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教育:如何守护老年人的能动性?

文摘   2025-01-25 20:37   天津  

1月24日是国际教育日,2025年的主题是“人工智能与教育:在自动化时代守护人类能动性”。



当我们谈到“教育”,第一反应往往是面向孩子和青年人,但事实上,“教育是一项人权、一项公共产品及一项公共责任”[1],也包括了不断增长的老年人群体。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像是按了“倍速键”,从金融到医疗、从零售到文娱,许多行业都在经历一场“由AI重写”的大变革。我们在感叹技术给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不得不思考一个关键问题:如何确保每一位社会成员,尤其是对新技术略显陌生的老年人,也能跟上时代步伐? 甚至更进一步:如何让他们在这个“自动化时代”里依旧保持能动性和自我价值?


我想从以下三个角度分享我的想法:

  • 人类能动性在“自动化时代”为何重要?

  • 老年人群体如何通过学习保持能动性、甚至在自动化时代贡献价值?

  • 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顺利转型?


技术越强大,我们越需要“人”的主导


先看一组数字:根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全球65岁及以上的人口将达到约15亿。也就是说,未来社会的“老年人占比”会持续攀升。同一时期,人工智能则会嵌入更多生活与生产场景。当技术系统越先进,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就越容易被算法和机器所“稀释”。


过去我们或许还在讨论如何让更多人“上网”。然而,现阶段的社会早已超越“上不上网”这么单一的问题:算法精准地向你推送短视频、无人驾驶帮助你决策路线、AI辅助诊断为你做健康判断……当一个人(尤其是长辈)对于这些事物完全陌生时,他们就可能在很多生活场景里变得被动,被迫“受控”于技术,也失去了自主发声的渠道。


老年人面临的,不仅是身体机能退化带来的适应难度,还有社会对“高龄学习”的偏见或忽视。“反正他们用不上”、“教不动”——这种思维往往成了老年人学习路上的最大障碍。但事实上,正因为老年人在数字化方面的空白更大,他们如果有机会积极学习,往往能爆发出令人惊喜的潜力。比如,有些退休老师,学会在网络平台直播课程,还吸引了一批年轻粉丝。这样的跨越,无疑是对“年龄局限”的生动反击。


老年人的学习:不只是“会用智能手机”这么简单


很多人以为,只要让老年人学会在手机上网购、会视频聊天,就算完成了“数字化转型”。事实上,这还只是表层技能。要真正帮助他们重新激发乃至提升能动性,需要更深入的学习与思考。


比如:

  • 学会和技术对话:从使用智能家居到讨论社区公共事务,让他们知道AI和数字工具不仅能简化生活,更能帮助他们表达观点。

  • 发挥兴趣特长:有人会修图、有人会讲传统故事、有人有手工技艺……如果能够把这些技能与数字平台结合,他们就能把丰富的人生经验呈现给年轻人,让文化和知识代际传承。

  • ......


这才是真正的“终身学习”。它的目标不仅是教会某个App的基本操作,而是让老年人深刻意识到自己在数字时代同样拥有积极角色。这样的学习还能带来心理层面的巨大改变:克服对科技的恐惧、恢复对社会的参与感与认同感。


怎么帮老年人守护能动性呢?


你或许会问,那我怎么帮助身边的老年人呢?


首先,让他们感到安全感。老年人对新科技常常有“怕出错”的顾虑,尤其担心诈骗、隐私泄露。我们可以:

  • 帮他们总结常见的网络诈骗套路,教他们如何识别虚假信息;

  • 为他们安装简洁好用的安全软件,并设置好隐私保护;

  • 调整手机界面和字体大小,让操作更直观。

这些“小动作”,能大大缓解他们的焦虑,给他们勇气去探索新功能。


接着,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找到“好玩的东西”。和青少年一样,兴趣是老年人学习最好的驱动力。与其先讲AI算法的原理,不如先带他们看一些短视频节目、听他们最喜欢的评书或戏曲,或者教他们用语音助手放音乐。当他们感到“有趣”时,才能更乐于深入探索。这能让他们对AI和智能设备产生更自然的亲近感。


还有, 多给老年人陪伴和耐心,少用指令式话语。老年人节奏慢很正常。急躁和指令式的教学只会让他们更害怕出错,最终拒绝学习。更好的方式是“陪伴式”:慢慢来,不断演示,犯了错误也没关系,及时帮助他们复盘。可以准备一份简明的“操作步骤截图”或“操作指南”,让他们随时翻看。当他们感到“自己也能行”时,就有了内在持续学习的动力。


结语:“AI时代”的教育,不能没有老年人的席位


2025年国际教育日提出了“人工智能与教育:在自动化时代守护人类能动性”的理念。它提醒我们,再先进的科技也应以人为中心,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在快速变革中主宰自己的生活。对“老年人”而言,这同样是一种权利,也是一扇“融入社会”的机会之门。


而对我们来说,帮助长辈拥抱数字化,并不仅仅是“孝顺”和“同情”。在深入的终身学习中,老年人的经验和文化能为我们打开新的视角——他们看过时代起伏,拥有独特的智慧和故事。如果这些智慧能够搭载AI的工具与平台,势必会碰撞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火花。


最后,别忘了——如果我们幸运,一生平安,也会变老。今天我们为老年人构建的学习与融入环境,其实就是为自己铺设的未来道路。愿我们共同努力,让“所有年龄段的人”都能在人工智能时代中找到各自的坐标,拥有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自由。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 人工智能与教育:在自动化时代保护人类能动性[EB/OL].[2025-01-24]. https://www.un.org/hi/node/50038.




复旦人类学
复旦人类学之友社团微博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