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亚洲医学人文菁英训练营培训通知(第一轮)

文摘   2024-11-18 09:02   上海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时间

2024年12月5日-6日

地点

中国 · 深圳

组织委员会

大会主席:

何裕隆  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院长


执行主席:

陈起坤  副研究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党委书记

程   瑜  教授,中山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医学人文教研室主任


组委会主任:

周殷华  特聘副研究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党委办公室医学人文部副主任,临床医学人文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陈   湘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党委办公室医学人文部副主任


培训介绍

      亚洲医学人文菁英训练营是由中山大学发起的医学人文培训项目,致力于推动医学人文人才培养、搭建医学人文学术交流平台。自2017年以来,训练营邀请国内外知名高校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专家、教授围绕医学人文领域前沿问题进行深入交流研讨,至今线下累计培训人数超千人。

      第八届亚洲医学人文菁英训练营将于12月5日至6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举行,本次训练营将以“新时期医学人文学科建设”为主题,并选拔40名正式学员参与本期培训。学员们将与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高等学府以及深圳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等高水平医疗机构的授课专家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期医学人文学科建设方法与路径。



报名方式

     本次训练营将为有志投身医学人文学科建设的医务工作者和青年学者提供开放申请机会。根据申请者自身条件,计划从所有申请人中招收正式学员40名。


01 报名要求

1.申请人为国内外对于医学人文学科建设感兴趣的青年学者、医务工作者。

2.报名须提交论文,论文要求如下:

(1)应征论文必须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必须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和科研规范;

(2)应征论文与训练营主题“新时期医学人文学科建设”相关;

(3)应征论文应为研究论文全文,必须为作者原创作品,未公开发表,没有一稿多投;

(4)应征论文字数要求为6000至10000字,必须符合写作规范格式。在论文标题下面标明单位、姓名,文末标明个人简况(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别、学历、职称、通讯地址、电子邮箱、联系电话等)。中文论文格式参见《中国社会科学》,英文论文格式参见《The Asian Journal of Medical Humanities》(《亚洲医学人文杂志》)。

3.申请人年龄须在40周岁以下(1984年1月1日后出生)。

4.申请人需要提交一封专家推荐信。

02 报名方式

1.材料提交:个人简历、论文、推荐信发送至邮箱chenzhuanglin@sysush.com,邮件命名为“第八届亚洲医学人文菁英训练营报名+姓名+单位”。论文全文请以word文档形式发送。

2.截止时间:2024年11月18日24:00

3.联系方式:陈庄琳 0755-81206212

03 其他事项

1.训练营筹备组将在2024年11月下旬确定正式学员40名,并通过邮件统一发送录取通知。收到录取通知后,申请人须在3天内给予确认,否则将视为放弃本次培训机会。

2.入选训练营的正式学员将免除培训费

3.入选论文将择优推荐发表在《亚洲医学人文》杂志。

培训专家简介

姚志彬 教授

      姚志彬,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广东省医学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是老年性痴呆的实验治疗和神经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曾任全国政协常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中山医科大学解剖系主任、脑研究室主任,广东省卫生厅厅长,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主委等职。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主编《脑研究前沿》《医用解剖学》等著作5部,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出版《让人文照亮医学》《黄梅雨》和《多雪的春天》等。



段志光 教授

     段志光,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西医科大学原校长,山西中医药大学原书记,山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医学健康人文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兼任山西省科协第六、七、八届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成员、医学人文素养与全科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常务委员、医学社会与人文学组组长等。出版教材著作23部(套),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山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山西省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



尹梅 教授

     尹梅,博导,二级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院长、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馆长、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学研究所所长,公安部党风政风警风监督员。全国师德标兵黑龙江省教学名师。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中国人口促进会医院人文管理与人才培训专委会主委。《医学伦理学》《护理伦理学》《医患沟通》等多部国家规划教材主编。国家核心期刊《中国医学伦理学》副主编。



耿庆山 教授

耿庆山,深圳市人民医院院长,广东省人民医院原党委书记。暨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二级主任医师。国家卫生健康委第九届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中国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王岳 教授

     王岳,法学博士,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医学伦理与法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卫生法学》杂志社主编。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院校医事(卫生)法学教育联盟理事长,中国人体健康科学促进会医学人文与医院文化专委会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能力建设专家委员会法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卫生政策与卫生法学,医学人文与医患关系,医药政策与制度史。代表作:《疯癫与法律》《电影叙事中的医学人文》《医学人文与医患关系》《医事法学》(中国台湾月旦版本)




