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光明||常氏周易四图
文摘
2024-10-14 09:34
江西
《常氏周易四图》
(《天球四象图》《天时太极图》《太极八卦时空图》《常氏阴阳八卦图》)![]()
《天球四象图》的视图方向不用现代西方“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改回古代中国的“上南下北左东右西”视向,由是符合了中国经典记载的“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以及“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天球黄道”即“天道”上的“二十八星宿”分区划为“四(方)宫”,“四宫”内的“七星宿”连缀,分别拟化为“天神四象”,“天神四象”既象征“天空四方”又代表“天时四季”,所以《天球四象图》又可称《天球时空图》。“天球”的中央区域为“中宫”,“中宫”的中心为“天极”,“中宫北斗星”围绕“天极”顺时针旋转一圈即为天时一年,“北斗柄”依次指示全年“四季”:“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远古先有“二分”(春分、秋分)与“二至”(夏至、冬至),其后又添加“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形成上古的“四时八节”(空间对应“四面八方”)。春秋战国时“节分三气”,“八节”细化为“二十四节气”,再后“气分三候”又有了“七十二气候”。![]()
《天时太极图》参考古时曾用“十天干”(十月太阳历)与“十二地支”(十二月太阴历)来表现“日阳月阴”、“天阳地阴”、“昼阳夜阴”的各种“天历”模式,采用“阴阳双螺旋曲线”式的《太极图》,可同时表征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月”,以及一天的“十二时辰”。参看此图中的“阴阳变易”,有助于理解“天阳地阴,春阳秋阴,夏阳冬阴,昼阳夜阴。”“冬至子中,阴之极;春分卯中,阳之中;夏至午中,阳之极;秋分酉中,阴之中。”“阳生于子,阴生于午”,“一岁十二月,春夏为进数,秋冬为退数;昼夜十二时,自子为进数,自午为退数。”《天时太极图》显现“天道自然”中的“寒来暑往”、“子午流注”、“日升月落”、“昼夜交替”等“阴阳互易”、“循环往复”的运行发展规律。古人参照此图规划“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以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天时太极图》实为古代的《月历节气图》与《时辰钟表》。远古的“阴阳双螺旋曲线图”,本是表现“阴阳双龙”围绕“天极”周行的《伏羲龙图》,后世衍变为平面化的《太极图》。须知《太极图》源自《天极图》,并非“阴阳鱼片”式的二维平面图,而应看作“阴阳双螺旋曲线”围绕纵深焦点“太极”周转运行的三维立体图。似若锥筒状的“阴阳双螺旋曲线图”,远近两端无限延伸,犹如螺旋升降的四维“时空隧道”,“至小无内、至大无外”,其小至微观世界里,可表现分子结构的“双螺旋基因链”乃至“有无相生”的“量子”形态;其大到宏观世界中,可表现“银河星系”乃至浩渺无际的“宇宙旋涡星云”。![]()
《太极八卦时空图》中央的《太极图》采用道家传承的正宗《古太极图》,“古太极图,阳生于东,而盛于南;阴生于西,而盛于北;阳中有阴,阴中有阳,而两仪而四象而八卦,皆自然而然者也。”外围的《八卦图》选用正确的《古八卦图》,即邵雍传承的《伏羲先天八卦图》(其“卦象”由外视内),扬弃了朱熹讹传的《先天八卦图》与《后天八卦图》(其“卦象”由内视外)。直线静态的《古八卦图》实为《空间方位图》,而曲线动态的《古太极图》则为《时间运行图》,《古八卦图》与《古太极图》形式不同却内涵相通,“八卦阴阳爻”可与“黑白阴阳色”完全对应,所以周围可同时标明“四面八方”与“四时八节”,综合可称《太极八卦时空图》,其实即为中国古代的《宇宙时空坐标图》。直观形象化的《太极八卦时空图》,便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易学”中的“天道”、“太极”、“阴阳两仪”、“上清下浊”、“天阳地阴”、“乾阳坤阴”、“四象八卦”、“四时八节”、“四面八方”等抽象概念,以及“生消”、“盛衰”、“升降”、“进退”、“阖辟”、“变易”等深奥理论,诸如“立天之道曰阴与阳”,“观变于阴阳而立卦”,“伏羲始画八卦,列八节而化天下。”“《易》之为书,本于阴阳”,“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乾南、坤北、离东、坎西”,“乾坤定上下之位,离坎列左右之门,天地之所阖辟,日月之所出入,是以春夏秋冬、晦朔弦望、昼夜长短、行度盈缩,莫不由乎此矣。”“阳气生于东北而盛于正南,震、离、兑、乾在焉;阴气生于西南而盛于正北,巽、坎、艮、坤在焉。”“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升者生也,降者消也,故阳生于下,阴生于上”,“一阴一阳谓之道”,“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变通配四时”,“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阴进阳退”,“阴消阳息”,“阳消生阴”,“阴阳相生”,“阴生阳,阳生阴,阴复生阳,阳复生阴,是以循环而无穷也。”![]()
《常氏阴阳八卦图》为常光明三十多年悉心研究《太极图》与《八卦图》的画图原理,考古探源并去伪存真,采用道家传承的正宗《古太极图》与《古八卦图》,并将两图重叠融合而创画出的。《常氏阴阳八卦图》完美体现“太极函阴阳,阴阳函八卦之妙”。《阴阳八卦图》中的“阴阳色”,明清时称为“阴阳鱼”,但远古时曾被视为“阴阳龙”,所以《阴阳八卦图》亦称《阴阳龙八卦图》,由此可说复原了失踪数千年的《伏羲龙图》。图中用形象的“阴阳双龙”表现无形的“阴阳二气”,相对相生,相辅相成,阴消阳息,循环始终。看图中“阴阳卦爻”精确融入“阴阳双龙”,恰如“骨骼”与“血肉”的亲密无间关系,“阴阳龙眼”还显现出“阴中之阳”与“阳中之阴”,诠释“万物负阴而抱阳”。图中的“爻骨”与“龙体”天然契合且动静相宜,动态的“阴阳双龙”带动静态的“阴阳卦爻”螺旋升降,显示自然万物的循环运行且逐层递增的发展规律。《阴阳八卦图》主要表现“八经卦”,若“八卦相重”扩展为“六十四别卦圆图”,更能细致显示螺旋进展的自然规律。《常氏阴阳八卦图》至简一图,实现了对多种繁琐《易图》的“创造性转化”。《常氏周易四图》各图的“时/空”(四时八节/四面八方)均可对应,所以四图内涵相通而相互证明。《常氏周易四图》化合众多传世《易图》而返本归真,并用现代自然科学破除陈旧玄虚迷障而促进了“易学”的“创新性发展”。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