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佛”和“佛之世界”

文化   2024-09-23 06:30   河北  

“去拜访朋友,无礼物就是无礼。”妻子这句话,我一直谨记在心。下午,要陪明彦师兄去拜访晏钧先生,随手礼带什么呢?

中秋刚过,拿月饼已然不合时宜。以茶为礼?又觉平常。晏钧兄是设计界的大咖、国内十佳品牌设计公司的创始人,他朋友遍及天南地北,什么样的茶没见过?再说,“千山茶仓”在他工作室附近,他什么样的茶没喝过?

不经意间,瞥见书桌上那几块小石头,我心中一喜,把它们捡进袋子里。

“准备送他这几块小石头?”妻问。我“嗯”。

“这个合适吗?”“恐怕没有比这几块小石头更好的礼物啦。”

妻子笑着说:“看来在你眼里晏钧先生不是俗人。”

见面坐下,我笑着把这几块小石头推到晏钧兄跟前。他打开袋子,“哦,石头!你给我的,肯定有故事。”

小石头哪里都有,不是什么希罕物。然而,这几块小石头,虽不贵重,却很难得。

上个月,耀持等数位善友开车到藏地漫游,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在“圣山”冈仁波齐山脚下、“圣湖”玛旁雍措岸边,他们捡了些小石头带回来。我给晏钧兄带来的,就是其中的几块。

冈仁波齐与玛旁雍措,是佛教、苯教、印度教、耆那教共同尊奉的圣山、圣湖。

冈仁波齐是冈底斯山的主峰,峰顶终年被积雪覆盖,四壁十分对称,形似金字塔;被认为是“世界中心”、众神聚会的香巴拉。冈仁波齐,译成汉语就是“宝贝雪山”,在藏族同胞眼里,这座山峰就像身边的上师活佛一样尊贵。每年,都有众多的朝圣者前来“转山”,绕冈仁波齐步行一圈。

玛旁雍措位于冈仁波齐南侧,是内陆淡水湖,人称“圣湖”;与她毗邻的拉昂措,是咸水湖,人称“鬼湖”。玛旁雍措被比作“雪域高原上的一块碧玉”,人们认为,在湖中洗浴,能清除心灵“五毒”(贪、嗔、痴、慢、疑);喝一口湖水,能祛除业障,消除疾病,解脱轮回之苦;身体接触到湖边的土地、石头,也有无量功德。

晏钧兄拿起一块圆乎乎、粗砺的花岗岩石,在手里转动着,仔细地看。他注意到石头底面有记号笔标注的字母“G”,我说:“这是来自冈仁波齐的。”放下这块,他又拿起一块半青半红的扁平石头,看到标记的字母“M”,他说:“这是来自玛旁雍措的。”

晏钧兄为这几块小石头拍照,用手机记下它们的来处。他欢喜地说:“这个礼物,对我来说,太珍贵了!将来,我要把它们打成石粉,让它们融入‘世界之佛’。”

“世界之佛”,是晏钧心底的一个梦,是他正在一步一步实现的梦,也是他“香灰烧”艺术计划交响曲中最宏大、最深邃的曲部。

说到晏钧,很多人知道,在他身上有两个鲜亮的标签:一是设计大咖,一是香灰烧。

对香灰烧,很多人或许会感到陌生。香灰烧,是晏钧满脑袋的奇思妙想中的一个,属于当代融合传统陶瓷制作工艺的创意作品。

晏钧以太行山的红土为坯,以磁州窑技术工艺为法,以寺院大殿佛前燃香积存的香灰为釉,制作出造型别具的炉、盘、钵、盏等香灰烧器皿。

“佛前燃香,袅袅升腾的香烟中,有无染的虔敬,有向上的善念,有无尽的祝福。香尽成灰,调入陶泥,和以清水,抟造成器,蹈火涅槃,重获新生。如菩萨乘愿再来,香灰烧作品,传承善念,传递吉祥。”

晏钧喜欢创新,不愿重复,他要不断打破“固我”,跳出一个一个的圈子,拥抱没有边界的世界。他想,“世界之大,除了眼前的杯盏盘碟,还应该有诗与远方,香灰烧还可以做得更多。人生苦短,百年之后,我们能为这个世界留下什么呢?”

