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连听到三个朋友的倾诉,起因不一,但最关键之处都属于心态问题。顺着闲聊,我在群里给大家分享了几个小故事,故事的核心主题是“做一个有趣的人”,副标题应为“争取做一个孩子喜欢或尊重的家长”。
从功利一点的角度说,一个人,只有孩子打从心底里喜欢或尊重,他的话才能为孩子所采纳。
什么样的人会被孩子打从心底里喜欢或尊重?是一个擅长彩虹屁的人?是一个从来不批评人甚至从来不发火的人?是一个教学、技术很专业的人?是一个一心为孩子好的人?......
我在公众号文章中好几次写过老大小学时候的某个老师,一个很严格,甚至时不时会上惩戒手段的数学老师。按理说,孩子们应该都害怕这样的老师吧?但我那年调访过班上超过半数的同学:“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中,你们最喜欢的是哪一个? ” 答案几乎一边倒,都是“数学老师”。
那位数学老师,是一个既有着数学的严谨,又有着艺术的新潮;既有着经验丰富的“老”,又有着年轻活力的“新”;既有着哪哪都盯死的严格,又有着一碗水端平的公平公正......当我继续问孩子们“你们最喜欢数学老师哪一点?”,答案又几乎一边倒,是“公平公正”. 其中有一个孩子说:“他会想出一堆新招数来保持公平公正”。
我去老大的高中开过好几次家长会,其中有一位*老师,只要轮到他上台发言,永远是全场一片学生起立,欢呼声、掌声持续不断,直到他挥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丝毫不用怀疑他在学生的心目中的地位。然而,如果你去看看他的日常,会发现他其实经常批评人。我问过老大为什么他说话这么犀利,却会这么受欢迎?他说:具体的细节太多不太好形容,我只知道我们的感受大体是这样的——如果是其他老师批评你,你可能会想“哼,我又没做错,凭什么你要这样说我?”,可如果是*老师批评你,哪怕你没有做错,你也只会想“啊!我是哪里做错了,竟然被*老师批评了,我得赶紧改......”
类似的人物和故事有很多很多,讲不完,根本讲不完。
过去,我把这些理由都分散开着看,觉得一个老师想要获得孩子们的认可,最需要做的事,是公平公正,有恰当的价值观标尺来判断是非。但这几天,老二对于他的新老师的评价,刷新了我的看法。他这几天总把新班主任挂在嘴边,说他这里好,那里好,这里得劲儿,那里有力量......我问他,你觉得你们班主任这么好,总结起来,是为什么呢?
他说,我们的班主任很有趣。
我就着“有趣”这两个字,思考了两三天。这些年,被焦虑压抑的氛围包围久了,我竟然都快忘了“有趣”这么重要的两个字。
而跟在“有趣”的前面,是暗藏的两个字“新鲜”。新鲜和有趣,如影随行。
老大小学时的数学老师是有趣的,与那种刻板地用规则来强调公平公正的老师不同,他常用出其不意的小妙招来让孩子们感受到公平公正,孩子们喜欢的,或许是暗藏在公平公正背后的有趣。
*老师是有趣的,与那种陈词滥调的批评或鸡汤或表扬鼓励相比,他连每一次的批评都带着诙谐式的新意(具体就不举例了,也许几年后会详细地写写)。这种莫名其妙的新意,会让孩子们忘了批评和错误带来的负面情绪,而把关注点都放在批评的内容本身。我猜想,孩子们甚至非常期待听到*老师那与众不同的批评,他们或许认为被*老师批评都是一种享受.....
老二的新班主任是有趣的,他能教数学,也能教英语和语文,他热爱各类体育运动,也擅长聊天八卦,他能给孩子们树立学习观,也能给孩子们讲休闲娱乐,他能严肃地和孩子们讲规则,也能很温和地告诉孩子们“忘掉过去,一切从新出发”......他因为对待生活的不同方面有着完全不同的态度,而有了多样性的“有趣”灵魂,因此,给孩子们带去了对未来的新鲜好奇和向往。
我曾经在看到孙维刚老师的教学成果时,猜测孙维刚老师一定是“有趣”的人,他一定能随时随地让孩子们感受到新鲜的思想和观念,这些,最后在他的书中都得到了印证(具体的章节我就不截出来了,如果有兴趣,可以继续展开交流)。
这些年,我所看到的在袁斌老师孙振宇老师手上变化最快的那一波学生,无一不是疯狂地喜欢、因为感激而尊敬着他们的学生......
就像前文所提的:一个人,只有孩子打从心底里喜欢或尊重,他的话才能为孩子所采纳。
这句话,不仅对老师适用,对家长也同样适用。我想,这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借鉴,并且不断改进的地方。
家长们不总是苦恼自己的话为什么孩子总是听不进去么?也许,那只是因为缺少了一副有趣的灵魂。
中午有朋友因此发问:怎样才能变得“有趣”?好像“有趣”是很高段位的事......
我想,“有趣”应该就是段位蛮高的事吧,要不然,这么多年,孩子们能疯狂喜欢的老师或其他人,也不会就那么寥寥无几。
只不过,达到最高级别的“有趣”可能真的很难,但实现让单纯的孩子们喜欢或尊敬的最低限度却不难。
比如,你有一手好厨艺,孩子吃得很开心,总想着逢人就夸“我妈做的饭是全天下最好吃的”....
比如,你有一副好脾气,无论孩子对或错,都不会轻易发火,孩子会在同伴们抱怨自己的父母时,嘚瑟地提一嘴“那我妈的脾气可好了~~”......
比如,你有一身好学识,孩子自然会仰望,他们会不经意地觉得“我妈知道的可真多,我妈说的很多都是对的......”
......
太多了。
看到这里,你可以仔细回想一下,你有没有哪一点,曾经让孩子愿意四处炫耀呢?孩子最近一次在他人面前炫耀你,是什么时候的事呢?距今有多遥远?
如果没有,或者已经是很遥远之前的事了,那么,请回想一下,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走到这种状态的,然后,争取做一个孩子喜欢或尊重的家长,因为只有这样,你说的话,才会大概率被他们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