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创新单片复方制剂依折麦布阿托伐他汀钙片(Ⅱ)正式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健康   2024-12-08 18:24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点上方蓝字国际循环关注我们,
然后点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一粒掌控"惠及更多患者



2024年12月6日,心血管健康综合管理项目发布会暨依折麦布阿托伐他汀钙片(Ⅱ)医保庆典圆满落幕,庆贺创新降脂单片复方制剂(FDC)——依折麦布阿托伐他汀钙片(Ⅱ)正式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这是首个在中国获批的依折麦布阿托伐他汀FDC,将两种经典的降脂成分合二为一,有效提升降脂疗效和治疗依从性。该药物将于明年1月1日起惠及更多患者,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成功进入医保,标志着该款药物开启大规模临床应用新阶段,为血脂异常患者提供治疗新选择。




专家解读与展望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在会上深入分析了我国血脂异常的现状。他指出,目前我国≥18岁成人血脂异常总患病率高达35.6%,而治疗率仅为19%,达标率更是低至6.8%。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葛院士强调了预防性血脂检查的重要性。他表示,高血脂是一个无声的杀手,很多患者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所幸的是,国家已将血脂检查纳入医保,这为早期发现和干预创造了条件。同时,他特别强调了加强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只有提高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治疗依从性。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苏晞教授则着重指出了血脂治疗中的两个普遍误区。第一个误区是患者认为血脂恢复正常就可以停药,而实际上LDL-C具有累积暴露效应,需要长期甚至终身坚持治疗。第二个误区是过分担心药物副作用,而临床实践表明,大多数患者对降脂药物的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并不普遍。


在谈到最新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周玉杰教授介绍了几个重要更新。新版指南更具中国特色,增加了大量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数据。在风险分层方面更加精细,特别是将ASCVD二级预防人群细分为超高危和极高危两类。同时,指南也提出了更严格的治疗目标,强调超高危和极高危患者的LDL-C降幅必须超过50%。更重要的是,指南明确将降脂药物联合应用确立为基本趋势和重要策略。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梁春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傅国胜教授在研讨中达成共识,他们一致认为,对于新发ASCVD患者,应该采用起始联合治疗策略。这种策略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更快达到治疗目标,还能通过简化用药方案提高依从性。他们指出,联合治疗在降脂速度、程度和持续性上都具有明显优势。



药物优势与临床应用



在深入探讨依折麦布阿托伐他汀钙片(Ⅱ)的临床应用价值时,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卜培莉教授全面阐述了这款药物的独特优势。她指出,该药物通过同时抑制胆固醇吸收和合成的双重机制,实现了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联合治疗12周后,患者的平均LDL-C降幅可达54%,完全符合指南要求。更值得关注的是,对于那些使用阿托伐他汀单药治疗未达标的患者,转换为该药物后可进一步降低LDL-C达24.6%,这一效果远优于简单地将他汀剂量加倍(仅能降低8.7%)。此外,作为单片固定剂量复方制剂,它还是目前唯一一个针对肾损伤患者无需调整剂量的降脂FDC,这一特点极大地扩展了其临床应用范围。


在用药策略的选择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他认为,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全面权衡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情况、药物耐受性等多个因素,同时也要考虑患者的生活方式、年龄状态和经济承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未来展望与管理建议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马根山教授从长远角度对提升我国血脂管理水平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他强调,医生需要通过持续的专业培训来及时掌握最新的临床指南和治疗策略。在实践中要严格遵循指南要求,确保超高危患者达到"1450"、极高危患者达到"1850"的治疗目标。同时,他特别提到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与专科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提升基层医生对复杂血脂异常情况的诊疗能力。



开创血脂管理新局面


大量研究数据证实了依折麦布与阿托伐他汀联用的显著优势。除了在降脂效果上表现优异外,其安全性与阿托伐他汀单药相当。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FDC组的高依从患者比例达到68.2%,较自由联合组提高了约87%,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单片复方制剂在提升患者依从性方面的突出优势。

随着依折麦布阿托伐他汀钙片(Ⅱ)正式进入医保目录,这款创新药物将通过减少患者的日常服药数量,有效改善"忘服、漏服"等问题,为血脂管理带来全新选择。相信随着临床应用的深入,它将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和循证证据,进一步推动我国血脂管理水平的提升,为患者和社会带来长期而深远的健康获益。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凡原创文章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


国际循环
《国际循环》于2004年创刊,由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以“同步传真国际循环进展”为办刊宗旨,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思想,采用全媒体组合报道模式,致力于为国内广大心脑血管临床、教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