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之行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忻州。在整个行程里,这一天绝对是最最让我意犹未尽的,没有之一——上午对雁门关的流连忘返,下午在宁武冰洞的百万年级的震撼,晚上到忻州古城时对人流的不解、“吃不完,根本吃不完”的饱腹绝望,还少不了那念念不忘的酸汤羊肉。
忻州,算不上华丽,算不上热门,在我心中却是个充满神奇的地方,是一个我一心想着明年再来一趟的地方。
雁门关隘,城门下的仰望,不由得让人产生对战争的无限遐想。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建立了雁门; 李牧驻守雁门,大破匈奴十余万骑; 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 卫青、霍去病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 飞将军李广在做代郡、雁门、云中太守时,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 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出塞和亲的......
旌旗和战鼓将思绪拉回两千年前,闭上眼,厚重的城墙,高耸的壁垒,坚不可摧的天地精气,骑着战马昂头傲视的身影,举着枪箭冲锋在前的身影,染着鲜血凯旋而归的身影,穿着铠甲伫立远眺的身影,旌旗、战鼓、烽火、号角、厮杀声......一切的一切都交织在一起。城墙拱门下的那些地砖,安静地见证着这一切,它一定见过李牧的铁骑,卫青霍去病的卫兵、飞将军李广的脚步,王昭君的马车.....
如果那些砖会说话?
登上城门,踩着历史远望,左手太行,右手吕梁,两山夹一关,一关出沟注,雁出其山间,南下北归处。不得不说,这是古代战争中关于规划选址智慧的缩影。
站在雁门关高处,太阳热而不烈,山风疾而不穿,让人倍感心旷神怡。我一个自称“老弱病残”之人,在雁门关之上,不仅没有疲惫气喘,还意外感受到了锻炼的要领——唯有阳光下的步行,才是提振阳气、消解病痛的灵丹妙药(这和次日在博物馆里之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想,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神秘力量,只有回归大自然,才能获得这种神秘的力量。如果想要带孩子旅行,就一定要带孩子去这样的地方,吸天地之精华,纳日月之灵光,远离那些阴郁薄氧之处。
老二很能跑,在雁门关边上的较近的高处都游荡了一番,我觉得这一趟雁门关之行,唯他游得最值。回程时,他在我耳边重复了好几次——真应该把远处那段长城都走个遍.....
我对他说,下一次吧,用不了多久,我们一定还会再来一次雁门关的,下一次再来雁门关,就只专情于它,走遍它的南北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