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规范诊疗管理系列全国巡讲—示范基地观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站顺利召开

健康   2024-10-21 17:57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点上方蓝字国际循环关注我们,
然后点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2024年9月23日,"心衰规范诊疗管理系列全国巡讲—示范基地观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站"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心衰中心主办,旨在提升医院心衰规范诊治能力,携手推动心衰中心建设发展。参训医院包括四川现代医院、巴中市中医院、成飞医院、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大方县人民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12家医疗单位。医护学员齐聚一堂,体现多学科协作的理念,深入探讨心衰规范诊疗管理,进一步促进心衰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陈茂教授:攻克心衰堡垒,规范诊治为先


陈茂教授致辞指出,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的最后一站,也是目前尚未攻克的堡垒。尽管取得一些进展,但五年死亡率仍高达50%,亟需改进治疗方法。

陈教授强调,心衰的进步取决于规范化诊治。他认为,现有的诊断标准虽简单,但在分类管理方面仍有不足,需要进一步发展。他提到在杨杰孚教授的带领下,全国各地正在建设心衰中心,四川省作为首批心衰联盟省份,在张庆主任等人努力下取得不错成绩。然而任重道远,四川省人口众多,老龄化严重,许多心衰患者未被诊断。他表示,除了治疗,还需注重患者筛选,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最终攻克这一难题。




张庆教授:心衰中心建设与住院管理需要规范流程,全程优化


张庆教授分享了心衰中心建设及认证标准和住院心衰患者诊治临床路径两个主题。

在心衰中心建设方面,张教授介绍了目前全国已有2492家医院注册建设心衰中心,911家通过认证。心衰中心认证标准包括基本条件与资质、规范化诊疗、多学科协同管理、培训与教育四大要素。认证流程包括注册账号、提交申请、填报数据、自评、材料审核、现场核查等环节。张教授强调心衰中心建设的核心是优化心衰管理流程,实现以患者为中心、以指南为导向的全程管理模式,并通过质量控制体系持续改进。

在住院心衰患者诊治临床路径方面,张教授详细阐述了从入院到出院各阶段的关键环节。入院初期要迅速评估风险、识别病因和诱因,根据AHF分型给予治疗。住院早期要再评估治疗反应,住院中期要优化容量管理、启动或优化GDMT、明确病因。出院前要评估风险、制定随访计划。张教授特别强调了利尿、血管扩张和正性肌力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及GDMT的及时启动与优化。

张教授指出,规范化诊疗和长期随访管理是心衰中心建设的重点,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质量持续改进、培训教育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心衰患者的诊疗水平和预后。心衰中心建设对推动我国心衰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魏欣医生:心源性休克诊治新思路


魏欣医生详细阐述了心源性休克(CS)的最新诊治进展。他介绍了CS的定义,强调其是一种低心输出量状态,导致终末器官低灌注和缺氧。魏教授重点讲解了2021年SCAI专家共识提出的CS分期金字塔,从A期(风险期)到E期(终末期),有助于临床医生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在诊断方面,魏医生强调了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快速鉴别休克原因的重要性。她还介绍了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要性,包括有创和无创方法。

治疗方面,魏医生详细讨论了血管活性药物的选择原则,指出去甲肾上腺素可能优于多巴胺。他还介绍了机械辅助装置如IABP、Impella、ECMO等在CS治疗中的应用。

最后,魏医生强调了建立区域CS救治网络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效率和预后,并总结道,准确判断休克病因、合理分期、维持有效循环、积极治疗病因以及必要时及时转运是CS诊治的关键。




心衰患者多学科管理模式分享



游桂英护士长、张秀物理治疗师、王籽橦临床营养师和罗敏副主任药师分别从护理、康复、营养和药学角度,分享了心衰患者的多学科管理模式。

游桂英护士长介绍了护士团队在心衰患者管理中的关键角色。院内管理包括全面护理评估、健康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培训和个体化随访计划制定。具体涉及容量管理、用药管理、康复记录等。院外管理则包括门诊管理、连续性管理、微信和电话管理。游护士长强调,护士在心衰患者管理中扮演多重角色,对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至关重要。

张秀物理治疗师介绍了康复在心衰多学科管理中的融合。她强调心脏康复可提高呼吸肌力量、改善心输出量和内皮功能、调节自主神经平衡等。张秀详细介绍了住院期间的心脏康复流程,包括评估、制定计划、实施治疗等,并强调了出院后居家康复管理的重要性。

王籽橦临床营养师分享了营养管理的重要性。她介绍了营养风险筛查流程,强调对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和干预。王营养师还介绍了肠内营养配制室的标准化流程,以及出院后的"医院到家庭"(H2H)营养管理模式。

罗敏副主任药师阐述了心衰患者的用药管理。她指出心衰患者用药具有"多、杂、长、差"的特点,临床药师参与的药物治疗管理包括药物重整、药学监护、用药教育和用药咨询四个方面。罗主任强调了药物重整的重要性,通过识别潜在用药问题来优化治疗方案。她还介绍了分级监护模式、循序渐进的用药教育以及药学门诊等服务。

四位专家的分享充分展示了心衰患者多学科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通过护理、康复、营养和药学等多个学科的紧密协作,可以为心衰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个体化的管理,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病例分享




刘雅琪和杨梅医师分享了两个心力衰竭相关的病例。一例是扩张型心肌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另一例是青年急性冠状动脉栓塞合并急性心力衰竭。通过分享这些病例,医师们展示了心血管疾病诊治的复杂性,强调了规范化治疗和个体化管理的重要性。这些案例为心衰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多学科管理提供了有效参考,有助于提高临床实践水平。

查房&慢病随访管理参访



本次培训活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安排了查房和慢病随访管理参访环节。参与者跟随专家团队进行临床查房,直观了解心衰患者的诊疗过程和多学科协作模式。在慢病随访管理方面,学员们观摩了心衰患者的长期管理流程,包括随访评估、用药调整、生活方式指导等,深入地理解心衰患者全程管理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凡原创文章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


国际循环
《国际循环》于2004年创刊,由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以“同步传真国际循环进展”为办刊宗旨,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思想,采用全媒体组合报道模式,致力于为国内广大心脑血管临床、教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