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4日,是此次新疆专列行的最后一天游览。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半个月就将过去,余时无多,不免更让人珍惜此时的分分秒秒。因到喀纳斯旅游的人太多,莎莎导游让我们七点钟集合,去吃早点,免得人员扎堆,吃个早点还排队。这样,我们七点半就出发了。最累的行程已经过去,我们今天的安排很轻松。先坐大巴1小时,前往禾木。禾木是个古村,位于新疆布尔津县喀纳斯湖畔,为图瓦人的聚居地,并且是仅存的三个图瓦人村落之一,其地最偏远、面积也最大,极富民族特色,现成为了景区,参观者乌泱乌泱地蜂拥而至,已打破了古村的平静,但给古村带来现代的繁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禾木古村
![]()
禾木河边
禾木村位于一条小河边,几片木屋,几片桦树林,一座木桥,河对岸一座小山丘,是个非常好的生存环境。炊烟袅袅,隐隐人声夹杂鼓节吟唱,传遍四周。绿野成茵,绿树成荫。河水哗哗流向远方。一派怡然先民之居的景象。但因成为旅游区,禾木村就很难保持它原有质朴的原汁原味。但见村中经营饮食的木屋很突出,似乎古村奉献给游客的主要是吃的感觉,而原生态的村民的生活起居、劳作产品等等状况难以看见,村民的家庭、婚姻,村规、信仰,衣装、出行,牧耕、渔猎,所有迥异乎内地现代生活的情状,一无所见。过去我曾见山东某地政府改造一古村,将村民全部外迁,打造一个无原居民的所谓古村,结果古村变成死村,毫无人气,失去勃勃生机。是否,禾木村也会朝这个方向发展?我深以为忧。禾木桥
![]()
在山巅看禾木村
站在高岗上看河对岸,古村那些木屋的尖顶在太阳光的反射下熠熠发亮,与周边绿色环境形成对比。在那儿拍风景,真美!同学们热衷于拍照,我则感到这是一个可以找到远离喧嚣之所的地方。我远离大道,走向密林,看到棵棵白桦树,直指蓝天,充满生机。而在茂密丛林的蓬蓬勃勃光影中,也有斑驳地面那枯萎的树桩,还有横倒在地的断杆残枝,昭示看白桦树的生机的终结,它又回归了大地。这给人以启示:树犹如此,于人,概莫能外一一当存活的时候,就要活得挺拔,活得茂盛,活出色彩;当要从这个世界消逝时,也应了无遗憾,成枯枝败叶也罢,成微尘泥土也罢,终究回归于大自然。这是世间万物的宿命,自然的法则,当然也包括人的最终命运。林中还有青葱的红杉树,高大,覆盖面宽。树下有长长的木板凳,静待有心人。我环顾四周,一片宁静,偶有游人踏过,却更显周遭之幽。于是我坐在那儿,一路旅行的劳顿,此时顿感一种放松,一种释然。我静静地、痴痴地在那儿坐着,细细一品味,竟也发现那是一种境界,一种遗世独立的意境,也是一种人生的体悟。白桦林中红杉树下的长板凳
![]()
那儿的蓝天白云
不知独坐了多久,看看已过十一点了,约定十二点钟集合,现在须先去村里吃午餐。于是我从那儿走出,来到大道,寻视两边,顿感又从秘境回到了凡间。找一家村民餐馆,要一大碗羊骨汤,三个馅饼,味道鲜美。未承想只因我坐在那儿吧,后来过来的一帮同学,都到这儿来吃了。老板顿时忙乎起来。不过,我发现我第一个要的大碗羊汤,里面羊肉很多,而后来人一多,他们羊汤碗里羊肉明显要少。顿时小人之心呈现,为自己那碗羊肉给得多而窃喜了三分钟。原野云雾缭绕
![]()
在画家画的丹雅地貌图前
午餐后坐区间车返回,再前往最后一个景点一一五彩滩,位于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境内。其位于额尔齐斯河北岸一、二级台阶地层上,是地质学上第三纪以来形成的未完全固结成岩的沉积物构成的彩色雅丹地貌。地表呈现出不同形状、不同色彩,五彩斑斓,若在雨后阳光照耀下,尤其会鲜亮美丽。然而,这道美丽风景,却在过去漫长岁月里躺在深闺无人识,新疆人司空见惯,没人当回事。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一位港商到新疆考察,在五彩滩一带发现商机,便提出租用那边土地50年。