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自己并没有断更几天,结果一查记录才发现,已经五天过去了啊!是因为我这几天心情太嗨皮了吗?仔细回想了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误差,原来是因为每一天我都把长篇的文字写在脑子里,然后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今天,写过了”。
那么接下来几天,就一篇一篇补吧,能想起哪篇就写哪篇,可能时间顺序会被打乱了。
上一周,袁老师问我: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早早认识到自己应该主动改变,而不是等到临近高考呢?
我想了又想,说:难,太难了,我觉得不可能。
在老大中考结束的那个月,我和忘年交一起吃便饭,她的爱人是某重高的老师,聊天时,他说了大致这么一段话——
“我每回从高一开始带新一轮班的时候,都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苦口婆心地劝诫班上的孩子们,‘高一高二要好好学,不要把压力都留到高三,越早掌握主动权越好'。但现实就是,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要等到高三了,才知道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才开始拼命埋头苦学。回回劝,回回如此。”
当时,我会心一笑,已经做好了相关的思想准备。
这些年,我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们尽可能早地明白,要不惜一切代价,尽快建立以自我为核心的攻坚系统,但事实证明,道理说烂了,助攻当累了,神龙们都召唤齐了,依然无法将那个变节点的时间前移太多。
我的心态也因此局部偏向了宿命论——该你经历的,大概就需要一分不落地经历一番,躲也躲不掉,就算有了辅助让你顺利躲过了这个时间,也可能为之后更长的时间埋下隐患。而之所以我没有全部偏向宿命论,是因为我也很清晰地知道,一旦哪一天从意识上真正觉醒了,宿命也就随之被打破了。在这条路上,我自己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范例,太熟悉其中的套路了。我无法确定这个概率有多高,又或者它也可能无限接近于0,但只要它确实有发生的可能,那就不能太绝对地应用宿命论。
看到这里,会不会觉得有些悲观?其实不然。因为我很清楚地知道,转变的那一瞬间需要什么,转变对结果而言又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相当积极的概率性机会,并且有不少可以人为的空间。
是不是又开始有些好奇了?很想知道发生这种重大的转变需要什么?作为父母,我们又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两个字——意识,或者说是认知也行。
这时候,不得不回顾一下哲学上的一句经典:意识决定一切。我们不用从学派的角度去论证这句话的正误,只需要认识到它是我们日常运行的一个很通俗易懂的道理或事实就可以了。
从胚胎萌芽的无意识开始,走向有独立自主意识的个体,我们可以大胆猜测,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形态的形成,来源于每一分每一秒对环境的反应。这个环境,不仅包括后天可见的宏观环境,还包括先天母体的微观环境。所以,想要改变意识,最核心的一点,是要改变环境。
环境是什么?环境指的是独立并环绕于这个个体之外的所有一切,有一切的人,一切的事,一切的物,一切的色彩,一切的声音,一切的味觉,一切的触觉,一切的宏观,一切的微观,一切的已知,一切的未知......可想而知,环境是个多么综合庞大的名词。
通过改变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来实现改变一个人的意识有多难?我可以简单举个例子:这些年,我宁可自己一个人扛下所有的事务,也要把孩子们和老人们隔离开来,就是首先从物理上打造一个完全不同的空间;我虽然内心也很担忧焦虑,但是我时刻强迫自己扛住一切压力用近乎绝对的宽松、自由来对待孩子,就是为了尽可能在家中打造与周边焦虑、压抑的环境完全背道而驰的松驰小空间;我带着孩子们放下学业,走南闯北,见识种种不同领域的顶尖人士,去认识世界上种种不同的生活模式,以及这些不同的生活模式的背后对应着的人的因素等等......这些,都是从占比角度来稀释既定环境的影响。
这是我化解KPI综合性难题的一个常用的手段,稀释,也可称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就是说,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意识,首先要做的就是从环境的占比上进行必要的稀释。但我持续做了这么多年的稀释动作,结果是什么呢?第一,确实结束了很多不当的认识;第二,也确实树立了很多正确的认识;第三,因为有了这些良性的变化,使得原来的固有趋势,转变为底部横盘的漫长的波动趋势,只是离上升趋势,还有不少距离呢,因为缺乏时间;第四,我五年的稀释性努力,可能挡不过来自原有环境的半年的严重冲击。最后这一点中的时间博弈比,吓不吓人?
类比一个例子:从我的医生治疗过的癌症病人、尿毒症病人的经历看,他花大半年的调养心血,可能敌不过一场严重感冒、一次严重疲劳、半瓶冰冻的饮料。
这些,用“功亏一篑”、“毁于一旦”来形容,丝毫不为过。所以,如果试图从改变环境的角度,来改变孩子,就要做好一切受挫的准备,要挑战一切在失败中徘徊的迷茫!这是对这一类父母的最基本的要求。
即便最终必定是成功的,还有一道跨不过去的门槛,叫做时间。
从出生开始,花了几年建立的意识,对应的,就需要几年时间来瓦解和重塑。谁也躲不过。能加速吗?能,那一定是环境的突变,与心态的松动实现了强烈的时空共振,让意识在短时间内,大幅压缩了U字型底部波动的时间,产生了近似于V字型的反转。这世上哪来的真正的V字型反转呀! 对底部波动时间的压缩,无疑是需要巨大的力量的。在现实中,这样的突变,大抵会产生于家庭重大变故、置之死地而后生之绝境、报复性反弹式的欲望等等。你品,你细细品,这部分往往是所有人都不想不愿意看到的苦难......想用时间换空间?还是想用空间换时间?这大概又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选择问题。
所以,我们日常通过灌输各种大道理,树立各种榜样典范等等的引导式做法,无非是用时间来换空间,它就只能是慢慢地,慢慢地渗透,直到哪天,渗透的量达到了一定的浓度,再加上原有意识出现了可瓦解的漏洞,才能有一发不可收拾的转机,才能有反身的空间。
想想就知道有多难了啊!我们能做的事,其实只有一件,那就是,尽了全力之后,耐心地等待。这大抵对应的就是那一句所谓的“静待花开”,只是我觉得,用“尽人事,听天命”来形容,会更精确一些。
平淡中透着一股微酸,是很贴切的心态的形容。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