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游记之十二:喀纳斯的天簌之音
文摘
2024-06-28 09:51
天津
![]()
6月3日,晨起,早早吃完早点,登车。莎莎导游问:早餐好些了吗?众答:还好,增加了两个热菜。问是荤菜吗?答一个西红柿炒鸡蛋,一个肉片炒菜花,但只有两三片肉。莎莎笑了,说:新疆团饭,就是维持生命餐,不能有过高期望值。不吃吧饿,吃了还馋。有两片肉,那就叫荤菜。北疆比南疆贵,阿勒泰这边又尤其贵。所以来这儿,重在观景,吃、住都要居次要位置。那好,观景感觉会怎样呢?莎莎介绍,今天到喀纳斯,那儿有神秘的喀纳斯湖观景,乘游轮,还有图瓦族人家中做客等。有伊宁“家访”活动的教训,一些人担心重蹈覆辙,有的项目不想参加。莎莎劝道:喀纳斯旅游项目,实实在在,决不会像伊犁那边那样搞出虚头巴脑的花样来。莎莎一句“请相信我”,让我们真的放下心参与进来。事实证明,喀纳斯之游果然美不胜收,也没给游客挖坑。
![]()
喀纳斯的湖光山色真迷人
从北屯乘大巴到喀纳斯,230公里,用时四小时。一进入喀纳斯,我们就感觉到了寒意。问导游去景区,到底衣服要多穿还是少穿?导游说厚衣服必须带上,但在景区,热与冷变幻莫测,没法给予肯定的意见。而这天,天渐阴,远处滚滚乌云,冷应是天气主题。同时很担心下雨,偏偏一到景区,雨就下起来了。我这人有坏毛病,明明带了羊毛衫和雨伞,在北屯坐火车过来时却想当然地认为这季节,初夏了,喀纳斯不会有什么异常天气吧?于是把羊毛衫和雨伞都放在火车上的行李箱中,背个行囊,轻装上阵。而来到喀纳斯,傻眼了,那可是真冷啊,也就10度上下,而且又遇上雨。所幸,我的同学又伸出了援手。赖同学给了我一件防寒服,这就彻底解决了御寒问题。在前往游轮的途中,雨淅淅沥沥,媛媛同学则把雨伞给了我用,她与另一女生肩并肩共用一把伞。 穿过丛林,沿着曲折的栈道,来到的游轮边。雨停了,我收起的伞拿在手中,这自然是占用一只手,不便于拍照。而媛媛说,把伞给我吧,你拍你的照。别的同学说,我这回有了贴身秘书,我与媛媛都笑了,说:秘书是当然的,贴身则还有遥远的距离呢。
![]()
贴身秘书
坐游轮看两岸山水,风光无限。众人纷纷拍照,尤其船尾有国旗,国旗鲜红,很适合照相。游轮下来,沿岸边栈道步行,几乎步步是景,很美。湖水平静,我想起自已对于喀纳斯湖早有耳闻,过去从电视中看过喀纳斯湖怪的探秘节目。湖怪到底有没有,有的话是什么,至今没有定论。而目击者口述,照片、视频抓拍到的湖怪影踪,又实在让人无法否认它的存在。因此,最深达一百多米的喀纳斯湖,有说不尽的隐秘,等着世人继续去探索。而此刻,我们正置身于此,虽怀好奇之心,却无法接近那隐秘世界的真实,也是不无遗憾的事情。 ![]()
![]()
喀纳斯湖上的游轮
图瓦人是蒙古族的一支。我们入木屋后,围坐观赏他们的民族歌舞表演。几种民族器乐的表演,是原生态的天籁之音,需闭起眼来感受那种悠远的鸣笛与琴音。其中一曲,为怀念故乡之曲,音调婉转,演奏者说,请诸位闭眼聆听,听了可别落泪呵!我静听那低沉、仿佛一唱三叹的异域曲调,不知怎的,忽然联想到了李陵,并在恍惚间竟把自己置换成了李陵,好像坐在两千年前的毡房中一般,听那曲子。![]()
![]()
木屋中弹起忧郁的歌
李陵是名将李广之孙,汉武帝时率五千步兵在今新疆这一带与匈奴血战,屡败匈奴,杀敌无数,令敌闻风丧胆。后终因弹尽粮绝,被匈奴三万铁骑围困。匈奴敬李陵之才,让他投降,为保存麾下尚存的将士生命,李陵决定诈降。没想到汉武帝听信谣言,竟下令把李陵父母妻子阖家老小全部杀了。自此一代名将李陵再无法回归汉朝。一次有汉使到匈奴,见到李陵,酒席间伎乐奏响思乡曲,李陵潸然泪下……此时在这边塞之地听那幽咽的胡管,想起李陵,想起天边的故乡,想起夜来胡天六月雪飘,即便自己没有李陵那切肤的家族悲剧之痛,我却也仿佛感同身受,眼里竟噙满了泪水……随后还表演了《鸿雁》等节目,都极富民族风情,令我们每个人都情绪投入,感慨良多。这真是一次绝佳的民族风情体验,大受本旅行团的赞扬,莎莎导游说的不会坑人,果然。
![]()
![]()
表演
大家品尝了图瓦人做的馕,非常好吃。馕饼做好可保存半个月,因而不少人买了,拟带回去给家人尝尝。被我们开玩笑封为“左将军”的卢大叔,左侧切牙(俗称门牙)全无,也忍不住拿起一块硬硬的馕饼用右侧门牙一点点地啃,侧啃的方式让大伙儿觉得十分有趣。却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馕饼的吸引力之大。当晚住在喀纳斯景区的47号“别野”。正如莎莎说的,在这样的边远地方,居住条件还是不可有太严苛的要求的。![]()
“左将军”侧啃馕饼
![]()
净土喀纳斯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