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泰伯篇第八(中)

文摘   文化   2023-05-06 15:38   福建  

本文约4000字
阅读需要10min

正文解读

第8章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说:“修习君子之道,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解读:

1、《说文》注:“诗,志也。志,意也。《书·舜典》讲:“诗言志,歌永言。

一个人“心之所向往”在心则为志,用合乎规范的言语表达出来就是诗。需要注意的是,儒家思想中所讲的“志”,侧重于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

诗言志,无论是直抒胸臆,还是通过象征手法来表现自己心中宏远的政治抱负或者美好而伟大的人生理想,都应该遵循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

如刘邦的《大风歌》、曹操的《观沧海》、李建勋的《宫词》、陆游的《梅花绝句》、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谭嗣同的《狱中题壁》等等。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君子之道,学《诗》的目的,就在于要求君子需要学会立志,心中要有伟大的政治抱负或者人生理想,并且能够用思想纯正无邪的形式来言志。

君子学《诗》,自从学会立志言志的那一刻,就开始走上一条脱胎换骨的圣贤之路。《诗》,就像一根火柴,为士人点亮了心中的光,照耀着前进的路,未来那燃起的熊熊大火,必将辐射耀眼的光和热,照耀并温暖天下。

2、《左传》讲:“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宏观讲,礼是用来济世安民的,礼可以“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从微观上讲,礼是用于典礼仪式的,可以规范节制人们的日常行为,如古代有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等 。

礼适用于君臣之义、父子之伦、夫妇之别、长幼之序、贵贱之等、爵赏之施、上下之际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的礼仪。

古人有言,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可以一言蔽之曰:毋不敬。

礼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表达恭敬、尊敬之意。恭敬的目的是为了和谐,也就是致中和。君子如果不学礼,则会进退失据。所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不学礼,无以立身。

3、《礼记·乐记》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

五音,宫、商、角、徵、羽,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

八音,按乐器的制造材料来对乐器进行分类,《周礼·春宫》中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按照八音,可将中国古代十大乐器如下分类:钟(金),磬,埙(土),鼓(革),琴、瑟、二胡、琵琶(丝),笙(匏),箫、笛(竹)。

人的来自于自然,诞生于天地。天地自然是人的母体,所以,华夏民族早期的乐,都是来自天地自然,例如上面讲的八音。

来自天地自然的华夏音乐的核心功用是匡正人的性情,人在天人两分之后,很容易被抛出天道,陷己于物,往而不返,道家面对此情况就呼吁返璞归真,见素抱朴。而儒家,则是用礼教之外的乐教来匡正性情,使之回归自然本性。

因此华夏文化中真正好的音乐,可以调和身心、性情,使人跟天地融为一体,达到天地人相互和谐的境界。

4、君子之道的三部曲:

第一,学《诗》以立志言志,这一步相当于学会定方向、定目的地,君子立身处世,首先要确定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第二,立志之后,需要勤而行之,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礼来加以节制和调和,使君子正道直行,这就相当于考了驾照,通晓了立身处世的交通规则;

第三,方向和目的地定了,交通规则也知晓了,那就开车上路吧。踏上君子之道这条路,任重道远。乐,则是使我们在追去君子之道的旅途中不骄不躁,恬静淡然,回归本性。“乐”能够使我们愉快的享受旅途的过程。

这就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之于君子之道的终极意义。

第9章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说:“如果天下百姓能够按照政策办事,就组织好他们,按照政策去做;若百姓不能按照政策办事,就需要动员百姓,告诉他们道理,直到百姓明理之后愿意做,再来组织好他们,按照政策去做

解读:

1、谢灵运说:“华民易于见理,难于受教;夷人易于受教,难于见理。”

意思是华夏百姓听得进道理,但是不信妖妄和歪理邪说;夷狄则容易相信宗教教义,妖妄邪说,而难以听得进道理。

《孟子·告子章句下》提出“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毛主席在《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二》也讲:“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这说明,华夏民族是最通晓礼仪,最容易受教的民族,我们这个民族不信鬼神,不信邪教,但是我们相信天地自然之道,相信我们这个民族中为大家开辟道路、引领方向的圣贤,伟人,英雄,相信他们的思想,敬佩他们的精神。

2、不少人将这里理解成儒家的“愚民”思想,这是自己思想愚笨,读不通先秦儒家思想义理导致的。儒家思想的义理是“仁”,推演出来的一定是爱民,亲民,安民,而不是愚民,乱民。

