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之西行卅日】第六日(泸水——丙中洛),峡谷穿行

文摘   2024-08-26 10:57   安徽  


昨夜睡得不好,早晨也就起来晚了一些。今天的目的地是丙中洛,那是我们进藏前的最后一个落脚点。从泸水到丙中洛,将近300公里的路程,全走G219国道,云南人称之为“美丽公路”。这条路,穿行于怒江大峡谷,一路北上,路过虎跳峡、老姆登、知子罗、石月亮、怒江第一湾等令人向往的景区。

行者老孙摄于泸水美丽公路7051公里处

我们九点离开酒店,“老虎跳”是我们的第一个途径点。我在做攻略的时候,也跟许多人一样,以为“老虎跳”就是“虎跳峡”,其实“虎跳峡”在金沙江上,二者相距不过百十公里,却隔着怒山山脉和云岭山脉。大自然神力推动的强烈地壳运动,在横断山系西部,造就了数条五六千米高的奇山峻岭,留下了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百公里、最窄相距不过60公里的奇观。

行者老孙摄于怒江老虎跳

拐上“美丽公路”不一会儿,就发现了国道G219的“7051”公里碑,一行人兴奋不已,纷纷下车打卡。站在路边,临崖望去,恰好能俯瞰泸水市的全景,这才发现,昨夜我们只逛了市区一角,泸水城区,并非我以为的“小城”。市区东傍怒江之水,西延高黎贡山脚下,城市街区,错落有致,颇具风采。

行者老孙摄于怒江老虎跳

一路向前,路过河谷狭窄之处,我都以为是到了老虎跳。直到将车停在老虎跳景区、登上江边巨石之时,才明白这里才称得上“老虎跳”。一块巨石突入怒江之中,与峭壁对峙,最窄之处,似猛虎纵身一跃能过。怒江之水,源自高黎贡山与怒山山脉间的溪流与冰川。夏日冰雪消融,水量正丰,峡谷落差本来就大,江水至此已成激流。激流撞击巨石,漩涡翻腾,咆哮而去。这老虎跳,有猛虎跳峡之形,更有猛虎下山之势啊!

行者老孙摄于怒江老虎跳

老姆登知子罗景区是第二个途径地。从老虎跳出发,沿G219北行三十多公里转向匹碧线。我开头车,竟然错过了老姆登,将车开到了知子罗。知子罗,傈僳语意为“好地方”,怒族语意为“富裕的地方”。它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解放后一度是怒江州政府、原碧江县政府所在地。州府自六十年代末迁出,八十年代碧江因地质灾害撤县,知子罗——这个怒江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好似被按下了时间的暂停键,成了一座尘封的“记忆之城”。

行者老孙摄于知子罗

这里还保留着驻军团部、怒江州府、邮政局、供销社等青砖建筑,六角状的图书馆挂上了怒族博物馆的牌子。青砖墙上,五六十年代的宣传画和大字标语虽已褪色仍依稀可见。置身其中,我仿佛回到了小学年月。沿街有摊点门店售卖本地特产,摊主们很少揽客售卖,默默地望着游人走过来又走过去。我踏着一座青砖楼靠山墙的楼梯,上了三层小楼,看墙上的房屋信息牌,显示户主是搬迁至此的农民。站在走廊上,群峰满目,白云悠悠。

行者老孙摄于知子罗

被尘封的知子罗,这些年成了旅行者的打卡圣地。但此时的游人不多,走在空荡荡的街上,令我想起《新概念英语》中《The Silent Village》(沉默的村庄)描述的场景来。与之不同的是,这里有电子商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客栈茶馆、微信支付……显露出现代气息。正是午饭时间,我们就近吃饭,老板是个三十多岁的傈僳族女子。她本是泸水人,跟着丈夫从回婆家办民宿、开饭店。她家姨娘掌勺,几个土菜做得有色有味,自然少不了挂在屋顶的烟熏腊肉。

行者老孙摄于知子罗

回程路上,险些再次错过老姆登。推开半掩的教堂院门,一方小院的尽头,是一座人字屋顶的平房。门头上,白底红字“基督教堂”四个醒目大字,下有一排字母,应是民族语言。人字批下,正中挂着十字架,两边挂着金色大字“神爱世人”。趋近一看,大门紧闭,透过窗户,能看到里面一排排靠背座椅。我站在那里,试图想象满堂信徒倾听福音的情景。听背后有脚步声,转身看到两个女人背着满篓树苗走来,她们打量着我,从教堂侧边默默地走向远处。

