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宏观于博团队】大财政之路开启

文摘   财经   2024-10-12 17:58   上海  

作者:于博 宋筱筱 蒋佳榛


核心观点

政策态度上,财政部释放积极信号,未来增量政策可期,但由于部分政策法定程序没有走完,财政部无法披露更多的规模数据。

潜在政策方面,①对于短期年内财政缺口,财政表示有韧性、综合性措施,实现收支平衡、预算目标;②对于中长期地方化债问题,拟推出近年来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③对于中长期地产和内需问题,包括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地方债支持地产止跌企稳和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等。

政策效果上,大财政之路开启,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后续关注政策的规模、节奏、结构等细节。


事件描述

2024年10月12日,国新办举办“加大财政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强调未来聚焦四个方面:1)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2)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3)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4)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针对学生群体加大奖优助困力度,提升整体消费能力。对此,我们从政策态度、潜在政策、政策效果三个方面来解读。


事件评论

政策态度:释放积极信号,增量政策可期。

财政政策不同于货币政策,其中政府举债实行严格的限额管理,每年3月的两会披露两组限额:一类是新增限额,例如3%的赤字率对应的中央赤字(国债)、地方赤字(地方一般债),不纳入赤字的新增特别国债、新增专项债等;一类是存量限额,国债、地方债每年都会披露存量上限。因此不论是年初、年内,想要提高举债规模,均需要走人大的审批,仅有限额空间内的规模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由于法定程序没有走完,财政部无法披露更多的规模数据,但是反复强调“逆周期调节绝不仅仅是以上的四点,这四点是目前已经进入决策程序的政策,我们还有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比如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规模上使用“较大规模”、“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等表态来努力传达积极信号。

潜在政策1:短期年内财政缺口?财政有韧性、综合性措施,实现收支平衡、预算目标。

我们在《财政缺口与增量政策》中测算1-8月的财政缺口,按照1-8月两本账收入实际增速线性外推到全年,广义财政支出较年初预算存在2.8万亿元的缺口。对于预算缺口,财政部明确表态中国财政有韧性、有综合性措施,可以确保实现收支平衡和预算目标。

就短期、弥补年内缺口来看,能使用的增量政策包括:

1)增发国债、特别国债,需要人大常委会审批,预计今年10、11月召开,但考虑年内时间紧迫,留给发行、使用的时间已较为紧张;

2)限额空间使用,不需要人大审批,2023年末国债、地方一般债、地方专项债限额空间分别为8283亿元、6801亿元、7500亿元;

3)央行和主要央国企利润上缴,2023年末央行其他负债科目为1.1万亿元,2024年8月已达1.66万亿元;

4)中央、地方结余资金的使用,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目前剩余约1499亿元(扣除拟要用的),经测算地方结余资金约在1.3万亿元左右(扣除拟要用的)。

从发行程序来看,第1类要走人大审批,第2-4类原则上监管通过就可以公布。

潜在政策2:中长期地方政府化债问题?拟推出近年来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

1)首先,地方隐债有多少体量?2014年底官方公布的隐债规模是15.4万亿元,2018年债务摸查后没有披露具体规模。今天财政部提及2023年末隐债余额比2018年摸底数减少了50%。由于缺乏公开数据,市场往往用城投有息债务来评估隐债规模,2023年约为60万亿元,但其中无法剔除城投自己承担的债务规模。

2)其次,历史上化债力度有多大?针对2014年15.4万亿元的隐债,监管2015年8月提出三年内置换隐债,2015-2018年实际置换达12.2万亿元。去年7月政治局会议强调化债之后,2023年安排了2.2万亿元的额度,2024年安排了1.2万亿元。

3)最后,会以怎样的形式来化债?不论是此前的特殊再融资债、特殊新增债等地方债形式,还是可能的特别国债形式,都是低息债务置换高息债务,隐性债务显性化,但若以国债化地方隐债,则是化债模式的再次升级。