孔子说“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先秦儒家思想整个体系都是在教人如何自省、改过,教人如何成为君子、成为伟人,成为圣贤,而不是教人成为任人愚弄的傻瓜,智障。

道家思想亦是如此,道家崇尚的是婴儿,而不是傻子。道家希望人人复归于婴儿,含德之厚,常德不离。

儒家教导的是,君子学而优则仕,读书人要以天下为己任,要学以致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要心系天下苍生。

第10章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孔子说:“喜好勇敢而又恨自己太贫穷,就会犯上作乱。对于不仁德的人或事逼迫得太厉害,也会出乱子。”

解读:

1、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贵是人所喜欢的,但如果得之不以正道,靠偷摸拐骗,靠贪污勒索,这是不义之财,这种富和贵是君子所不为的。贫贱是人之所恶,君子在贫贱的境界当中,他能够心安理得。如果不以其道而改变他的贫贱地位,他也宁可不去贫贱,他安于贫贱,这是君子所谓“乐天知命,安贫乐道”。

2、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即便身处逆境,也会固守内心的操守。君子穷困能够贫贱不移,不失节操,小人则不然,小人没有不通仁义之道,不通礼乐教化和自我节制,遇上穷困的时候,就容易失节,甚至胡作非为。

第11章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孔子说:“一个人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自大而又吝啬小气,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解读:

1、周公是孔子最敬仰的圣人,是孔子的精神导师。周公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辅佐武王灭纣兴周,然后制礼作乐。武王驾崩之后,又辅佐年幼的成王,周公摄政,为周朝八百年基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果有一个人有周公那样的王佐之才,也像周公那样办事办得很完美,但是他因此而骄傲并且吝啬,那他的其它的善再大,也都都不值得一看。

2、《论语》中其实通篇都在讲仁爱,也在反复讲君子的谦德。如果一个人能力再强大,但是没有做到谦虚谨慎,没有仁爱天下的气度和抱负,孔子认为这也是不足取的。

《尚书·大禹谟》讲:“满招损,谦受益”。一个人如果骄傲自满,没有谦德,其德是不足以承载其才的,再大的才能和成就,也早晚会倾覆掉。所以我们看,才能越大,功业越大的人,越到最后越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第12章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穀(),不易得也。”

孔子说:“学了三年君子之道,其心还能不到追求俸禄上去的人,是不易得的。”

解读: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意思是,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孔子鼓励弟子求学不要志在俸禄、志在名利,而应该志在成为圣贤。孔子从不反对弟子出仕从政,他倡导学而优则仕,君子圣贤之道修习得好,就出来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俸禄自然顺带就来了。

2、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意识是,君子重点在于谋求圣贤之道,勤而行之,重点不在于谋求衣食。耕田,也常要饿肚子;修习圣贤之道,学而优则仕,这样就可以得到俸禄。君子应该担心自己修习圣人之道不能学以致用,而天天忧心自己的穷困。

第13章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孔子说:“坚定修习圣人之道的信念,并且勤奋好学,誓死守卫圣人之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

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学以致用,兼济天下;天下无道就抱道藏身,隐居不出。

国家有道而自己因为没有修习好圣贤之道不能出仕从政,学以致用,导致自己碌碌无为,贫穷卑贱,这是读书人的耻辱;如果国家无道,百姓处于水深火热,而自己却不择手段汲汲于富贵,不能安贫乐道、心怀天下,这也是读书人的耻辱。”

解读:

1、老子讲:“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孔子讲:“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道和儒在思想义理上都是高度一致的。

读书人的第一要义是以身载道,如果身之不存,又用什么来载道呢?道之不存,又何来传道,弘道,用道呢?其次,读书人需要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自己的荣辱与家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充分说明,儒家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

第14章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职位上的事。”

解读:

1、《中庸》里讲:“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草木鸟兽虫鱼,在天地之间,都有其特定的、适合的位置。

就像在球场上,每个球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前锋,后卫,守门员、教练等等,需要各司其职,各安其位。比赛一开始,不能一窝蜂瞎跑全都乱套。

如果一个人在命运混乱、不知其位的时候,要凝聚正知,从浊乱的命运中找到自己的“正位”。君子的立身处事,要知位、守位、不失位、不越位。这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内在要求。

作者:慎承

编辑:继之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喜欢,请点击右下角“在看”!谢谢支持!

慎承学堂
继承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复兴民族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