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罗玲 图 | 包图网 编 | 小言
是什么在影响小学生的成绩?
估计很多小学老师都有这样的感慨:三年级以后,班里学生的成绩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好的越发优秀,各科都好,排名偏后的学生则成绩越来越差,偶尔有个别两三个逆袭赶上来。对此,老师和家长们都很着急。老师如果对家长说重了,怕家长回去打孩子。家长也知道单纯训孩子没用。要想有改变,需要分析分析,成绩好的孩子究竟好在哪里,成绩不够好的孩子,又到底被哪些因素所钳制。下面是我的一些分析,一定不够全面,仅供参考。每个孩子,在这些个不同的面向里,表现不一。所谓差生,大概就是这些条里有半数以上都不够好,这合起来就足以导致成绩差这个结果。
下面列出来这些可能的因素,不仅仅是让家长分析一下,自己的孩子在哪些方面有改善空间,更重要的是,希望我们都能对孩子的成绩有个健康的态度。我们不是神,成绩也不是一切。成绩差的学生的家长不要被排名搞得暴躁,和孩子进入恶性循环模式。“尖子生”家长也不必沾沾自喜,要理性看待。
心智成熟程度
就如同每个孩子换牙早晚不同,在小学,即使同样年龄,他们的心智成熟程度也是不同的。这除了先天因素,后天环境影响也有关,比如有的孩子上幼儿园早半年一年(前提是家教和幼儿园教学都挺好),或许他会比同龄孩子显得更成熟;有的孩子家里人多、家长亲友多、或有哥哥姐姐,孩子从小接触的环境复杂,也可能成熟得早。另一些孩子就更加孩子气,显得比较幼稚,上小学后在同学间总是跟着别人玩。
这种成熟程度,也可以是影响学习的一个因素。比如,不是那么成熟的孩子通常比较贪玩、自律自控能力差,也常常没有很强的学习动机。有时,他们思维水平的局限,使得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偏差,常有一些在别人看起来很怪的思路。
这一条似乎家长可做的并不多,我们只需留意:不要总是用对待小宝宝的方式来对待上学的孩子,不要过度保护,不要贴身陪读,要给孩子锻炼适应力、做家务活、独立思考做事的机会,就可以。另外,太早成熟和太晚一样,都不一定是好的。目前有些学校的标准,使得比较早熟的孩子必然在班里表现优秀,但他们也许过于追求完美,也许有不必要的压力和心理负担。知识基础
识字量、阅读能力等基础,常常直接影响小学的语文成绩。幼儿园中班时就能自主阅读的孩子,在小学语文成绩自然会是班里比较好的。当然,他们同时也有可能在其他方面付出了代价,比如视力、体能、交往经验等等。如果孩子在这方面之前没有基础,但上学后学习习惯较好,那么三年级以后追赶上来,成绩优秀,完全是可能的。除了认字、写字、阅读这些方面的基础,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另一些基础开始显露出重要性,那就是:孩子的知识面如何,对现实生活有多少体验,对周围的世界有多少了解。一个人在头脑里的知识储备,可以帮助他更好地学习、理解新知识。小学高年级以后,当抽象知识越来越多,对学生的要求也在改变:不仅是记忆,还有更多对复杂内容的理解、知识的运用和迁移等,这就更加考验他之前在不同领域积累了多少背景知识。很多学生,看起来也很努力,但理解的慢,做题和阅读,读不懂题和文章,或许就与此有关。1. 记得带孩子多接触真实生活,增加感性认识。比如一起买菜、做菜,去银行办事等。每天走在街上,多鼓励孩子观察周围,了解环境。找机会带孩子去不同的地方旅游,让他看到更广阔的世界。2. 在孩子能自主阅读以后,要鼓励孩子多读不同领域的书,而不是只读一类书,比如只读故事书,或者只读科普书。这方面家长要多做功课,找来各领域有趣的书,既不损害兴趣,也帮孩子拓宽了关注面。特别是对于女孩子,家长要帮他们开阔眼界。如果说,对于男孩,家长要多留意他的语言发展、阅读、交往、自控,那么对于女孩子,要帮她们超越自己的关注范围,对更广阔的世界有兴趣。比如我接触过的个别女孩,只看喜欢单一类型的故事书,对周围的社会事件、新闻、科技发展、政治、军事、历史、自然等等都不关心,家长也只重视琴棋书画和学校的主科。在中学时,她英语语法基础好,但读到英文短文,常常不清楚文章讲的是什么,因为太缺乏常识和背景知识了。
