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中国人,请记住我们华夏族8000年来,充沛的续航前行动力来源:易学思想!

文摘   文化   2024-05-24 00:37   福建  
本文约5500字
阅读需要10min
大家好,我是学堂君。
本篇直奔华夏文化的源头和核心,讲一下易道思想的几大显著特征。
一、易学是一门研究变化的学问
一说到华夏文化中的易学,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易经》。其实,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误解,本质上是没有弄清楚易的本质和原点。
《易经》包含经和传两个部分,经文部分的《周易》本来主要是用来占卜的。后来孔子做《易传》,将其侧重于易理的发挥,用于人伦教化,侧重于经学。
但是《易经》的成形,已经是非常具象的文本形式了,它就相当于一个应用手册,也就是至少是文字诞生且非常成熟之后的事情了,这是比较晚期的事情。
易学之于《易经》,就像生物学之于《生物工程概论》。我们华夏的先祖开始涉足易学思想,很显然发端更早,范围更广,内含更加丰富和深邃。
什么是易学呢?易学,就是研究变化的一门学问。
天地万物无时无刻不进行着生死运化,正因如此,易学的思想能够成为诸多思想的根源。
有人说,科学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神学,这个说法显然是错的,一切学问的尽头都总归于易学。
因为没有易学就不会有数学,没有数学就不会有科学,没有易学同样不会有农业文明的成熟,没有传统医学理论体系的成形等等。
易学这门学问是华夏族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在农业文明诞生之前,伴随着天文天象的观察而诞生的,继而在后世诸代往圣先贤的发展下,不断丰富其思想体系。
二、为什么需要研究变化
我们华夏族的先祖为什么需要研究变化?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觉得古人具有探索未知的本能和欲望,为了一个求知欲,一种探索的情怀和理想。
恰恰相反,我们的先祖研究变化的动机非常的单纯且朴素,就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和生活。因为在变化中,找到规律,才能顺应和驾驭,相比于面对永无止境的未知,能够预见未来看见未来,才能更好的活下去。
早期的华夏族祖先靠采集,渔猎,这样的生存方式很被动而且极不稳定,包一餐饿一顿,得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四处迁徙觅食。
闹饥荒的日子不好受,找到一个稳定的食物来源,使生存变得更加的容易和有保障,这才是华夏先祖研究这个变化的世界的主要诉求。
基于此,我们的易学就散发着的强烈的历史使命,也蕴含着浓厚的应用动机。
也就是说,我们研究变化,就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研究变化,就是需要总结规律,学以致用,解决现实问题。
在这一点上讲,易,追求的是客观的象数模型,追求精确的指导。通过这种模型和指导,来精准的预见未来,看见未来。
因为只有能够预见未来的文明形态,才不会陷于迷信和巫妖鬼神。
因为相信一些不可信的东西,本质上都是一种对未来预知的无助和无能,这种无能的根源在于还没有通天彻地的揭开易学研究的第一页。
有些民族的历史,说他们几千年前的祖先单纯的去研究数学几何,研究世界的本源,却不加以应用和解决现实问题。生存问题都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务虚而不务实,这样的历史描述是值得打问号的。
三、易学研究的切入点
接着我们继续讲,既然要研究这个万物纷纭,变化无穷,生生不息的世界,从何处下手呢?
祖先面对山川河流,花草虫鱼,飞禽走兽,风雨雷电,日月星辰,这些纷纭的万物之象的时候,哪些对象的变化最能引起我们注意的,些变化的规律性,周期性最强。
很显然,河流周期性的结冰,花草树木周期性的发芽,飞禽走兽周期性的迁徙,雨雪风霜周期性的轮回,但是这些变化,只要还没有找到时间的密码,就不知道变化的周期有多久。
上一次下雪,到这次下雪,上次发芽到这次发芽,上次迁徙到这次迁徙,中间有多久?没有人能够回答。
上一次把种子撒进泥土里收成还比较好,这次撒进去怎么几乎颗粒无收呢?播种的时机到底有什么样的规律可循呢?
一切都在内在地要求把时间这个因素确定下来。很显然,天上日月的运行最是稳定,最为规律。
所以《易经·系辞》中说:“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在万物生生不息,纷纭变化诸象之中,在天上,太阳和月亮是最大的象,在地上,变化节律最为明显的春夏秋冬四时。
于是,研究变化的易学的第一个儿子诞生了,它的名字叫天文历法。
能够观象授时,制定历法,天文与地理物候,通过圣王制定的历法连接了起来。这个时候易学的第二个儿子也诞生了,的名字叫农业文明。
自从找到了天文天象与地上物候的变化的对应规律,再也不像早些时候播种靠开盲盒一样,靠碰运气了。