当地政府闻之大喜,这地反正一直荒着,便签下协议。当地政府没想到人家搞成旅游区后会那样赚钱,也没办法,只能等50年到期后再收回租用权。但多么成功的商人,也无法抗拒命运的安排。那位商人竟然遗憾地早逝,莎莎导游仿小沈阳的口吻说:人生最大的悲哀,就在于开始日进斗金的时候,人没了!好在他的遗泽犹在,其七大姑八大姨们,仍能继续经营这个景区。由此可见,人人都要认命,颠扑不破的真理是:千好万好,活着才好。当生命走到尽头时,此前的所有人生辉煌,对其自身而言,都将归零,灰飞烟灭。因此,图什么?争什么?结局会是什么?是人生奋斗历程中必须弄清楚想明白的事情。我们也曾年轻,也曾芳华照人。而转瞬间,几十年就过去了,我们竟然已六十多岁的人了。过往的日子好也罢,不如意也罢,都已成了过往;未来还有我们很长的人生之路,过好今后的每一天,给生活增添更炫目的色彩,应成为我们未来的目标。此番新疆行,正是我们当下生活中又走过的一道风景线。当类似这样的风景线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的老境,也就活出了更多的精彩。五彩滩丹雅地貌
![]()
五彩滩好风光
全部旅游项目至6月4日就结束了,该从北屯返回乌鲁木齐。莎莎导游向大家道别,彼此一声珍重,道尽了相互的依依惜别。我们从北屯站登上Y966次专列。北屯是当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起来了,而它终究太小了,一天只有一趟列车,车站候车室连充电装置都没有。我们在北屯站时,显示屏上只显示我们所要乘的那一趟列车。我们此生,居然会偶然间置身于这么个不起眼的小站(“小屯”),这不能不说是人生路上的一次不经意间的偶遇。6月5日早上8点40分,列车经过一夜420公里的飞驰,到达终点乌鲁木齐。多数人要等到晚上登上返回的列车回江西去。另有少数人下午乘飞机走。上午时间怎么打发?菊兰与我主张去美术馆等文化单位参观,而其他人以压倒性多数表示愿逛商店,愿打扑克,不愿去那个看也看不出名堂的地方,用宜春方言说,叫“老鼠看筒车一一螺螺转,看不懂”,有人还自嘲:“爷俚(我们)冇(没)文化。”这话当然是自谦。于是只有我与菊兰俩人去看展览。我们觉得,商店购物处处可为,而看本地展览馆,却是只有本地才有。我们相当于为自己的新疆行增加了一个游览项目,以小人之心算计,我们又赚了。我们看了博物馆、美术馆。欣赏了艺术珍品,尤其对新疆出土的大量纺织品和干尸,印象深刻,这些,是内地博物馆所没有的,只有干燥的新疆能保存那么多(当然,该馆未展示国宝“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的复制品,为其不足)。遗憾这些参观,未成为我那些同学此次新疆行的一部分。当然这也是我们自作多情,那些同学才不觉得有什么遗憾呢!一位游欧洲的导游不理解,带中国人游法国巴黎最后一天,还有半日空闲时间,中国游客或去已经去过的老佛爷大商场继续采购,或缩在宾馆打扑克,没人愿去奥赛美术馆参观。可见,这是我们这个族群普遍的观念和认识问题,而不只是少数人的偏好和习性问题。半个月大新疆专列游,总体的过程很愉悦,因新疆经济条件所限,尚存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当下最期望的,就是既然是新疆专列行,专列一定要尽快用上新设计制造的列车车厢,以提升游人对于“专列”的舒适感受,而非让人好像对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打工潮中人们挤火车的往事的重温。此刻,正离开乌鲁木齐,离开新疆,我们向这片土地道一声:再会了,我们心中永远的西部圣地!![]()
可爱的莎莎导游向我们道别
![]()
![]()
新疆是个好地方,坐着火车游四方。
![]()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