说来也巧,泰国一位南传佛教的法师刚好送给晏钧一枚用香灰压制的佛牌。这个礼物,深深触动了他。何不“以法为赠礼”,赋予香灰烧作品超越世俗的精神价值?

晏钧发心采集世界各地佛教寺院大殿里的香灰,融汇到一起,把世间有情的虔心善念凝聚成一个共同的祝福,超越地域、宗派、种族的界限,烧造“世界之佛”。

“世界之佛”的愿景,是“众生聚念,万象成佛”,护佑这个世界“平安如意,吉祥永续”。

烧造“世界之佛”,不是晏钧一个人的事。就像净慧长老说的“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晏钧向世界各大洲广泛征集合作者,共同采集香灰及水、土壤、石块等物料,共造“世界之佛”。

于是,南极之冰、北极之水、珠峰融水、世界各地文明源头的水、尼泊尔蓝毗尼园的无忧树叶、印度恒河边的细沙、意大利地中海底的鹅卵石……合作者从世界之地采集的有纪念意义的物料,源源不断,汇聚而来。

出乎我的意料,这几块小石头,竟然会成为“世界之佛”的一部分,成为晏钧行愿的助缘之一。

晏钧特别提到广东惠州石门寺的融通法师。法师发愿“经行大地”,车载微缩版《乾隆大藏经》遍访中国寺院,已走访近三千家。在五台山,法师为“世界之佛”助力,采集了十座寺院的香灰。

“我原来构想,用香灰作釉、烧造一尊3.69米高的瓷佛。融通法师说,那么高大的瓷佛,在巡展搬运中,万一发生磕碰怎么办?他建议:造一尊佛,不如造一万尊佛。巡展时便于运输,展览时万佛庄严。”

我好奇地问:“每尊佛的大小、款式,都确定了吗?”

“这个,我还没想好。或许会参考藏传佛教‘擦擦’的样式。佛的款式,大概率是‘无相佛’,突出共性。”

晏钧兄看到我们杯中的茶少了,起身去端煮茶壶。

我对身畔的明彦师兄说:“你下次回湖北新洲,记得把净慧长老旧居香炉里的香灰、长老在乡下劳作过的泥土取一些,拿回来送给晏钧兄,共同参与‘世界之佛’的烧造。”明彦师兄笑着点了点头,说“好”。

晏钧兄为我们一一续杯。我留心了一下手中的这只竹节杯,发现了器用之美。

优秀的设计师,本质上都是精益求精的艺术家。因此,由晏钧兄监制的香灰烧器皿,尤其注重细节。

像这只竹节杯,外壁靠近底部1/3的地方,是个“竹节”造型。手捧它,像手捧一节新鲜的竹筒;杯中茶气氤氲,仿佛雾气从竹林间弥漫开来。再有,就是杯口内沿是一圈整齐的斜切口,举杯饮茶,水流欢畅而不会漫溢。

虽说“君子不器”,但也可以寓道于器,从器皿的实用性体现精神的维度。一只竹节杯,能有什么精神维度呢?

一是细节造就的舒适感,能给人带来实用的愉悦;二是用这竹节杯喝茶,或许会促人联想到知足之乐。

无论在世间做事谋生,还是出世间修行身心,人都在追求着不同维度的幸福。幸福不是什么都拥有,而是你能从自己拥有的物什中,感受到富足之乐。

知足则止贪,止贪则不惑。要说人这一生,诱惑实在是太多啦!十岁前受诱于棒棒糖,二十岁受诱于情人,三十岁受诱于成功,四十岁受诱于名利,五十岁受诱于取舍……人到底要到什么年纪,才肯向佛陀学习,去追求、拥有觉醒的幸福?

觉醒的幸福,并非由佛陀垄断。在这个世界上,谁肯追求、拥有觉醒的幸福,谁就能够像佛陀那样,拥有这个世界,但又不执著于它。

在日常的微信交流中,我发现晏钧兄的口头语是“平安如意,吉祥永续”。他问我:“你知道我微信中对你的旁注是什么吗?”我摇了摇头。

晏钧兄笑着打开微信让我看,“马明博,佛系作家”,他说:“我以香灰烧的方式烧造‘世界之佛’,你用优美、简洁的文字引领人们走进‘佛之世界’,虽然我们方式不同,但方向一致,都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

以文弘法,写作不易,读后受益,请赞1.0元。

行愿者之歌
分享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喜。——马明博(作家、文人画家、禅文化学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