行者老孙摄于知子罗

老姆登,旅游者称之为G219上必须打卡的网红之地,除了这座教堂,自然也有美景。村庄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的三四层小楼,多有各式民宿招牌挂于其上。村下即是大峡谷,怒江如带飘在山间。对面高黎贡山群峰绵延,一座形如皇冠的岩石,落在一条山脊上——那是皇冠山。其时,下午两点,太阳刚刚偏西,青山之上,卷积云团飘来飘去,那顶“皇冠”随之忽隐忽现。这是一个身临其境就会有神圣感与敬畏感的地方,难怪早在上世纪之初,法国传教士在此修建教堂,他们从这里翻过碧罗雪山,为山里的百姓传技术送福音。

行者老孙摄于老姆登

从老姆登回到G219上,继续赶路。路过“远征军归国渡口”处,再次停车打卡。国民政府派出的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英勇抗日后,就是从这里由傈僳族同胞接应回到祖国。这里是石月亮乡,能隐约望到远山上的“石月亮”。一位熟悉此地山川民情的朋友微信我,“石月亮”是山峰之颠的大理岩溶蚀而成的穿洞,孔洞被群峰簇拥,高悬于峰海山林之上,远远望去,如一轮高挂的明月,成为怒江大峡谷的一道奇景。傈僳人将“石月亮”称为“亚哈巴”并奉为图腾,他们认为石月亮山是族群的发祥地,深信“石月亮”能庇佑大山之中、境内境外的傈僳族人。

行者老孙摄于老姆登教堂

到怒江第一湾时将近下午七点。站在观景台上向下望去,怒江从西北朝东南冲过来,一个急促的拐弯之后,掉头朝东北方向奔去。从泸水到此,怒江在山谷间多有曲折,直到这里才见它撞上了南墙猛回头的情形。那种奔腾而来又折转而去的气势,令人想起人世间那义无反顾的英雄之气概。再行不远,就是丙中洛观景台。西南的贡当神山遮挡了落日,小镇就在西边的山坡上。怒江在此也转了道弯,其形如“欧米茄”,其势比第一湾优雅和缓了许多。突出部称为桃花岛,上有阡陌人家,且有大桥与西岸相连。

行者老孙摄于石月亮乡

两个年轻人在观景台放飞无人机,其中一个来自淮南,另一个来自三亚,他们从各自的城市骑行而来,路上相遇结伴同行。我们正要离开的时候,来了一辆十分“扎眼”的车子,这辆小型城市SUV整个车身覆盖了厚厚的泥灰,车牌号亦难以辨识。车主是个四十多岁的陕西男子,他从青藏线入藏,由拉萨向东南行。听说他今天从察隅出发,一天就走完了“丙察察”,围观的人无不称赞。问及自驾者既爱又恨的丙察察路况,他说没有网上说的那么难,全程都是“搓衣板加炮弹坑”而已!

行者老孙摄于丙中洛观景台

我们入住的酒店离观景台不远,有个好听的名字——“云野-见江”。虽在丙中洛镇子的外围,G219国道边上,但观景位置极佳,坐在露台上,即能望见桃花岛。入住后不久,天下小雨,桃花岛那边,怒江峡谷水汽升腾,变成条条如丝巾般的白雾,在山间飘荡。随着暮色愈来愈浓,青山成黛,白雾迷蒙,宛若仙境。

天黑的时候,我们在酒店里吃晚餐。我没有喝白酒,开了一听啤酒。我本是个好酒之人,此行路上一直提醒自己,切不可贪杯。这是为了保证第二天有充沛的精力,也防晚上有紧急用车之需。我跟X君碰杯时向他道歉,为的是我在观景台不该对他吼叫。当时,他将车停得稍靠公路,正急着要过去观景拍照,却被我拦住要他挪车。X君干了杯中酒,笑道自已也做得不好,以后会多加注意。邻桌是来自山东的两个年轻家庭,三个小孩在露台上嬉闹,甚是可爱,我不由得思念起两千多公里外的小朋友们来。

行者老孙摄于丙中洛观景台

回到房子,打开制氧机给氧气袋充氧,以备明日之需。我坐在露台上,凝望夜空,细雨中依稀可见几点灯火。观景台那里,不时有车灯闪亮,待不多时,车从国道驶来。车过之后,四周一片寂静,我内心却颇不平静,势必我们是第一次自驾上西藏,前方多有莫测。随手打开《西藏生死书》,刚好翻到一段关于放下执着、“了悟无常”的话。对于“人生无常”,我这个年纪的人,倒是多有体会。但如何能够“了悟”,也许是一辈子都达不到的境界。唯有小心谨慎,方能在无常之中求得一份平常来。

闲人老孙
读书、随笔、摄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