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以为常未必是好事

乐活   2024-11-04 17:15   江苏  

我也经常会说,孩子要养成啥啥啥习惯。但实际上,我是不太喜欢这句话的。在我心里,最怕按照习惯过日子,最怕把日子过成习惯,因为伴随着人生的重大改变的,往往是习惯的打破,能够支撑起突破的,往往也是对来自习惯的束缚的摆脱,越是习以为常,越是容易裹挟沉没成本,越是强调习惯,越容易被习惯带向迷茫。


这个观点,不见得适合大众,它只是我的人生经历的感悟的总结。比如今天,我自己经历的一个重大变化,它绝对值得我留笔纪念。


起因源于暑假时和朋友们的一次唱K。现场有三个麦霸,两个古早味十足的母校音乐学院的学弟,和我。他们俩是学民族和美声的,点的歌都是飙高音、练气息的60后歌曲。作为“年轻的潮流的”业余麦霸,咱高音pk不过,气息盖不过,新歌他们又没听过,只能剑走偏锋,选些他们搞不定的粤语歌、闽南语歌、低音歌......


其中挑选的第一首就是曾经特别喜欢的李丽芬的《爱不释手》,我已经很多年无法碰这首歌了,但我从没有细想过缘由,一直草草归结于缺乏气息练习。大师弟说:你这音色是在耍流氓啊!我得意又不厚道地回怼:要搁二十多年前,你可能得跪拜叫师奶。


虽然最后,它还是被我以局部低不下去,接受来自师弟的疯狂爆笑收场,但在那个当下,话音刚落的自己突然觉察,原来这些年,自己的音色竟已不知不觉变了这么多,变到自己已经都不会主动想起原来的样子了,对于期间引起的种种误解,更是连解释都懒着省下了。


这次事件,便是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声习惯的导火索。


有了前后的差异印象,我才着手回忆和研究差异的根源。暑假回来后的这几个月,我经常练习腹式呼吸,并且观察研究气息流动对发音位置的影响。然而,即便我再努力再刻意地把发音位置往下沉,始终感觉到有一股阻挡且会反弹的力量。


这力量从何而来?我百思不得其解,明明呼吸还算是顺畅的。


前些天,我受老二医治队友的痛点启发,一路顺藤摸瓜,发现了心肺连接处的异常。那片位置正对着的背面,就是去年医生给我猛下温针治疗心脏的地方,我知道,那里面仍滞留着大量淤血。


这玩意儿会是那股阻挡并反弹的力量之源吗?我决定亲自尝试改变它,只要它的状态改变那么一点点,凭我的敏锐的感觉,就能确定其中的关联。


我进一步确定了核心位置,并求助了医生。在医生的许可下,我花了两天时间给自己处理了部分淤血。结果是,我的发声位置自然地大幅下沉,丝毫不费劲地,我的音色一下子低沉了,发声不需要那么用力了,频率也稳定了很多,声音的抖动消除了一大半(原来用音频软件可以清晰地录制到声音的严重抖动和中断)。只不过,因为身体系统尚未完全修复,我能明显感觉到时不时就有零散的气往那个位置积蓄,显然,剩余的淤血还在作妖。不管怎么说,我已经掌控了良性发展的方向。


这么些年了,我竟能重新拥有发声自由,无比轻松,无尽欢乐。我知道声音位置的下移,最后一定与身体状态的修复有关,我以为改变它,一定会发生在医生的针下,从来没有想过,最后会发生在自己手上。多么艰巨的经历啊!


感慨了一番,这种思考的突破,就来源于对习以为常的挑战。然而,这一类习以为常的打破,有往日的正确做对比,相对而言是比较简单的。人生中,有许多时刻,是没有曾经拥有过的正确可用来对比的。这才是对我们的顶级考验——能不能察觉出何为正确?并对根因展开深入研究?


同样的,它也是对孩子们的考验。

渣母头
小隐于野而不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