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先进篇第十一(上)-孔子的用人原则:能者居之!

文摘   文化   2023-06-03 15:37   福建  

本文约3100字
阅读需要7min

正文解读

第1章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再从政做官的人,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庶人;一出生就能世袭爵位官职的人,是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乐,这样的人是贵族宗亲子弟。如果要选用治国理政的人才,那我主张选用有先学习礼乐且有正才实干的人。”

解读:

1、孔子自己,就属于先修习圣人之道,然后再谋求做官的人,属于这里的讲的野人。孔子自己也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他小时候地位低下,为了谋生,所以学会干不少的脏活累活苦活。

像孟懿子这样的人,属于鲁国的三桓之一。等其父孟僖子过世后,他就可以以嫡长子世袭爵位官职。这类人也属于广义和古典的“君子”,也就是国君之子,贵族之子。这类人根本不用担心自己的仕途,单靠出生和身份背景就能从政为官,所以他们属于那种先做官再学习圣贤之道,或者边为官边学习圣贤之道的人。

孔子认为,如果真要选用人才来治国理政,它更倾向于那些先修习圣贤之道的人。他们相当于公开选拔的人才,具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符合选贤任能的原则。而世家大族的世袭制,会有一些纨绔子弟的存在,在才学和能力是上比不上庶族出身的士人。

也就是说,社会的人才如果无法向上流通,是对整个社会治理和发展很不利的。我们的历史上有些朝代当政者,靠世卿世禄,都堕落腐化成一群智障,但是依然身居高位,尸位素餐。依据孔子的观点,其实他的思想是超越他那个时代的,尤其是在但是世卿世禄制的历史背景下,如果真要干大事,干实事,就不能任人唯亲,需要人人唯贤,能者居之。

第2章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孔子说:“曾跟随我周游列国时,从陈国到蔡地去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身边了。”

解读:

1、孔子周游列国期间,曾受楚昭王的邀请前往楚国。孔子换揣着实现政治抱负的强烈期待,率众弟子一行欣然前往楚国。在行至陈国和蔡国的边界时,陈蔡两国担心孔子为楚国所用,日后强大的楚国对陈蔡两国不利,于是就设法围困孔子师徒一行。孔子及其弟子们被围困与荒野,缺粮断炊,一众随行者纷纷病倒。

这样的困境下,相当于创业失败,正处于事业的谷底,弟子们心中多少有些怀疑。孔子觉察到后,叫来子路、子贡和颜回,谈谈对于自己所弘扬的圣人之道的看法。

子路认为,是他们还没有做到足够的“仁”和“智”,才得不到他人的信服。

子贡认为,他们的圣人之道太深奥太博大了,所以不能被更多人接受,建议孔子能不能降低点标准。

颜回认为,并不是因为他们所弘扬的圣人之道出了问题,而是那些不理解“道”的人故意刁难,但即便如此,他们仍应把圣人之道弘扬于天下。

对待子路,孔子举了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和忠臣比干被纣王剖心的例子,以此来教导子路并不是有了仁德和智谋就可以一帆风顺的。

对待子贡,孔子教导他,优秀的农夫善于种植,却未必总能保证有好的收成。优秀的工匠心灵手巧,却未必总能使别人称心如意,与其追求着被人容纳,不如更加坚定地修行自己的道。

唯有颜回的回答最合孔子的心意。

在如此弹尽粮绝之际,孔子坚持为弟子们传授圣贤之道,弦歌不绝。正如孔子自己说的那样,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在没有路走的时候,能够守节,小人才会丧失底线,丢失节操。

2、公元前489年,孔子与弟子们遇上陈蔡之厄,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弟子们虽然有疑虑,但是依然能够坚守大道而不变节。公元前484年,孔子回到鲁国家乡以后,子路、子贡等先后离开了他,再后来颜回也死了,子路也先他而死。

孔子应该是在人生的晚年,众多弟子都不在身边,他也许在一个阳光和煦的午后,不经意间回想起曾经一众弟子和他一起弘扬圣人之道的日子,那些痛并快乐的时光。

第3章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德行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善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擅长政事的有:冉有、子路。通晓古代文献典籍的有:子游、子夏。

第4章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孔子说:“颜回不仅仅是协助我教学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第5章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

第6章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南容反复诵读《诗经·大雅·抑》中关于白圭的诗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孔子把侄女嫁给了他。

解读:

1、南容:即南宫适,姓南宫,名适,字子容,通称南容。在《论语》一书中,孔子只称赞他的两名学生有“君子”之德,一个是宓子贱,另一个就是南宫适,可见,孔子对南宫适的评价很高。

2、“白圭之,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意思指,白玉被玷污,尚可以磨掉;誓言被自己违背,将无法自白。《论语》通过南荣经常念及这首诗,表明他谨言慎行。因为南容有这种德行,存心非常仁厚,而言语又非常的谨慎,所以孔子将他哥哥的女儿嫁给他。

第7章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弟子很好学,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了。”

第8章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回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渊买个外椁。孔子说:“虽然颜渊和孔鲤一个有才一个无才,但各自都是自己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是有棺无椁。我没有卖掉自己的车子步行而给他买椁。因为我还跟随在大夫之后,是不可以步行的。”

解读:

1、棺椁制是古代表示死者身份和等级的棺葬制度。棺即盛放死者的木制葬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周代规定:天子棺椁四重,上公、侯伯子男、大夫,以等差分别为三重(有兕牛皮)、二重、一重。士不重,但用大棺。

2、为什么孔子不愿意卖车。第一个原因,孔子之前在鲁国当官,以他的身份必须有车,不能步行,不然不符合礼制。第二个原因,颜回孔鲤一样没有做过大夫,没有做过官,就不能够以士大夫的葬礼来给他治丧,这也是不符合当时的礼制的。

3、所以,即使颜回使自己最喜爱的弟子,即使孔鲤是自己的亲儿子,而且不论他们是否有才,在礼制的面前,孔子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遵循礼制,“克己复礼”是他一生的夙愿。即使至亲至爱,也不能撼动孔子内心的坚守。

第9章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了,孔子说:“唉!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

第10章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回英年早逝,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过度了!”孔子说:“是太悲伤过度了吗?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过度,又为谁呢?”

解读:

1、“恸”指极度悲伤。颜回十三岁就拜孔子为师,四十岁因病去世,在这27年间,一直跟随孔子修习圣贤之道。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之死,算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孔子之于颜回,亦师亦父,颜回几乎是终其一生都在追随孔子,修习圣人之道。《论语》中多处记载了孔子对于颜回英年早逝的悲痛欲绝之情。

儒家的圣人,不像道家法家的圣人,高高在上,冷酷无情。恰恰相反,儒家的圣人是人伦之至,圣人比常人更能深刻的理解感悟这世间的七情六欲,爱恨情仇,相思疾苦。所以我们走进儒学,才会发现其中的圣人之道,是那样的博大精深,深邃高远,难以企及,但又是那样的贴近现实,温情脉脉,春风化雨般的点亮世俗之人那颗向真向善向美的心灵。

作者:慎承

编辑:继之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喜欢,请点击右下角“在看”!谢谢支持!

慎承学堂
继承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复兴民族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