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物】“野鸡”名称的变异
文摘
2024-07-16 22:47
天津
![]()
袁州逸民/文
古时所谓鸡、雉、野鸡,本没有褒贬含义。而近世以来,“鸡”和“野鸡”,竟成了难堪的称呼。鸡与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世人心目中地位不低。古代祭礼有所谓“五牲三牺”之说。因祭祀很神圣,要敬神敬祖,祭物必须用上等品,用最好的牲畜。牲畜等级,三牺指牛、羊、豕,俗称大三牲,用于较隆重正规的场合。《周礼·天官·宰夫》说朝会宾客要用“牢礼”,郑玄注:“三牲,牛、羊、豕,具为一牢。”意为牛羊猪这三牲(又叫三牺)合称高等级的“一牢”祭品。五牲,据《左传·昭公十一年》“五牲不相爲用”杜预注:“五牲:牛、羊、豕、犬、鸡。”即在三牲基础上增加了狗、鸡。鸡进入祭品组合,可见它也是有品级的祭品。后代民间还有用猪、鱼、鸡组合的祭品,也妄称“三牲”,实际应叫“小三牲”。民国二十八年刊《上杭县志》载:“祭品,……熟豕、鲜鱼、熟鸡或鸭,爲‘三牲’。”古人还有“六牲”之说,不仅用于祭祀,也用于宴享。《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又《地官·牧人》:“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以其祭祀之牲牷。”郑玄注:“六牲,谓马、牛、羊、豕、犬、鸡。”鸡依然在“六牲”之列。![]()
因看重祭品,古人还给五牲起了好听的名字。汉·蔡邕《独断》卷上:“凡祭宗庙礼牲之别名: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鬛,豚曰腯肥,羊曰柔毛,鸡曰翰音,犬曰羮献,雉曰疏趾,兔曰明视。凡祭号牲物异于人者,所以尊鬼神也。”这是说要尊鬼神,所以都取了佳名。其中鸡称“翰音”,很有雅意;称“疏趾”的雉,则是后世所说的野鸡。《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鸡曰翰音”孔颖达疏也夸赞翰音:“鸡曰翰音者,翰,长也。鸡肥则其鸣声长也。”《说文解字·鸟部》说“鶾,鸡肥,翰音者也”,又说鲁国国君用丹鸡祭祀,为自己祈福:“鲁郊以丹鸡祝曰:‘以斯翰音赤羽,去鲁侯之咎。’”则称“翰音”的鸡,有诸般长处:肥壮、红羽毛漂亮、鸣声悠长。而后来进而被拔高,还说能展翅高飞,从而能鸣声高远,翰音也就更有了非凡品质。《周易·中孚》称“翰音登于天”,宋·易祓《周易总义·中孚》解释:“髙飞于上者谓之翰,疾鸣于上者谓之音。”鸡而能高飞,这就不是普通鸡了,几近于神物,非同一般。鸡的类别有多种。《禽經》说,首有彩毛者叫山鸡,腹有彩文者叫锦鸡,另外还有其他独特之鸡,如吐绶鸡、真珍鸡等,而雉,宋·蔡卞《毛诗名物解·释鸟·雉》称:“雉,鸡类也。不能远飞腾跃而上,髙不逾丈,横不过三丈。”可知这类称作雉的鸡飞跃方面非其所长。然而雉也是吉祥物,否则汉高祖刘邦的正妻吕后,不会取名叫吕雉。而因为她是皇后,世人要避讳,于是就出现“野鸡”一称了。《汉书·郊祀志》载,祭礼可以招来神灵,神灵于夜间来时,灿若流星,会在神祠场所徘徊,发出的叫声“若雄雉,其声殷殷,云野鸡夜鸣”。颜师古注:“野鸡亦雉也,避吕后讳,故曰野鸡。”可知“野鸡”一称,汉代已经出现。大儒顾炎武、王念孙却不赞同颜师古的说法,认为野鸡虽可以指雉,却另还有一层含义:“野鸡为常畜之鸡”,即农家散养野地的鸡,则它的神圣性自然要下降了许多。而无论如何,即使作为散养家禽的野鸡,在汉代也并不带有贬义。![]()
唐宋以后,雉就专指野鸡了。宋·程大昌《演繁露·投五木琼橩玖骰》说:“雉者,野鸡也。”《诗经》中的《雄雉》篇有“雄雉于飞,泄泄其羽”句,宋人朱熹注:“雉,野鸡雄者,有冠长尾,身有文采,善斗。”宋人还将野鸡与家养之鸡相区别,如宋·晁说之《和斯立重赋》:“桀犬惊尧犬,家鸡笑野鸡。”此时的鸡已不再具有祭物的神圣性,家养之鸡与山野之鸡,都不过是一般禽类而已,但依然是一种美好的禽鸟。元朝刘永之《北涧春日》诗,也咏及野鸡,言其声音可与瑶琴共鸣:“喔喔野鸡鸣远林,瑶琴挥罢思愔愔。”只是近代以来,“野鸡”一称却变了味,竟然借指不正规的私娼了。其名产生于上海,缘由来自于商界称初入行的商人为“野鸡”,意为其经商还未上道,所为非正途。《清稗类钞·娼妓类》记述:“沪上商业中人,于凡营业之未入行者,曰‘野鸡’,轻之之辞也。”说明上海商人拿家鸡、野鸡作为商界中不懂行规、没有经验的人的比喻。想不到的是,后来娼妓也借用了商界这个比喻。《清稗类钞》又载:“久之而妓女亦有得是称者,以有卑于长三、幺二也。”长三、幺二是高等、中等等级的妓女俗称,“野鸡”档次低于长三、幺二,自是指那些暗娼,乃至于称不正规的妓院(叫野鸡妓院)。同上书就有这样的描述:“客之宿于野鸡妓院也,夜厢费为银币一圆半至五六圆。”![]()
日本江户时代《吉原振袖新造之扮》,“新造”即指低档次妓女。那时等级高的所谓长三妓女又被称作“先生”,等级低的则称作“小姐”。《海上花魅影》第十四回:“杨少荪便告诉先生:‘上海妓女有三等:长三、幺二、野鸡。’”又载:“孔先生不懂上海规矩:叫长三妓女是叫‘先生’,叫幺二、野鸡方叫‘小姐’。”这就是如今俗称卖淫女为“小姐”的来源,竟与野鸡地位相当。近代通俗小说中,有关“野鸡”的故事颇有记述,例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继之道:‘去嫖流娼,就叫打野鸡。这土老儿听得心动,那一天带了几块洋钱,走到了四马路野鸡最多的地方,叫做甚么会香里,在一家门首,看见一个黄鱼。’”《文明小史》第二十回:“刘老爷屋里锁着门,问过茶房,说是自从前儿晚上出去,到如今还没有回来,大约又在那一班野鸡堂子里过夜哩!”《十尾龟》第十七回:“吃毕夜饭,由钱耕心会了钞,小泉道:‘我们野鸡阿翠家去坐坐好么?’耕心道:‘就是恩庆里贵相好那里么?那是总要奉陪的。’”“野鸡”一称,就这样被近代以来上海滩的俗风给玷污了名声,并且污名还流传到了现在。![]()
![]()
![]()
袁州逸民名物解读系列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