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记】神奇逃港路
文摘
2024-08-17 08:06
江西
【一统居志异】
2024年8月16日
袁州逸民/文
非常岁月,政潮鼎沸,批斗与改造未已。时逃港者众,以求生路。亡命多途,各逞绝招,半路毙命或就逮者,不知凡几。丧乱馀生,其中几多血泪!而以大大方方之举,冠冕堂皇之姿,从容脱逃者,几稀。若丁承华兄弟,镇定临危,行程曲尽其妙,终达目的,可谓绝无仅有。丁承华,江苏淮阴人。民国十九年(1930)生。内战罢兵,王朝鼎革,与民更始,承华入职安徽滁县公安局政保股。而其兄丁崇鼎尝为国军少校军需,判刑入狱,后服刑于安徽蚂蚁山劳改队。丁酉(1957),反右风起,承华为兄牵累,戴帽“右派”,将停职下放滁县铁厂,力役改造。承华于心不快,不欲束手听命,决意出逃。而行途险恶,关山禁严,逃亡,攸关生死,岂可造次!而承华宁死一搏,不甘逆来而顺受之。乃殚心筹画,暗窃三纸空白介绍信,预钤县公安局印鉴,以为出行符节。又广览资讯,知悉出入边境规程,将以奇谋堂堂过境,而非隐蔽偷渡也。未几,承华下放。《棋经》曰:“弈棋布势,务相接连。自始至终,着着求先。”承华深思多日,谋篇布局。谋略既定,即行棋开局。戊戌(1958)十月间,承华讹称盲肠炎疾患,告假一月以医疗。蒙铁厂允准,且预支薪资三十元。是为其第一着行棋也。滁县有○二○○部队。十一月八日,承华至驻军政治保卫科,呈所拟公安局介绍信,宣称公差,追查谍案,须军官装扮,以诱间谍接近云云。事涉机密,驻军未深究,信之,为办上尉军官证,借军服,开军队介绍信。承华此举得逞,出而化身军官矣。是为棋着之二。越三日,承华凭此至蚌埠市公安局,诡称○一四四部队军官,有要案追踪,亟须外调,提审蚂蚁山劳改场丁崇鼎。彼时外调为寻常事,公安局不疑,为开提审介绍信。承华持信,从容携兄崇鼎出蚂蚁山劳改场。此其棋着三也。十二日,两兄弟乘车至上海,以假介绍信冒充滁县公安局警察李维良、陈顺平,斗胆登门上海市委组织部,称有重案请该部协助,略云,请组织部出具介绍信,将至上海动力学校寻张善余查案。按,滁县公安局确有李、陈二警察,确有须上海组织部协调之案,而承华预悉此讯息,先行利用。而动力学校张善余先已贬谪广东宝安县某小学,承华预知之,而佯装不知,至动力学校公干,问张善余去向,旋即请校方出具证明,述其原委,再返上海组织部,以此呈报,称将转赴宝安某小学,接续外调。上海组织部不疑,为开介绍信。此诚通关文牒也,自此承华兄弟南行千里,略无障碍矣。是为棋着之四。宝安县今属深圳,彼时辖地有沙头角镇,其镇跨县境与香港两地。内地人欲至此,须过边境检查站。十五日,承华兄弟抵宝安,先谒见宝安县委组织部部长,言明行迹,将面见张善余。既有滁县公安之职,又持上海组织部牒文,县组织部信之。倘组织部电话招张善余来见,则一切已矣!所幸组织部无此热心,而惯于程序之文,为开介绍信二,一赴县公安局办边防通关证,一赴沙头角某小学外调之用。是为承华棋着之五。边检虽察覈甚严,而承华符信完备,畅行过关。至沙头角,二人入小学信步闲游一周,旋出,街边小饭馆进午餐,餐后至中英街作观览状。行至一英国巡警前,二人忽请求政治庇护。英警寻以吉普车载二人去,中方边防巡警遥见之,惊诧,而无能为矣。此为承华二人出逃棋着之六。至此,两兄弟逃亡成功。自十一月八日计谋启始,至十五日越境,凡七日,所历环环相套,居然一路畅行。承华之思虑,可谓缜密无隙矣,世人叹为观止。而承华时年,廿四而已。盖沙头角中方巡警迅将案情上报,各方深究,方知来龙去脉。而追逃,为时晚矣。是年十二月二十日,新华社内参呈报省、部及中央:“安徽省滁县右派分子丁承华、丁崇鼎于十一月中旬,叛逃香港投敌。”是为一时要案。诗曰:年来黑白喧腾过,不负秋堂落子时。敢想敢为,胆大心细,终成其事,丁承华可为世之镜鉴欤!过去常见之外调介绍信
五六十年代警察制服
50年代军官制服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