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此刻的富足心态,就是孩子未来所生活的富足世界!

情感   育儿   2024-10-08 07:30   辽宁  

文 | 罗玲  图 | 包图网  编 | 小言


几年前,有一次去北京回来,孩子习惯了游玩,对上幼儿园就兴趣大减。白天都很好,就是早晨到教室门口换鞋时不高兴。那年的十一放假之后,我就跟她一起想办法。最后的办法是,我们送到幼儿园楼门口,让她自己背书包跑进去。这几天效果很好,老师夸她,她自己也说觉得自己长大了。以攻为守,真是好办法。

后来还有一天放学后,孩子忽然说,在户外活动时,几个女孩拉手跑,不带她玩。后来慢慢问清楚了:老师规定不让跑动,她遵守了,但又看她们很开心,就感觉被冷落了。我表示了理解。过后又找机会跟她说,小朋友间玩游戏,不要想别人带不带你玩,而要想,你有没有给游戏添加新角色、新玩法,把游戏变得更好玩,或者你能不能想出更好玩的游戏吸引大家。

由此我总结,对待问题,最好的策略是“以攻为守”,变被动为主动。

其实任何事情都是这样。比如人际关系,我们觉得幼儿园老师做的不对,或者跟公婆、同事有不快,与其怨恨、冷淡,不如我们付出关心、理解、甚至认同和赞美,因为这样才有可能达成沟通,才能解决问题。这就是我常说的“对他笑、给他倒杯水”的态度。老子说的“以德报怨”并不是懦弱,而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上策。

对待事情也是一样,不要哀叹、自怜,而是要珍惜逆境中能得到的收获,然后好好利用这些收获,主动出击。



这个道理,我们都会觉得自己也知道,但是为什么往往遇到具体事情时,就做不到。我们会想,谁能总是那么积极啊,哪有那么些力气去积极啊?

所以我想,这还不只是一个积极与否的问题,如果有更深刻的认识,那么我们就不会觉得那样的积极是一种额外的累了。

我曾在微博里写道:“解决问题的黄金办法就是‘布施’——付出你的关心、认可、智力、时间、服务,以及其他各种资源。或许,有问题,这就是我们布施不够的反映。每个问题只是个小提醒。”

说“布施”,可能有人会觉得词用大了。其实道理真的是一样的。布施,俗话讲,就是付出。佛教里也说,布施不一定就意味着捐钱。做慈善不一定非要用钱,我们能付出的还有很多:知识智慧、关爱的语言或眼神、方便他人的服务,等等。

微博里篇幅不够不能详细写。这里再换个现代的说法来表达。

现在都讲商业模式,我发现,付出——收获——付出,这就是人生的“商业模式”,或者没准也是整个世界事物运行的模式。

这个模式无处不在:先播种、再收获;先孕育、辛苦养育,再收获亲情,就是这么简单。

问题是,我们往往太在意收获了,结果就只盯着这个环节。我们总爱计较收获,很少计较自己究竟付出了多少。孔子说:“敬其事而后其食”,要先恭敬做事,然后再考虑俸禄问题。没有因,哪来的果。

如果我们总能这样去想,能处处认可这个“商业模式”,那就不会觉得积极主动是一种额外的累,我们知道,那只是事情正常的开端而已。凡事别先想收益,而是先想,自己可以付出贡献什么;有了收益之后,别忘了再想想,自己可以怎样继续贡献;如果对收益环节不满,有问题,那就回头查看一下,自己第一个环节是否做好了。

这样,就是按照正常的顺序去做了,就会很好的。正是“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么做,不是刻意要做圣人、要行善事,这只是遵循了正常的程序去行事。仅此而已。



另外,我们也不必目光敏锐地寻找机会去付出、做布施,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付出、布施的状态中,我们用自己的各种资源,随时发挥些作用、创造些价值、促成一些好的变化:聚会上活跃讲笑话,是在布施友谊快乐;跟好友倾诉,是在布施信任;转发微博,是在布施认同……

所以,不是一说付出、布施,就要想到很大的事情,就想那是多么崇高,跟自己没有几毛钱关系(有人大概还想,我还在底层挣扎呢,自己更需要别人布施呢)。对我们任何人来说,这都是贯穿一生的事情。想通了这一点,我们做事就会更顺利、遇事就更有办法、心情也更愉快。

想起多年前看过的一个美国片子叫《Pay it Forward》,讲的就是一个小孩,立志要用这种先付出的方式去改变世界,他计划对3个人付出善行,要求这3个人每人再对另外3人付出,以此传递下去……

如果追根溯源,我觉得,这种先付出后收获的人生 “商业模式”,根植于一种富足思想。我写过一篇关于金钱和财富观的文章,里面写吸引力法则和财布施的一致性。现在继续想,觉得更是一目了然,不是什么复杂的事:有富足思想的人,为人做事就遵循了这个模式;而顺序对了,符合规律,自然就一切顺利。

老子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也是同理——当你关注的是付出,你个人的利益自然也就有了保障。

什么是富足思想,我总结,就是:认为世界上的资源是够用的、认为人本来就是有价值的。而很多现代人的焦虑,都来自一种贫穷思想,就是永远都觉得资源不够、并且随时感到自己在贬值。这样想,就会一心盯着自己的收益,就会有攀比、争抢,各种不安全感。

我们当家长,不同阶段就会面临孩子的不同问题。从吃喝拉撒、情商培养、到交友、学习。面对这些新情况,没有哪个专家或哪本育儿书能告诉我们每件事都该怎样做。那么,我们凭借什么去指导孩子呢?凭着我们家长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为人处事的智慧。



所以我想,如果我们自己有了这种富足的思想,能随时在小事上体现出来,那么,我们给孩子的,就不只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而是一种心灵的滋养。


如果我们能引导孩子少关注收益、多关注自己的贡献,那么放心,您的孩子在收益方面一定会越来越丰盛!

我们让孩子感觉到,他所生活的这个世界,资源是够用的,他个人生活中的资源也是够用的;他是有价值的,同样,别人也是有价值的。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富足的世界!

我相信,有了这样的感觉,不论未来他遇到怎样的人和事,他都会有顺利、充沛的一生!


END



感恩遇见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我们点亮在看~

❤了解更多内容,可以在公众号首页→工具栏→“号内搜”,搜索关键词,查看相关历史文章~

❤可以点击“微店”,看罗玲老师推荐好书~

❤更多互动话题内容,欢迎关注新浪微博:@罗玲的空间,与罗老师互动~有各个年龄段的粉丝群(学习与分享),欢迎您的加入~

❤愿您在这里,每天加满油,跟孩子一起成长!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罗玲老师推荐好书~
戳原文,更有料~~

罗玲的空间
分享罗玲的育儿理念,心灵成长的感悟!家长的心灵加油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