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道路从来就不好走

乐活   2024-09-16 15:37   江苏  

今天某号发了一篇文,剑指高中思维无力,罪魁祸首是初中。个人表示,对此,深以为然。

然而,在五年前老大新入初中的那会儿,我还敢信心百倍地认为以我的耐心和清醒,能够扭转孩子凭记忆、套路解题的习惯,坚决果断地阻止孩子做除学校作业以外的任何同类习题,将重心引导至自我学习上来,五年之后的今天,我便再也没有勇气认为,我还能用三到五年的时间解决同样的问题,因为,我发现,曾经我为此所做的那些努力,在学校高负荷长时间的冲刷下,只能是杯水车薪。

我并不是说学校的教学和训练就一定都是纯套路,纯刷题,实际上对于一个中上以上的城市,中上以上的学校,一个中上以上的教师,完全有可能在日常的教学中融入各式各样的专业的思维训练。思维的培养需要载体,任何知识都可能成为这样的载体,关键在于有一个足以引导孩子走向正确思维的老师。然而,即便有这样的老师摆在面前,对于急于完成应付的孩子们,仍然有极大的可能在快节奏中迷失自我。

举个简单的例子,八年级几何的一些关键模型。任何一个需要讲解解题的老师,在讲到这部分时,面对市面上五花八门的习题,都难免涉及引入模型的便捷,尤其是在总结了一类题的特征之后。但凡一个注重公理化思想的老师,都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模型是要熟练,但模型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它的背后的本质是什么,一定要自己认真推导,研究一遍。

初中在这方面的需求占比相对低一点,举个难度高点但更常见的例子,对于高中数理学习,相信绝大部分孩子都听老师或家长讲过一句话:教科书上所有的定理、推论、公式,一定要自己推导一遍才能记得牢。

现实却是,有几个孩子会真正去完成这么重要的事?

是孩子们不想吗?未必。至少,在我接触的孩子中,就有许许多多的孩子是认可诸如“第一性原理”的理念的。

那么障碍在哪里呢?

首先,孩子们还没能适应这样的思维模式(那些适应这种思维模式的孩子早就已经进入TOP了),他们需要专业的引导,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然而,掐尖的氛围,车轮战式的题海战术,自身专业素养都摇摇欲坠的教师,都可能让孩子多走了许多弯路。

其次,孩子们在适应正确的思维模式的过程中,一开始的理解注定是艰难的,是很不熟练的,是缺乏自信的,是容易动摇的。最终产生的结果,就一定是在反反复复的思考中消耗较多的时间。从思考时间在总时间中的占比,就能看出一个孩子自我适应式的思维训练的程度到不到位。我们不难看到一些真正学习效率高的孩子,他们都在忙着自己的思考。我们也不难看到一些浑水摸鱼的孩子,他们在忙着用解题量记忆量来试图“佐证”自己在思考。

时间,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尤其在思考这件事上,你分配了多少,大概率就能获得多少回报。可比起思考,孩子们往往更在意结果,考了多少分,做了多少题等等。我经常在和朋友或孩子聊起一定要花时间多思考这件事的时候,得到的答案是“我们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啊!”。

还有另一种很常见的情况是告诉我,嗯,这些很对,但好像高考才用得上,我们还是先忙中考吧,以后再说。人可以随便想想以后,时间却从来不给以后。错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这个道理,大概一定得到离开这个村之后才能充分认识,尤其是在离开这个村之后,再也找不到下一个村,陷入了足够的困境的情况下

这种功利性的眼光,又是谁给的呢?

第三,一个正确思维的初学者,需要有一些正向反馈才更容易坚持下去。然而,当前的评价体系,很难让思维的正确训练得到有效的反馈,更别提是正向反馈。我认识的好几个孩子,都存在这个问题,他们潜心钻研,学习了很多知识,见识丰满,思维眼见着越来越活跃,可是成绩却一言难尽。久而久之,老师的质疑,家长的质疑,自我的质疑,都在动摇他们的信仰,直至彻底崩塌。

正确的道路,从来就不是那么好走,尤其是被包围在一片错误的泥泞之中。

孩子们的障碍,大家肉眼都看得到,何止我所列的这些呢?于是,有人说,减呀,减负呀,减呀,减难度呀,减呀,减科目呀,减呀,减作业呀,减呀,减被霸占的时间啊......还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啊!

有用吗?听起来很有用,超级有用,但实际上,我又觉得用处不大。

孩子们走向正确的道路,从来都是低概率的事,因为他们不够成熟,不够成熟到力排万难。孩子么,毕竟就是孩子。在当下的氛围里,就算把上课的时间、作业的时间全腾出来,孩子们也一样需要经受住闲适懒散的诱惑、娱乐游戏的诱惑、花花世界的诱惑......他们的障碍,多了去了。每一个时代的孩子,都会有他们面临的特定的困难。

我们,无法代替他们去直面和闯荡,也无法替他们摆平所有的难关。

如何破解?

唯有心正,相信时间,不断累积硬核实力,方有突围之机。

渣母头
小隐于野而不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