潜在政策3:中长期地产和内需问题?特别国债、地方债支持地产止跌企稳和重点群体。

1)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其抵御风险、化解不良和信贷投放能力。

2)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或能部分对冲土地财政缺口;支持收购存量房,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及时优化完善跟地产相关的增值税等税收政策。

3)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重点加大学生奖优助困力度,提升整体消费。

政策效果:大财政之路开启,提振信心,后续关注规模、节奏、结构。

中国经济当前时点不同于过往20年,财政的压力和重要性凸显,大财政之路是应有之意。外需、内需两个视角看经济,外需承压时,必然重视内需。而居民、企业、地方政府加杠杆能力较弱,急需中央政府加杠杆,对此,财政部强调“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市场迫切关注的,不仅仅是短期的稳增长,更期待的是中长期问题的解决和发展。规模需要正视财政缺口,节奏宜早不宜晚,结构应该直击痛点,期待足够的举债规模和合理的支出结构,走出有成效、健康、可持续的大财政之路。对于权益市场,政策思路有积极转变,须有理性的预期和足够的耐心;对于债券市场,观察重点在于央行降准降息的配合。



风险提示
1、测算存在误差:财政收支完成度的测算主要是基于2024年1-8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的累计同比增速情况,并结合不同的情境,给予全年收入增速假设,2024年实际财政收入、支出完成情况或随着宏观经济基本面的改善、稳增长政策的落地生效而与假设存在一定差异。

2、政策效果不及预期:本次新闻发布会提及的系列增量政策的具体规模、落地时间、用途结构等政策细节尚未披露完全,实际政策效果仍需待政策落地后进行评估,或存在政策效果不及预期等风险。

研究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大财政之路开启——财政动态跟踪系列4
对外发布时间:2024-10-12
研究发布机构:长江证券研究所
参与人员信息:
于博 SAC编号:S0490520090001 SFC:BUX667 邮箱:yubo1@cjsc.com.cn
宋筱筱 SAC编号:S0490520080011 邮箱:songxx3@cjsc.com.cn
蒋佳榛 SAC编号:S0490524080005 邮箱:jiangjz@cjsc.com.cn

相关链接
财政动态跟踪系列
2024-05-14 | 特别国债开启,财政发力提速——财政动态跟踪系列3(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蒋佳榛)
2024-03-06 | 如何看待3%的赤字率?——财政动态跟踪系列2(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蒋佳榛)
2023-10-25 | 四问1万亿增发国债——财政动态跟踪系列1(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蒋佳榛)
大财政系列
2024-09-28 | 日本150年财政四部曲之四:开端与终局——大财政系列11(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蒋佳榛)
2024-09-18 | 日本150年财政四部曲之三:泡沫与应对——大财政系列10(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蒋佳榛)
2024-08-02 | 日本150年财政四部曲之二:化债与繁荣——大财政系列9(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蒋佳榛)
2024-07-04 | 日本150年财政四部曲之一:内治与外征——大财政系列8(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蒋佳榛)
2024-03-29 | 央行购债的前世今生——大财政系列7 (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蒋佳榛)
2024-03-11 | 地方财政:债务与增长的平衡——大财政系列6 (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蒋佳榛)
2024-02-28 | 美国200年财政三部曲·下:战争危机与福利——大财政系列5 (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蒋佳榛)
2024-02-27 | 美国200年财政三部曲·中:大小财政的摇摆——大财政系列4 (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蒋佳榛)
2024-02-26 | 美国200年财政三部曲·上:央地财权的更迭——大财政系列3 (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蒋佳榛)
2023-12-12 | 准财政资金对三大工程的拉动效果如何?——大财政系列2(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蒋佳榛)
2023-12-01 | 中央加杠杆后,基建增速能到多少?——大财政系列1(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蒋佳榛)
评级说明及声明


于博宏观札记
发布长江宏观最新研究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