程瑜 教授

     程瑜,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医学人文联合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医学院医学人文学系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医学人文教研室主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护理人类学、医学人类学、社会评估理论与方法、医学人文教育等。现担任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医学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医学人文分会副主委、广东省社会工作教育与实务协会会长、广州市社会学与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人卫社五年制医学生十四五规划教材《医学人文导论》(第1版)主编、Asian Journal of Medical Humanities 执行主编、《护理学杂志》编委、《医学与哲学》杂志编委、《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编委、Springer Nature Social Science编委、《中国医学人文》编委、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市安宁疗护临床带教中心主任、深圳市卫健委安宁疗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院校医学人文研究生培养联盟常务理事长、深圳市人口基金会理事会理事、广东生发改委课题评审专家库专家等社会兼职。主持包括国家社科重大、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级课题7项,其他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编著12部。



王程韡 教授

     王程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特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兼任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近期关注医疗基础设施的历史及其重组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相关研究发表在The British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Medical Anthropology、《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学研究》等中外文期刊上。




涂炯 教授

     涂炯,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哲学博士。2015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百人计划”引进人才。长期从事医学社会学研究,研究兴趣包括癌症患者的病痛体验、健康与医疗政策、移动医疗、临终关怀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两项。著有Health Care Transform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癌症患者的疾痛故事》,《如何有尊严地离去?》并在Lancet Global Health, Age & Aging, Health Expectations,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Health Sociology Review, BMC Geriatrics, 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等国内外刊物发表一系列论文。



杨阳 副教授

      杨阳,大连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学副教授,大连医科大学杂志社副社长,《医学与哲学》杂志编辑部主任。新西兰奥塔哥大学访问学者(2006年-2007年),美国匹兹堡大学Fogarty Fellow(2015年)。现任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委员兼秘书长,辽宁省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委会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参编《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学》等多部国家级规划教材,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伦理学、科研伦理和技术哲学。




夏循祥 副教授

     夏循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哲学博士(与北京大学联合培养)。现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武汉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等职。主要研究领域有香港研究、社会组织研究、质性研究方法等,出版有专著《权力的生成:香港市区重建的民族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和合译译著《人类世的生态经济学》(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3)、《米德与萨摩亚人的成年》,(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两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村落内部的社会组织场域及其文化机制研究”(已结项)等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若干,发表论文若干



方芗 副教授

     方芗,副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中山大学医学院(双聘)副教授。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社会学系并被授予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医学社会学、科学技术与社会、能换及环境社会学方面的研究,关注的议题包括中国的健康及医疗、能源与环境领域中存在的社会信任缺失,风险沟通不足等问题。共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完成学术专著两本。题为《医疗实践中的知识呈现:意义赋予与信任构建》的学术专著2023年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共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在内的十余项研究课题。2020年带领研究团队获得部级研究报告三等奖一项。




方博野 副教授

     方博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医学院双聘副教授,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流动专委会理事、广东省医学会医学人文分会委员、广州市残疾预防及综合干预专家。研究方向为医学社会学与环境社会学;重点关注气候与健康分层,失智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老年人气候认知与社会适应。方博野已中英文权威期刊中发表高水平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多项相关省部级科研项目。担任多个国际医学社会学、护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权威期刊的长期审稿人。




龚霓 副教授

     龚霓,人类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助理,健康与社会照护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北卡罗莱州立大学教堂山分校(UNC—chapel Hill)访问学者,广东省护士协会社会科学与质性研究护士分会会长,广东省护理学会老年居家护理专委会副主委。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各类课题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JCR1区或TOP期刊15篇。长期从事医学与护理人类学研究工作,关注老年慢病、健康筛查、安宁疗护等议题。获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三等奖、广东省护理学会科技奖一等奖。担任国内外多本期刊审稿专家、编委。




鞠牛 特聘副研究员

     鞠牛,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临床医学人文研究中心特聘副研究员。本科和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专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中山大学社会学博士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目前主要从事行为健康和认知类疾病方面的基因组学与系统生物机制分析、医疗和健康的社会经济效应、临床人文干预等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等,参与立项深圳市稳定面上支持项目。曾在《公共行政评论》、《中国青年研究》、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traumatology,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等期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十余篇。




诚挚邀请各位医学人文同仁踊跃报名,

共同推动医学人文学科建设的发展。




往期训练营回顾


“医学、社会与文化”亚洲医学人文菁英训练营开幕式成功举办
聚焦 | 第二届亚洲医学人文菁英训练营成功举办

聚焦 | 第三届亚洲医学人文菁英训练营暨广州泰和医学人文研究教育基金项目汇报会成功举办

第四届亚洲医学人文菁英训练营在中山七院成功举办

第五届亚洲医学人文菁英训练营成功举办

关于第六届“亚洲医学人文菁英训练营”的培训通知

第七届亚洲医学人文菁英训练营暨广东省安宁疗护服务技能提升培训班通知(第一轮)


文字、编辑 | 陈庄琳

初审 | 周殷华、陈湘

审核 | 程瑜、江清浩

审核发布 | 陈起坤



复旦人类学
复旦人类学之友社团微博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