感统失调、读写障碍、多动症等等方面,很多孩子的表现是介于可以被确诊与发育良好之间,或者说,有些孩子在成长的这个阶段,在某方面暂时处于不够理想的状态。很多时候,随着成长发育,随着总体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这些不够好的方面可以得到改善。当然它也可能继续持续或更加严重。无论如何,这些都会暂时影响到孩子学习的效果。
比如很多孩子学习能力差,仅仅是因为他们在幼儿园时期没有机会做游戏和运动,而被要求坐直了听课、或由于家长过度保护,导致孩子在幼儿和小学期有轻微感统失调倾向。这提醒家长,不要只是训斥孩子,或一味让他做机械的练习,而要遵从孩子成长发育规律,通过游戏、运动、家务活等复杂的活动,让孩子逐渐调整改善。家长也要持续地观察,给孩子时间。我们要知道,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时,各方面的状态,不代表他以后都将是如此。从孩子上小学起,至少再给他两三年的时间,在感觉统和方面继续发育、调整。六岁至十岁,孩子仍然有很大改善空间。另外,最新的研究发现,读写障碍者常常有更强的交往能力、创业能力,他们视觉注意力范围比常人更广,所以或许是很好的画家、艺术家。多动症的人也许精力更充沛、更有创造力。总之,某些特质过去被我们认为是妨碍学习的,其实那只是上天给孩子的特殊礼物,而我们仅仅是对此缺乏了解。智商因素
我们常发现,好学生通常是每科成绩都好。二十世纪初,英国一位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把这称为“正向复写”现象,他认为有一种“一般智力因素”,是导致一个学生在不同科目的成绩都比较好,或者都比较差。后来这些年,关于智商的研究进行了很多,理论变得日益丰富精深,但目前似乎各种不同的研究都无法否认正向复写现象。即便是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所专门设计的测试,也发现这八种智能中,只有肢体智能、音乐智能和自省智能与一般智力因素相关度最小,其他皆为高度或中度相关。另一项研究发现,即使是对情绪智力的四种测试结果,也与传统的智力测量结果呈中度相关。关于一般智力因素产生的具体原因,各种研究尚在进行。简而言之——每个人的智力水平的确有差异,这必然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因素。但是,在人群中,极为聪明的和极为智商低下的都是少数,我们多数人都是在中等程度范围里,只有微小的不同。并且,智商不仅仅取决于基因,我们后天的学习、经历都会影响大脑的结构。儿童的大脑更有很强的可塑性。与一般智力因素有关系的工作记忆、加工速度、流体推理、认知策略等等,都可以经过训练得到改变。由于一般智力因素是多种大脑认知活动的结果,所以,任何单一方式的训练不见得能改变智力水平,多种练习、各种丰富的课程和活动,才能给大脑带来最大益处。
这是所有小学老师都在强调的一点。小学低年级,老师对孩子们要求的特别细致,也是希望能帮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具体说,这都包括哪些: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在记事本上记清楚作业、回家先写作业、写作业时集中精力不玩、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任务(该朗读的要朗读、该预习的要预习、要求听的英语要听、该查字典的要去查、数学也要书写工整、做完作业自己检查)、做完整理好书包再去玩、考试前把作业和考卷里错的地方看看、平时有不会的地方随时问老师或家长……这些最基本的做法,在低年级被称为学习习惯,在以后,会丰富起来,成为一个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这些,我们不能要求一二年级的孩子一下子都做完美,但要随时了解他的情况,哪里做的不够,帮他改进。