有了农业文明的诞生,随之而来的就是人口大爆炸,人口一旦爆炸性增长,社会的复杂程度就会加剧,社会分工就会形成,然后诞生合适各样的文明文化形态,自此我们华夏的文化开始百花齐放,姿态万千。
四、易与道的圆满
易学的重点关注的是天地万象诞生之后的运行规律,以及对这种规律的实际运用,而非重点研究整个宇宙的本源或第一因,以及整个宇宙的生死循环。
但这个并不值得遗憾,因为这个答案在道的思想中,做了近乎完美的回答。所以说老子是三皇之学的集大成者,他写的《道德经》,不是对易的解读,而是对华夏道易思想的全面升华,为天地宇宙万象的创生,运化,与复归,画上了一个圆满的闭环。
自易道之后,又衍生出了儒,法,兵,医等等星河璀璨的华夏早期的文化,而这个文化体系辐射后世几千年,直到现在还在开枝散叶,滋养着我们这个民族。
掌握易道的华夏族,不仅从根源上理解天地万物的运化规律,还从根源上理解了天地万物的生死。
所以我们视死如生,我们将死亡称之为回家,回到道这个母亲那里,所以我们的文化中诞生了“视死如归”这样的成语。
相反,没有解决万物生死问题的民族,不理解生死的民族,他们才会相信人死后肉体会死而复生,所以他们会把尸体包裹起来。
而有的民族认为死后会有地狱和天堂,其实地狱和天堂就是利用人的贪婪和恐惧,对人的精神上枷锁的手段,本质上都是不理解天地万物的生死与运化问题造成的。
我们回头看道的思想,就会发现,其中对天地万物的生死做了如此圆满的回答,没有任何巫妖迷信的妖妄言论,这也同样使得我们这个民族都没有走向虚妄的那条路。
第一,《道德经》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这个东西就是道,即宇宙的第一因,道只效法她自己。
第二,《道德经》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讲清楚了道生天地万物的关系问题。
第三,《道德经》讲:“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进一步回答了万物又是怎么消陨而复归于道的。
宇宙万物,就是这样被创生又被消陨,无限的往复循环,无穷无尽。
这个宇宙模型,比现代科学的奇点大爆炸理论更合理自洽,现代科学家,试图给宇宙找一个时间的原始点,这个思想本身就是错的。因为宇宙只有运动,没有时间,奇点的爆炸,也无法回答奇点爆炸之前是什么样的。
五、易学的要素之观象
我们古人研究变化的易学,第一个要素就是象,易象,也就是我们能够感知的研究对象。天地万物就有天地万象。
《易经·系辞》中说:“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万象之中,天上的日月,就是我们抬头能观测的最熟悉、最明显的天象。
除此之外,北天极那边的三垣,黄道和白道附近的二十八宿,也是我们最早能够观测的对象,再加上太阳系对我们影响比较大的几个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这些对象,几乎是易学天象研究的核心。
因为我们生活在北半球,所以,北天极和黄道附近的星宿就是我们古代天文天象研究的两个最关键的区域。
为什么研究日月,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因为这是我们生活在北半球的祖先推开门就能观察到的区域。为什么研究水,金,火,木,土?因为他们离我们比较近,对地球的地理物候影响明显。
为什么我们的关注没有或者很少涉及银河系之外的区域?第一是距离较远,观测受限,第二,是对我们的影响几乎没有。
就好比隔壁邻居装修比较吵闹,附近的邻居的生活会受其影响,但是要是远在另一个小区的装修,或者更远的另一个城市的人在装修,那就没有什么影响了,所以我们不会重点关注。
基于此,我们的易学研究对象,其实范围相对有限,第一是我们祖先能观察到的,第二是对我们产生影响的。
所以我们说易学的研究范围,不能理解成是研究整个宇宙的变化规律,而是以地球为中心,以太阳系为半径,以银河系为背景这个粗略的范围内的研究成果,这是易学的第一个特点。
易学的研究范围决定了其适用范围,易学的象数理占等都在以地球为核心的范围内产生并且发挥着应用。
那些动不动就说易经研究的是整个宇宙的变化规律,适用于整个宇宙,这其实就有点浮夸了,因为在银河系之外的另一个星系研究象数理就会完全不同。
人类像《流浪地球》那样移民到另一个星球,那我们的文明文化就得从根源上需要推倒重建。而如果真正理解易学的人,则会认为实际的结果可能是人类即使移民过去了,也根本无法存活。
因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土壤,气机物候,完全变了,除非对太阳系中所有的环境进行拙劣的模拟,人类才可能得以苟延残喘的生存下去。星际移民这是人类对于生命的理解过于肤浅造成的虚妄幻想,所需攻克的生存难度之大,远非现在的科学能力所能及。
六、易学的要素之数理
华夏祖先研究易学的第二个要素是数,即象在周期性规律性变化的时候,可以抽出来的数。
例如,太阳东升西落一次为1天,地球公转一周为一年365天,月亮公转一个朔望周期为1月,一年有至少12个朔望月。
太极为一,太极生阴阳两仪为二,天地人三才为三,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就是四时,金木水火土就是五行,还有六气,七律,八卦,九宫,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四节气,六十甲子等等。
