思想,艺术的世界级高峰。

我们看楚国的青铜,漆器,楚辞文学等成就,在当时都达到了独步全球,登峰造极的高度。

丰厚的华夏文化底蕴,这就是滋养屈原的文化土壤!

四、永恒的丰碑

屈原,追随古贤者,彭贤大夫,他效法彭贤,终其一生不能有污点,这是中华文化中文人士大夫完美人格的典范。

此外,在《离骚》和《九章》中,都表明他虽然遭受很多磨难,但是他对祖国的忠诚没有改变,对人民深切热爱的赤诚之心没有改变。

屈原在《离骚》所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以此表达他为追求国家富强的初衷梦想,坚持高洁的品质不怕千难万险、纵死不悔的忠贞情怀。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这一点他看得比较准,就是人格。

屈原即使不写诗歌,就单凭他的人格也足以名垂干古,万世流芳!

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如果喜欢,请帮忙转发,点个在看,点个赞,谢谢!

作者:慎承

编辑:继之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关注慎承学堂,助力中华文化复兴,带你一起了解华夏文化!

如果喜欢,请点击右下角“在看”!谢谢支持!

慎承学堂
继承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复兴民族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