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威尼斯大学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 “文明互鉴中的马可波罗叙事” 国际学术会议

文摘   2024-11-29 11:11   上海  


水乡湖畔,桥通中西。11月23日-11月24日,复旦大学-威尼斯大学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 “文明互鉴中的马可波罗叙事” 国际学术会议在位于青浦区大淀湖畔的朱家角古镇顺利举行。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张双利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意大利威尼斯大学校长李集雅(Taziana Lippiello)作主旨演讲。来自中国、意大利、英国多所高校和机构的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多个主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陈志敏在致辞中表示,这次学术会议不仅着眼于回顾马可波罗传奇般的生命历程,更致力于强调马可波罗研究在世界文明与跨文化交流中的意义和重要性。当今世界处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部分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但仍然充满张力,因此,我们仍然需要继承马可波罗的遗产来建立一种建设性的、非对抗性的文化间关系。历史已经证明,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不仅仅需要对话,还需要倾听、开放和拥抱差异的勇气。陈志敏在致辞中回顾了威尼斯大学校长李集雅在复旦求学的美好经历,并代表复旦大学向李集雅赠送学籍档案纪念册。

张双利在致辞中指出,马可波罗的记述和游历不仅在过去700年中一直是西方理解东方世界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把全球世界的概念带给了中国人的头脑。面对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潮流、冷战与热战的风险,如何从全球化的视角重新思考马可波罗的遗产成了当今世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次会议所代表的跨学科、跨文化交流不仅能使我们更了解马可波罗所处的世界,也能深化对当代世界的理解。张双利回顾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与威尼斯大学近年来的密切合作,并对未来的进一步深入交流作了展望。

李集雅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中意两国的经济与文化联系源远流长,其象征不仅包括来到中国的马可波罗,也包括同时代从中国前往意大利的人们。李集雅引用习近平主席与马塔雷拉总统在会谈中提到的内容称,中意两国友好交流的历史大大加强了两国之间和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联系;这种共同历史将成为文明间平等对话和共同发展的榜样。世界正在经历一个动荡和转型的时期,因此我们更加需要通过开放包容的交流克服分歧与冲突,促进团结共存和可持续发展。

在为期一天半的会议中,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威尼斯大学、都灵大学、锡耶纳大学、华威大学、博洛尼亚大学、马切拉塔大学、上海图书馆的海内外专家学者们报告了论文,并展开热烈讨论。从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哲学、科学史、人文地理、博物馆学等不同学科的跨文化视野出发,与会学者就马可波罗与文明互动的相关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各位学者表示,未来将继续推进跨文化视野下的马可波罗研究,加强中外合作与资源整合,从而为新时代的文明互鉴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张晓虹,威尼斯大学教授Pietro Daniel Omodeo,复旦大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潘天舒,都灵大学教授Massimo Manca,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高晞分别主持会议各环节,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中国宗教学会理事李天纲作总结发言。

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和威尼斯大学主办,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承办。

来源:哲学学院


复旦人类学
复旦人类学之友社团微博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