家长和老师们会发现,有些孩子,不用家长老师说什么,只要老师强调的,他都会努力去做了,而且能基本做到。但很多孩子,即使大家再反复叮嘱,也是只有些微进步,仍然很多做不到。归根结底,学习习惯做不到,是因为两方面:能力、意愿。能力包括:专注力、自控力、写字的基础、课堂上听课时的理解能力(听知觉、信息加工)、等等。当孩子某个环节能力欠缺,那么这个任务就变得更加艰巨了。任务难度太大,就会让他无法坚持去做。所以这需要家长细心观察,发现具体哪方面能力在妨碍他,然后想办法去帮他提高。那么意愿又来自哪里?为什么有的孩子肯去做,有的孩子不去做?这个根本原因,就是我过去常唠叨的那些心理基础——1. 亲子关系,这关系到归属感,孩子是否渴望把事情都做好,让老师和家长都满意;2. 家长和老师对孩子是否正面沟通、肯定努力和进步、关注进步而不是关注结果,这些决定了孩子是否有积极的自我形象,是否认为自己很好,有高自尊,凡事都要努力去做好;3. 成就动机与自我效能感,即,孩子是否由过去的经验得出了“我能学会、我能做成”的结论,相信自己可以坚持,相信努力是有用的,自己最后总是能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对于高年级的孩子,他是否有目标也很重要。十岁以上的孩子,他不再像一二年级时那样,主要靠家长的要求来培养出好习惯,他开始有更强的反思能力,他的行为更多出于主观意愿。如果他有榜样、有渴望达成的目标、有内在动力,那么他会更主动地做好自我管理、总结学习策略。
小 结
看到上面的分析,估计不同的家长有不一样的感受。或许,我们能更加清楚,自己在哪方面可以多帮孩子。我们也能看到,孩子的成绩是多个因素的结果,不是家长对他吼“你要好好学习啊!”、“你看人家谁谁都能考一百分,你差什么!”就能解决问题的。
重要,是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孩子的各种能力、智力等发展的状况,另外,成绩也可能通过影响孩子在群体中的地位、自我评价等,间接影响他的性格。不重要,那是因为小学阶段,孩子的智力等等都尚在发展中,未来变数很大。比如,高智商的人通常晚熟,他们的大脑要到十一岁左右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还有很多孩子在中学,随着心智更加成熟、潜力被发挥出来而在成绩上逆袭。不重要,还因为成绩所反映的只是一个人的某些面向而非全部。比如,成绩常常不能充分反映他的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深入探究的意愿等,基本不能反映一个人是否有善良、正直等品德,是否有坚毅、乐观等性格,不能反映三观、交往能力、是否有幽默感、艺术品位如何、眼界是否开阔、心胸是否宽广、能不能尊重别人有礼貌、有没有各种生活技能、肢体是否协调灵活,有没有适应力和灵活性、是否有准确清晰的自我认知、心理是否健康、有没有让他挚爱的事物、未来是不是在大多数环境中都能找到乐趣怡然自得地生活……所以,重视成绩所反映的情况,但看到它不是一切。目前成绩中等或者不够好的小学生里,仍然有很多人会在未来成为优秀的艺术家、小说作者、体育健将、创业者……甚至科学家和学者,成为幸福、平凡而健康的人,度过充实而令自己满意的一生——就像我们当中的很多人那样!❤了解更多内容,可以在公众号首页→工具栏→“号内搜”,搜索关键词,查看相关历史文章~
❤更多互动话题内容,欢迎关注新浪微博:@罗玲的空间,与罗老师互动~有各个年龄段的粉丝群(学习与分享),欢迎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