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略了这一点,得到的只能是个厌学的孩子…

情感   育儿   2024-09-10 07:31   辽宁  

文 | 罗玲  图 | 包图网  编 | 小言


最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很多中等生付出努力了,效果一般,为什么家长抓学习不得法。今天写的主题是,所有外在形式的学习,要有与之配套的思考。

“思考” or “照做”


正常情况,我们都是先有想法,然后按照这个想法、目的、动机,去做事。
但是孩子学习就反过来了。从上学起,老师家长先告诉他要去做啥,从低年级强调培养学习习惯,到后来所有的作业、预习、复习、刷题,大人们都是直接教他去做这个事,很少去教与之配套的思考过程。

比如,写五个生字,为什么写,写每个时应该有哪些标准。
初中做数学题,不会了怎么办,要不要搜答案看,要自己先憋一会,这是为什么。

如果想了好一会还不知道,就要去看答案,这又是为什么,看完了怎么思考总结。

就是说,正常情况应该是先有这些想法,然后才有那些写作业复习刷题的动作。但是,现在这些想法已经由成年人给你想完了,甚至很多年轻老师自己都没有去想过。
现在学生就照做就好了。
但是,
如果只是做了,没有这些伴随的想法,就是买椟还珠,俗称不走心不带脑子。这是大部分学生效率低的原因。

去想,很累,人的大脑本能地要节能。


另一个大问题是,等不得孩子们去思考。越是没学懂的,越需要慢下来,思考,但我们偏偏给他们更多体力活,占满他们的时间,消耗掉脑力精力,让他们无暇去思考,消化。最终他们彻底跟不上,两极分化。


现在没人告诉你,做的时候要思考,具体都该思考什么,自然就,只做不想了。


元认知的培养要随时且尽早


这些本应与学习的各种做法相伴随的想法,其实就是我过去写过的学习上的元认知。(真正决定成绩的不是高智商,而是……


老师家长大概都觉得孩子太小,说了也不懂,照做就行了。
确实,这个能力是与心智成熟度、思维能力相关的。
对于太小的孩子,不要说太多太复杂,不要仅仅对他唠叨。
但是如果能在最初给他这个意识,在必要的时候,适时点拨一下,会有用的。(前提是亲子关系好,沟通方式好,孩子没觉得你在攻击他)

实际上我觉得,我们的教学中,应该每学期都有几次这样的课,教给学生这些思考内容,做元认知培训。
告诉孩子们,如何监控自己的学习,如何调整策略,具体在各种情况都该怎么思考。
或许老师先要有相应的培训。然后能在教学中随时教。我相信有些优秀的老师已经一直在教了。

而现在的实情是,大人们都指望孩子自己长大了开窍,自己悟出来。

这就看概率了,有的人初中开窍了,有的人考研时也在走形式地复习,没太动脑子,何况大了,头脑里杂音太多,本来就低效运转。再大点,随着年龄增长智力走下坡了。

别把孩子养成只会听话照做的木偶


现在,家长老师们都在过多抓表面形式,因为这是唯一能外控的抓手。

其实很多外在形式没有严格对错,做这些形式时,怎样思考的,做时什么目的,想达到什么效果,这些才是有意义的。

比如初中生搜题抄答案。这是我昨天发现的另一个被大人们抓的外在形式。有孩子因为这个撒谎被罚。
这些我女儿都做过。因为如果作业量特别大,那对她来说没用的作业,就要去抄答案,好腾出时间做有用的。搜题,因为有些就需要知道准确答案,当时解决了效果最好,第二天问老师吗?多半这个问题会被搁置遗忘,思考过程也断了。

所以不要只看这些做法本身,要看目的和想法。
只抓外在形式,你的指挥根本就不一定对,可能是添乱。

从小家长和老师过多抓外在的做法,不去教思考过程,就容易把孩子训练得也只关注外在形式。

关键是,当一个人做一个他自己不认可、不知道为什么要做的事时,不仅效率低,而且他会特别讨厌这个事,因为他时刻感到自己是木偶,像监狱里的劳工在干活。
这样抓的结果是厌学。

想想,这么多小孩,从小能去按照要求做自己没主动想做的事,这个事实本身也是挺惊人的……


END



感恩遇见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我们点亮在看~

❤了解更多内容,可以在公众号首页→工具栏→“号内搜”,搜索关键词,查看相关历史文章~

❤可以点击“微店”,看罗玲老师推荐好书~

❤更多互动话题内容,欢迎关注新浪微博:@罗玲的空间,与罗老师互动~有各个年龄段的粉丝群(学习与分享),欢迎您的加入~

❤愿您在这里,每天加满油,跟孩子一起成长!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罗玲老师推荐好书~

戳原文,更有料~~

罗玲的空间
分享罗玲的育儿理念,心灵成长的感悟!家长的心灵加油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