这些节律数可以无限的扩展,例如一岁1年, 一旬为10年,一纪12年, 一代25年,一世30年, 一甲子60年,一世纪100年, 一运360年,一会10800年, 一元129600年,这些时间周期大都和天文天象的运行周期相关,都是从象的运行之中抽出来的数。
如果把这些节律数之间填满,就是所有自然数,而自然数的诞生进一步催生了数学。
这就是抽象而成数。不同的数的内含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是客观而相通的,而其名称和叫法是人们自己定的。我们可以叫他1、2、3,也可以叫他one,two,there。
我们看到的日月运行,和地球上其他民族看到的日月星辰的天象和运行周期规律是高度一致的。因此,象和数,是客观有标准的,可能不同民族的称呼或叫法不同,但是其内涵是高度一致的。
所以,有些民族或者部落,用苍龙七宿来定季节,有的则用朱雀七宿来定四时,还有的部落用牛宿,有的观测北斗星的指向和大火星的出没方位来定一年中的季节。
易学研究的第三个要素就是理,义理,就是基于象与数而衍生出来的用于指导人类生活生存的道理。
如果说,象和数,是客观的,有内在的固有属性,到了易理这里,就开始转向主观了,正是由于这种主观发散性,同样的象和数,推演出来的易理却是千变万化的。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之。
这就类似由象和数推演出来的易理,用于指导人类的人伦生活,因为天上的紫微星是一个,在北天极永恒不动,众多星辰围绕着他转。所以,人间的帝王,也只能有一个,并且在中央不动,由一帮大臣辅佐。
所以韩非子也说:“要在中央,事在四方,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为什么圣王需要在中央,为什么四方要围着中央运转。因为天上的北极星在中央,众星拱之。
《礼记·曾子问》:“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天上只有一个太阳,照耀天下万物的繁衍生息,所以地上的人间,也只能有一个帝王来统御天下。
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中,为什么自始至终都追求着一种大一统的文化,因为天下凝一,不是为了专制独裁,而是为了一种效仿天道的秩序,这种秩序本身能够和谐运转,永世不易。
所以我们会发现,一旦天下都想当王,都想称霸的时候,就是天下大乱的时候。
而一个统一王朝诞生之后,其核心的任务就是在理论上讲清楚其统治的合法性问题,也就是为什么我能当王,而你们不能。
如果一旦都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这样的天下秩序就会像五代十国那样人头翻滚,生灵涂炭。
往深层的根源推,就在于天上的太阳只有永恒的一个,不是多个太阳三天两头的更换的,其数量更不是随意的变来变去的。这就是易道思想向下辐射后对于我们华夏族的政治架构的一种影响。
七、知易者不占
易学的第四个要素是占,也就是预测未来,我们华夏族的易学,通过研究物象,然后抽数成理,建议象数模型,这样就能通过发现,验证,使用,来预测未来,看见未来。
永远记住,只有对未来蒙昧疑惑而看不清方向的人,才急需渴求借助外物神秘莫测的力量。
而这个需求往往又被一些心术不正心怀鬼胎的人所利用,所以后世的迷信,巫妖,江湖骗术,鱼龙混杂,充斥于世。所以说,愚蠢和骗子往往是一对冤家。
以河图为例,这个春夏秋冬四时模型,并且推演出洛书,八卦,以及二十四节气,我们就可以准确的预测未来,看见未来。
我们在夏至日可以预测半年之后会回冬至,所以我们需要未雨绸缪,准备好御寒的衣物和粮食,我们在春天的时候可以预见秋天的作物成熟,所以选择在春天播下种子。
这些占,就像能看见未来一样,真正的易占,就像能够提前拿到答案和结果一样,所以才会就当下进行趋利避害的动作。如果实在无法扭转,也能坦然面对。
所以古人说: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
这句话的核心,是说善易者能法天地之理,循道易而行,做到天地洞明,心里坦然无惑。没有什么疑惑,也就不需要占卜寻求上天指引的。所以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
而这种象数理占的易道思维,让我们这个民族能够从根源上客观地掌握自然的运行密码,能够照亮整个华夏民族前行的路。
即使遇上了困难,我们这个民族永远都没有诉诸于虚妄迷信的巫妖鬼神,而是以一种坚毅、自信、智慧的状态去直面一切,克服一切,战胜一切,当然也包括接受一切。是易学思维给予我们这个民族充沛的续航前行力量!

作者:慎承

编辑:继之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关注慎承学堂,助力中华文化复兴,带你一起了解华夏文化!

如果喜欢,请点击右下角“在看”!谢谢支持!

慎承学堂
继承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复兴民族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