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电影海报·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豆瓣电影
从毒舌律师到破地狱的入殓师
最近热映的电影《破·地狱》再次证明了黄子华这位出身于栋笃笑(脱口秀)的演员已经成为了当代香港电影的票房灵药,甚至称得上是香港电影的“旗手”。从去年《毒舌律师》中的大律师形象,到这部电影中的入殓师角色,他再次展现了其深厚的演技和角色塑造能力,以及对好剧本的识别力。
《破·地狱》的剧情大概是,在生意萧条的背景下,婚礼策划师道生(黄子华饰)被迫转行成为葬礼经纪人(入殓师),他与喃呒师傅文哥(许冠文饰),从最初的冲突最终实现了相互理解。本片之所以能够打破票房记录,获得年度华语电影的称号,在我看来,关键在于其巧妙的故事构思和障眼法的运用。
黄子华饰演的葬礼经纪人(入殓师)
所谓障眼法是指,乍看之下,这部电影十分寻常。
比如,从剧情上讲,本片似乎又是一部聚焦于“生死”题材的电影,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入殓师》、美剧《六尺之下》等作品有着相似的主题。
从人设上讲,也很寻常,甚至有点模板化。比如,黄子华饰演的道生,从一位唯利是图的婚庆策划师,到逐渐理解并尊重生命的入殓师。这种蜕变和升华像极了去年的《毒舌律师》。从他出场的第一面,我们都能预测他一定也必然会完成这种“升华”。而许冠文饰演的喃呒师傅就更加模板化了。他一位性格古怪、坚守传统的老艺人。这里简单解释一下“喃呒师傅”。这是香港中式丧葬礼仪中的角色,通常由正一派道士担任,负责为先人超渡的仪式,其目的是使逝者获得解脱。所以,许冠文饰演的这个人物和传统葬礼仪式中的角色非常匹配。
许冠文饰演的喃呒师傅
所以,这两位主角放在一起,必然会激起火花。一个是抱着赚钱目的被迫转行的前婚庆策划师,一个是不重名利、尊重逝者的文化传承者。这种人设虽然对比强烈,但实在过于模板化。作为观众,我们甚至都能预测到,这位年迈的喃呒师傅一定会去世,然后由相对年轻的入殓师为其举办葬礼。通过这场葬礼,这两位主角实现彻底的理解,化解人设的冲突,表达出其对于死亡的坦然接受。这种故事实在有些“寻常”。但这只是障眼法。
除了故事、人设之外,影片的前半部分通过一系列障眼法,让观众误以为这只是一个关于生死的故事。比如,那位执意要保留孩子遗体的“疯”母亲。我想,所有为人父母者,都不会觉得她疯,都能理解她的执念。影片中关于孩子尸体的展示,母亲抽泣的画面,让观众潸然泪下,不忍多看。
必须承认,这种对于生死的刻画的确很让人动容,仅就此而言,它不亚于《入殓师》。
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逐渐发现,《破·地狱》实际上讲述的并不是生死,而是代际关系这一更为复杂深刻的主题。这是一部讲述代际关系的家庭电影。
随着剧情的慢慢展开,我们看到,喃呒师傅还有一儿一女,但是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非常不好。父亲特别严厉,不满于儿子不能很好地继承他的衣钵,同时也不敢且不会对女儿表达爱。儿子也不满意父亲,早早地就强迫他放弃其他可能性,学习成为一位喃呒师傅。女儿更是怨声载道,愤懑于父亲坚持“传女不传男”的传统,不让女儿也有机会成为喃无师傅。
终于,家里爆发了一场所有人都感到气愤的争吵。争吵之后,喃呒师傅在一家饭馆里与入殓师第一次实现了平等且深入的沟通。
破冰·点睛
一语点醒梦中人。(相对)年轻的入殓师,“点醒”了这位老师傅。此乃本片的一大亮点和创新。他让喃呒师傅意识到,祖辈传下来的规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葬礼来慰藉活人。让逝者得以安息当然重要,同时也很重要的是,应该努力地去共情生者,通过葬礼让生者找到心灵的寄托。这才是殡葬这个行业真正的意义。
这一观点的转变,不仅让喃呒师傅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职业和人生,也让观众对于生死和代际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展示死来讨论生,这是本片的又一亮点。
到这里,剧情“安排”喃呒师父去世显然不是因为故事的另一个主角入殓师,而是需要通过他的死亡与葬礼,让这位一辈子为别人破地狱的喃呒师父真正地打破自己内心深处的“地狱”,同时也让他的子女打破自己内心深处的“地狱”,通过法事解开三人的心结。
如果说这部电影构思巧妙的话,那么,结尾时的这场设计可谓画龙点睛之笔。细心的观众其实可以发现,父亲、儿子、女儿三人其实非常相似:都想反抗传统,但也都十分犹豫;都很在乎家人,但也都不善言辞。既然不善言辞,就用肢体来表达吧!通过这场破地狱的法事,兄妹俩把对父亲的不解、愤懑以及深深的爱通过这场法事全部宣泄出来。彼此之间的误解和怨恨得以化解。这一幕甚至有可能成为华语电影的一幕经典。
在这部深刻而细腻的《破·地狱》中,黄子华再次担纲重任,以解决人世间最为纷繁复杂的情感纠葛为己任。与《毒舌律师》中那个在法庭上唇枪舌剑、据理力争的大律师形象相比,这次的角色挑战无疑更为艰巨。毕竟,清官难断家务事,法律的力量有时在家庭内部也显得苍白无力。然而,在这部电影里,黄子华所饰演的入殓师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巧妙地借助了文化仪式与家族传统,成功地解开了代际之间那看似无法逾越的心结。
推荐阅读(文艺评论 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