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至3日,2024年中国人类学学会学术年会暨上海人类学学会年会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生命科学学院举办。年会以“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学研究”、“AI for Anthropology 爱在人类学”为主题,旨在探索新时代文理学科如何与AI等新兴技术进行深度交叉融合,积极推进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类学学科建设。中国人类学学会换届大会
会议期间,中国人类学学会召开了换届大会,投票选举出了新一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当选新一届会长,厦门大学教授邓晓华、南京大学教授范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武、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麻国庆、中山大学教授周大鸣、厦门大学教授张先清任副会长,复旦大学和厦门大学教授王传超任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郝时远任名誉会长。金力会长指出,在我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人类学对增进人类文明互鉴、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当下和未来的人类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这一时代背景,我们将以建构中国人类学自主知识体系为己任,积极推动中国人类学学科和中国人类学学会主动衔接国家战略所需,服务人类社会发展。郝时远名誉会长寄语新一届理事会,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聚焦研究主业,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来团结和组织全国人类学工作者,推动我国的人类学事业繁荣发展。2024年中国人类学学会学术年会暨上海人类学学会年会
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郝时远、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庄孔韶及上海人类学学会会长王久存出席年会开幕式并致辞。陈志敏回顾了复旦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历史,指出复旦大学的人类学与数理科学、医学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学科相结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与人类学研究一体建设,特别是将人类遗传学的研究思路和工具应用于人类学,推动了人类学的跨学科融合发展。愿以此次年会为契机,与全国各兄弟单位在学科建设上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郝时远强调,人类学研究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在中国实践的肥田沃土中深化研究,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现代化知识体系做出更大贡献。陈发虎代表中国地理学会对年会的召开致以热烈祝贺,希望能够在跨区域跨学科跨语言体系下进一步推动传统的地理学、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与人类学的交叉融合发展。庄孔韶教授分享了AI时代的人类学思考,AI推动人类进入一个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也给人类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人类学在AI时代也扮演起更加重要的角色,共同推动人类和社会文明进步。复旦大学王久存教授介绍了上海人类学学会的发展情况,指出上海人类学学会依托上海和复旦大学的优势,团结上海各单位的人类学研究力量,做“大人类学”并“做大”人类学。本次年会设置全会和分会,全会邀请了郝时远、麻国庆、邓晓华、刘武、周大鸣、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倪喜军、中山大学教授张应强、范可和王久存围绕年会主题作主旨报告。分会专题包括体质人类学、语言人类学、考古和分子人类学以及文化人类学四大板块,近百位人类学学者及青年学子就人类学各领域的前沿成果进行了专题报告和深入研讨。3日上午的会议邀请了复旦大学教授邱锡鹏、程炜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孙悦礼作主旨报告,着重探讨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在人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主旨报告后,复旦大学教授徐书华作为主持人,以“爱在新智元”为主题,邀请了华山医院教授邹和建、中国科学院生化细胞所教授陈洛南和复旦大学教授马剑鹏共同举办学者圆桌论坛。围绕AI的发展、本质与相关认识,AI对于社会和公众的利害作用,AI在宇宙演化背景下出现的必然性和偶然性,AI在科研方面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充分交换了意见。2024年度“人类学终身成就奖”颁奖
3日下午举行了2024年度“人类学终身成就奖”的颁奖典礼。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双聘教授潘悟云获颁本年度“人类学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在上古汉语构拟及语言人类学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金力院士、王久存教授为潘悟云教授颁发奖杯和荣誉证书。此外,今年适逢“人类学终身成就奖获奖者风采录”第2辑发布,奖励委员会邀请历年获奖者为新书共同揭幕。年会最后,潘悟云教授发表题为《语言演化与中华文明》的演讲,从探索文明起源的三个窗口——遗传、考古、语言分别切入,将遗址遗物的“实”与语义概念的“名”相互联系,列举了侗台语、苗瑶语与稻相关的同源语素,结合自然音变的语音学演化,探讨了“稻”在侗台语、苗瑶语的原始发音与稻作文化的长江中下游起源。潘悟云还进一步展望了AI方法在修补不规则音变导致的缺损音变链中的应用。“人类学终身成就奖”又称“金琮奖”,由上海人类学学会设立,颁发给在国内和国际有影响力的人类学家,以表彰其在各自研究的人类学领域所作出的卓著贡献。据了解,该奖获奖者均为在中国及国际人类学界有相当造诣、德高望重,在专业领域作出重大贡献并引领人类学发展,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人类学工作者。该奖项为中国国内人类学专业学会设立的唯一人类学终身成就奖,每年颁发一次,被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评为“上海市社会科学学会特色活动”。本次年会由中国人类学学会和上海人类学学会主办,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生物人类学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