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024版语文教材

乐活   2024-09-07 20:59   江苏  

这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从篇目内容上,可能与原来差别不算太大,文字细节的调整给人的感觉舒适了一些,主要表现为去掉了一些“大”“玄”“空”,变得更靠近分析一些然而,它也不是无可优化之处。



一、单元导语,以七上第一单元为例。

以下是老版:

以下是2024新版:

第一段

老版:“本单元课文用优美的语言(用词主观,难以界定),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套路化答题的常见语言,太‘大')。

新版:“本单元课文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用文学语言(什么是文学语言?非常具体,且值得深入学习思考)营造了富有诗意的情境(强调本单元中品味选文的“诗意的情境”的重要性),抒发了古往今来(突出了本单元选文的角度特点)人们亲近自然的情怀和对生活的丰富感受(用丰富感受则显得更为平实,并且可以用后续的选文来支撑'丰富'一词)。阅读这些课文,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美妙,生活的醇美。”(这是新增的一句,个人觉得有些画蛇添足了,前文用了丰富感受,后文又限定了“醇美”,呃,并且,至少四篇古诗透露出来的情感与“醇美”关联性不强)

第二段

老版:“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老问题,目标略显“虚”);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还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新版:"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朗读的作用,从想象画面之美,转变成感受语言之美,如果单从一处看,从A转向B,似乎是一种等权重下的选择,但再多观察点整本内容,就会发现已经产生了“文学美”、“语言美”的重心偏移,而这部分是有基础理论作为支撑的)。要把握好重音和停连,体会声韵和节奏;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领略景物之美;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选文1:春

选文2:济南的冬天

选文3:雨的四季

选文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选文变化不大。



二、文后的探究拓展部分,以第一单元第一课为例。

老版:

以下是2024新版:

一是进行模块的整合简化,举双手赞同。

二是又一次给老版中比较泛的教学目标“重音和停连”压缩了范围。

遗憾的是,删减了老版教材中关于【重音】和【停连】的解释,事实上,对于孩子们而言,这样的定义学习太太太太太重要了!而这恰恰又是在教学中,最容易因为教师能力水平产生差异的地方。



三、

不知列为哪个模块,只能见下图如示,因为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这么重要的内容,要放在“读读写写”模块之后,加了虚线框,再以小号字来体现(经常排版的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而没有严肃大胆地明确它是以一种核心姿态存在。何必遮遮掩掩呢!要我看,这部分就该用加黑加粗加星标,用来警示孩子们它的重要性。

老版:

除此之外,对于文学理论的阐述,略显浅显,此处学习时,建议自行补充完善。以上图为例,无论是老版还是新版,对于“比喻”的解释,都不够完整。

首先,没有明确“比喻”的定义,用了“看,像***这样的句子,叫做比喻句”这样的表述。这和数学课本中用“看,像****这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有异曲同工之糟粕感。

其次,关于“比喻”的效果,用了一个不痛不痒的句子“你一定会想:写得太生动了,给人的印象真鲜明!”一语带过,我相信有不少孩子在阅读时会完全忽略这样的关注点。

第三,还是关于“比喻”的效果,用“生动,给人的印象鲜明”,太笼统,太抽象,后续明明给了相应的例子,却不结合例子进行完整的分析,缺乏让孩子们自主钻研学习的空间。这部分,在教学中,只能由老师来解释,解释得如何,恐怕只有老师心中清楚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孩子们极容易陷入所谓的“套路式答题”,离真正的文(阅)学(读)分(理)析(解)越来越远。

例如此处的修辞,完全以参照市面上的一些通用的文学理论书籍。教科书上这种看起来“浅显易懂”的解释,很难让孩子彻底明白。一些最常见的问题便涌了出来:怎么判断其中是不是本体,是不是喻体?是不是带有'像’字的就是比喻?'小明长得像他的爸爸'是不是比喻,如果知道不是,为什么?其中的‘像'和喻词“像”区别在哪里?......当然,如果再稍微学得多一点,还可能产生诸如“借代”和“借喻”有什么区别这样更加专业的疑问。

(此处推荐用AI来辅助学习,如果孩子用不了,家长可以自己用)

我猜,95%的孩子不太可能主动思考到这细微的差别,而老师能不能把这么细微的差别讲清楚,恐怕也得碰运气了。而我们都知道,在阅读理解的手法/方式分析类题目中,一旦判定出现错误,就整道题得不到分了。

想要解决这类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深入地学习定义本身。而为了约束课堂上对这类定义的讲解的规范,从教科书层级给出一个符合专业学习的足够严谨的定义,是亟待实现的教育公平

以下可以看看孙宇宙的专业讲义,对比一下就知道值得孩子深入拓展学习的内容到底有多少。此处贴上的是原版我自做过精简优化的就不放上来了,若有不适,联系侵删

诚然,这样的学习观必定会引起非议,总有人要说,这是给初中生学习的,初中生学不了这么深这么专业。

如果从义务教育教材的编制者、教书者的出发点来看,确实不见得需要做这么深入的改动,但如果从学习者,尤其是对高中还有一定理想追求的学习者的出发点,长期模棱两可的学习训练,恐怕只会让学习的高度逐渐降低,直至陷入困境。唯有抓住学科核心一路延伸,才能拓展出一片新的天地。

别忘了,如今的高考,可是已经演变成了一种职业化游戏了呢!我们家长自己要擦亮眼睛

以上,是以家长的身份,对新七年级语文的学习,结合教材的角度,做一些思考。其实,中学教材怎么改动,或许对教学会有那么一丝丝影响,而无论中学教材怎么改动,都不太可能完全符合一个专业竞技者的最低学习要求

因此,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孩子保持一颗不求甚解的心,一些必要的拓展补充,该动的,必须动起来。否则,最后总有一天会遇上那个传说中的“支离破碎”、“漏洞百出”的基础。到时候,谁也说不清楚从啥时候基础开始破碎的,基础从何而来,基础如何能补牢......


附加Tips(适合新七年级学生)

如何检查一名刚成长为初中生的孩子的语文学习是否有漏洞,请提三个问题:

1、“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是什么意思?

2、什么是重音,什么是停连?

3、请举例说明比喻的三种类型,指出三种比喻的特点。

这只是基础款三连问。其他人我不知道,至少老二是扛不住我的追问的。

答不出来?好好拖出去收拾一顿吧~~~该重塑语文学习观了,别到了考试的时候再跟风吐槽“教考分理”。从教材上看,教考可是没那么分离呢......

渣母头
小隐于野而不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