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缺一个教义学大师曾祥福 刑法学家

文摘   2024-10-05 23:05   天津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其一,德国的刑法大师也是刑诉法大师,如罗克辛和李斯特。罗克辛是刑法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家之一,他的客观归责理论在德国乃至国际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刑法学中对于因果关系的认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罗克辛在刑事诉讼法领域也有深入的研究和见解他对刑事诉讼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证据的收集与审查、被告人的权利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李斯特是刑事社会学派创始人,对德国刑法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刑法学从传统的报应刑理论向目的刑理论的转变。并且李斯特对刑事诉讼法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我国刑诉法学界的著名学者有陈卫东等,这些学者对刑事诉讼的程序、证据、司法改革等问题有着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研究,为推动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的学术发展和司法实践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刑法学界的著名学者张明楷、周光权、陈兴良等在法学教育、理论研究、推动立法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和卓越的贡献,其学术观点和理论对我国刑法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这些学者都只是在纯粹的刑法大师或者刑诉法大师,并不是像罗克辛和李斯特一样既是刑诉法大师也是刑法大师。

其二,刑法学强调教义学而我国刑诉法学只会立法。动不动就修改刑诉法,理论界也是如此。1996年至2018年的二十多年间,刑诉法经历了三次大修改,由此可见我国刑诉法的修改频繁程度。然而无论是刑法学还是刑诉法学都应当强调教义学,均应当注重从现有的法律文本出发,运用解释方法来解决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而不是意图通过频繁修改法律来达到解决司法实践中具体问题的目的。原因在于刑法涉及到对公民最基本权利的剥夺,频繁变动刑法规范可能会导致公民无法合理预期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所以刑法学强调通过对现有法律的精细解释来适应社会变化。与之相应的刑事诉讼法作为基本法律,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频繁修改刑诉法可能会增加法官的学习成本,并且在新旧程序规则交替时期,可能会出现对法律适用的不一致情况,影响司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对于辩护律师来说,他们在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时,需要依据稳定的程序规则来开展工作。如果刑诉法频繁修改,可能会不利于辩护律师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其三,刑诉学界缺一个博古通今和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德国的著名刑诉法学者罗克辛、薄逸克库德里希奥拉克乔格鲁等均是博古通今和学贯中西的大学者。我国的刑法学界的张明楷教授也是一位学贯中西和博古通今的大学者。我国的刑诉法学界的著名学者有等。尽管这些学者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学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影响力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和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诉讼法学理论和制度的构建。但是这些学者并没有达到学贯中西和博古通今的程度,我国刑诉法学界缺少一个如张明楷教授一般的学贯中西和博古通今的大学者。

其四,刑诉法学界缺一个张明楷。当前教义学已成为我国刑法学界研究的热点,我国刑法学界的教义学发展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学者们对刑法教义学的概念、内涵、方法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和流派,我国刑法学界产生了许多教义学大师。例如,冯军教授认为刑法教义学是一门研究法律规定的解释、体系化和发展,以及刑法领域中各种科学理论观点的学科;张明楷教授认为刑法教义学就是刑法解释学;陈兴良教授认为刑法教义学是指刑法知识的教义学化,包括对刑法的信仰、解释刑法的方法和以刑法为逻辑起点的知识体系。与之相反的是我国刑诉法学界缺一个教义大师,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刑诉法学界并不注重从现有法律文本出发,运用解释方法来解决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而是热衷于通过修改现有刑诉法解决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这就使得教义学在刑诉法学界无法得到发展,自然也就无法产生教义学大师。而我国刑诉法学界恰恰需要一个如张明楷教授这般的教义学大师。

其五,我国尚无学者真正贯通刑事一体化和塑造整体刑法学。犯罪学的研究稀少。贯通刑事一体化和塑造整体刑法学并不简单。首先需要在观念上打破学科壁垒。这需要学者认识到刑事领域各个环节和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深入研究刑事一体化和整体刑法学的基本理论。这包括对犯罪本质、刑罚目的等核心问题的跨学科探讨。其次需要进行学科融合和知识整合。这需要学者跨学科进行研究,例如针对一个问题,既需要学者从从实体法角度分析错案中罪名认定错误的原因,也需要学者从证据规则和程序违法方面寻找问题,还需要学者从犯罪心理和犯罪环境角度探讨犯罪人翻供等现象。以上这些要求决定了刑事一体化和塑造整体刑法学的艰巨性,虽然我国尚无学者真正贯通刑事一体化和塑造整体刑法学,但是我国有不少学者正在朝这个方向不懈努力。虽然我国犯罪学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有白建军、石经海、袁林等,这些学者在犯罪学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但是总体来说我国犯罪学方面的研究是比较稀少的。

END

2024年10月2日 |第78期

本期作者 曾祥福

本期编辑 | 杜怡慧

本期校对 | 史弘文


天生犯罪人张三
人性本恶,但道德让我们成为一个好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