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经典的书籍中找爸爸

乐活   2024-09-04 16:29   江苏  

昨天,孙宇宙在交流中说了一番话:

我是无比赞同这番话的,并且,不是今天看到这段话后才开始赞同的,而是早在十几前就已认识到这个结论。为什么?原因挺简单的,作为一名实打实的自我闯荡的经验派,太清楚其中效率的瓶颈在哪里,以及这种摸爬滚打的反向试错的经验积累效率和从一开始就用正确来武装头脑的系统化、专技化的训练效率的差异。

所以,这些年我一直有一个很坚定的信念,就是反对孩子们顽固地去一而再再而三地试错,尤其反对用所谓的错误集(如错题本之类的)来做试错训练。全方位试错固然是一种非常宝贵和优秀的解决问题的技能,但它应属于尝试所有的正确还无法破解之后的穷极手段,是终极的杀手锏,而不是一上来就使用的管用伎俩,更不是快速积累正确的手段。最优秀的思维,不是在错误中生成的,而是通过大量的正确的积累进行有效的推演(典型的有如,推导)。一味地陷入试错,特别是大量的试错,尤其是漫无目的的胡乱的大量的试错,结局必定浪费宝贵的青春——书到用时方恨少。

而正确的积累,有如孙宇宙所言,是需要在走错的时候,有人适时拉一把、提醒一把的,因为没有人在学习一样事物时,能够保证完全不犯错。一个人能多快速地从错误中回到正确上来,决定了他在这个方向上的积累的效率,以及所能企及的天花板。

能够从错误回归正确,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能够看到正确,一个是愿意接受正确抛弃错误。前者需要有正确的浸染,家传、师传等是最好的途径,后者需要有足够宽大的心性,所谓“有容乃大”。前者有孙宇宙所提及的各大名家为佐证,后者,我写过很多次,在研究院里,那些愿意接受正确思想的孩子都能得到快速的提升,就是这个道理。

看了孙宇宙的话,看了这些真相,难免会产生一个消极的想法:怎么办,我们家孩子没有这么厉害的爸爸呢!那就自暴自弃了吗?

当然不是,在和朋友们聊天中,我经常提到一个很朴素,但总被焦虑淹没的结论:比如学习,如果有家传,父母大胆开干鸡娃;如果没有家传,父母有足够资金实力,那么大胆地给孩子从小找些顶级专业的老师一路学着,显然所需的资金量恐怕不是百万级别能应付的;如果二者兼无,那就靠孩子自己吧。

靠孩子自己,怎样才能最快速最持久地拥有传说中的“好爸爸”来传授正确?

答案只有一个:到经典的书籍中找爸爸。

在书里,你何止可以拥有梁启超、邱镇英这么牛的爸爸,你还可以拥有爱因斯坦爸爸,牛顿爸爸,笛卡尔爸爸,莱布尼茨爸爸,费曼爸爸,黎曼爸爸.......当然,你也可以拥有孔子爸爸,老子爸爸,亚里士多德爸爸,黑格尔爸爸,康德爸爸等等.....

总之,你想拥有多高逼格的爸爸,就能花几十元数百元,把他们请回家。

这时候还可以顺便回答另一个如今看来很无聊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家孩子书看了一堆,但是学习上也没啥长劲呢?

可能,你需要想想,孩子是不是去霍格华兹里找魔法爸爸了,是不是去豪门大宅里找高富帅爸爸了,是不是去后宫找皇帝爸爸了,是不是去战场上找王子爸爸了,是不是去瓜圈里找瓜主爸爸了,是不是去草原上找牧羊爸爸了......

细细品来,这些爸爸们除了让人精神上愉悦一点,似乎起不到什么核心的作用。

当然,最后必定还有一个终极问题——好爸爸我可给孩子都找来了啊,满屋子都是了,可是孩子不认,咋办啊?

那能咋办?如果给了成千上万个“好爸爸”,把孩子围成一团,让孩子想要碰上一个坏爸爸都不容易,这样都改变不了孩子,要不,给现实中的孩子换个靠谱的孩子他爸试试......这可是终极手段呢!

渣母头
小隐于野而不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