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度的人》通过敏锐捕捉当代发达工业社会内部正在失去的否定性而为人们敲响警钟。本文是导读嘉宾朱婷钰老师(南开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在读书会上的分享。合禾堂人文读书会每月与大家共读一本人文社科经典,欢迎感兴趣的书友联系助教入群:xiaoxueren9517
注:分享稿由讲座录音整理而成,仅供参考,标题为编者所拟
追求“幸福”为何造就单向度的人?
讲座 / 朱婷钰 整理 / 周周
理论脉络中的《单向度的人》
我发送给合禾学堂的自我介绍除了基本的工作单位、姓名、职称之外,我又加了几句话。我说我是一个上进与懒惰的结合体,我是一个对于同一性问题或者非同一性问题感兴趣的人。这也是和这本书的主旨息息相关的。
一方面,我们有时候说上进和懒惰,看上去像一个对立面,也可能是对立的两种性格、两种特征。我不知道让大家去形容自己的话,你们会不会拿出有对立面成分的词。有时候两个词看上去很对立,但在马尔库塞看来,实际上是非常正常的。只不过我们把一个东西当成一个特别合理的总体,就会形成一种假性的矛盾,其实并没有它看起来这么夸张。
另一方面,我说我是一个同一性和非同一性问题的探索者。社会学很多时候都研究具体的问题,比如民俗、彩塑、人工智能。但同时往上追溯的抽象过程中,我就关注到了同一性和非同一性的问题。马尔库塞也好,《单向度的人》也好,同一性问题和非同一性问题的辩证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线索,也是我们理解的一个关键。
大家觉得这本书难读在哪里?是语言吗?因为里面有非常多看似矛盾的词。比如“合理的不合理”、“不合理的合理”、“满足的压抑”、“压抑的满足”等等。它有很多反向的词语。还是说这本书的行为逻辑造成了阅读障碍?那它到底难在哪里?以及我们希望从这本书中获得什么?
如果我们在心里明确了阅读它的目的,就会在面对难点的时候有的放矢,就会知道如何去克服,或者说绕过这个难点。
当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首先获得的是一种批判性的思考。当你活得很舒服的时候,在发达的工业社会里,你所看到的东西都是商业社会给你的,也许这不是你真的需要的。你的舒服是用你真正的、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人生换得的,我们应该过一种反思性的生活,这就是批判性的思维。
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你获得了批判性的思考吗?获得批判性的思考是一件好事吗?还是你在舒服的过程中获得了内耗?好的和不好的可能同时存在于阅读之中。这个过程本身就具有了辩证。
马尔库塞在这本书里也有辩证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取向的学者所采用的辩证思想非常关注具体,不只是关注抽象的、固定的东西,具体的东西是真实的,是非虚假的。并且他关注历史,相当于关注运动。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会有超越,就会有可能性,就会有革新的东西出现。
我其实认为这本书是好读的,但前提是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思想体系,我们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辩证思维有一个基本的学术框架。我非常推荐大家去读马恩文集,还有黑格尔的《小逻辑》、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当我们读完了这些,在这样的思想脉络下,再重新理解《单向度的人》这本书,再定位它的位置。
《单向度的人》(资料图)
操作主义和批判理论
我们都知道革命是一种推动实践的思想,它不同于科学思想。科学思想指向技术,技术也推向现实世界,它们最大的不同点在可操作性上。这本书里有一个概念叫“操作主义”。科学思想具有可操作性,而辩证思想没这么强的可操作性。发达工业社会一旦采用技术统治的时候,就不再是统治,而变成管理,它具有一种全面的可操作性,形成整体性的社会,让人们形成一种幸福的意识。
这本书里我觉得适合所有人去理解的两个概念:一个是“操作主义”,一个是“幸福意识”。当操作主义通过技术结合的整体社会展现在我们生活中,进入到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想象,批判理论的路线可以再给我们提供关于新的社会的想象吗?马尔库塞在这本书里认为不可能了,批判理论没有这样的能力了,因为它不具有可操作性,没有办法去许诺幸福。
“如果打字员打扮得同他雇主的女儿一样漂亮,如果黑人也拥有凯迪拉克的高级轿车,如果他们阅读同样的报纸,那是不是这样的一种需要的满足,就相当于是维持着这样制度的一种需要。但人们似乎是变成为了商品而活。这样大量的生产和大量的分配占据了个人的全部的身心,个人同他的社会,进而同整个社会所达到了一种直接的一致化,内心的向度被削弱了。因而,对他所进行的思想的灌输,便不再是宣传,而是一种好的生活方式。正是对于这种好的生活方式的追求,阻碍着质的变化,由此便形成了一种单向度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这是书中的原文。只关注这段话所要表达的意思,不单扣字眼,这样的语言并不难读。马尔库塞认为辩证理论无法作为打破发达工业社会的理论武器,它也受到了腐蚀,它变成思维上的实践。因为它面对的社会现实已经没有实践的空间。操作主义影响了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单向度的社会就通过操作主义造就了单向度的人。
作为希望的诗歌
马尔库塞还是比较温和的,虽然叫单向度的人,但他不批判人,他批判的是单向度的社会。《单向度的人》虽然是悲观的结局,但是他留了气口,他留给了美学一个气口,还留给了哲学一点气口。
单向度的社会对美学有很大的影响,诗歌本应该执行伟大的思想任务,但是现代的诗歌摧毁了语言,使它庸俗化了。很多东西都是共通的,关于普遍、关于特殊是非常重要的。在美的体验里,大家能交流的同时,它打破了日常的生活经验,开启出另一种现实,美有可能是一种幸福的希望,等待试验和实现。
马尔库塞认为过去的诗歌揭示出潜在的可能性,而现代诗歌由于语言的清晰破坏了跟现实的关系,破坏了原有的结构。在中国现代文化里,很多新诗读起来还是让人觉得美。
顾城在1992年讲过这样的话,“利益性质的反抗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反抗。到了瓜分利益的时候,反抗差不多就沦为同流合污了。我们一代一代在这个反抗循环中打转,我们所有的反抗现实的依据依旧是现实的。反对异化的努力本身也是一种异化,那么我们便逃不出去。无论反抗的多么英勇激烈,还是在这个循环中间,有可能变化的只是你在一轮轮循环中担当的角色。角色会不知不觉地变成那个继承的文化。会不会不知不觉就变成了社会现实本身了呢?”
马尔库塞描绘的社会和顾城所讲的内容有非常多一致的地方。马尔库塞比较批判现代诗歌,但我觉得现代诗歌有很多美的话。我还想跟大家分享顾城的一句,“一个人不能避免他的命运。”这是非常有重量的一句话,并不是一个和日常生活等同的语言。可能会让我们联系到很多的内容。也可能会让我们产生很多批判性的思考。
资料图
三个理论延伸
最后还有三个理论点可以延伸。首先是否定辩证法。马尔库塞之所以使用“合理的不合理”“不合理的合理”这样的语言,是因为他站在一个否定的角度,反思总体性社会的角度。这种否定辩证法其实是马克思主义核心的内容。阿多诺在他的书中讲的非常清楚。当他站在否定的角度去看,这个总体中有他认为合理的东西,有他认为自由的东西,但自由正在被总体压抑。
他用看似矛盾的语言,选择采用这样的语言风格,实际上是希望呈现一种没有反对派的社会对立面,一体化的社会包容了对立面。统治和技术已经完全的同一了。统治是技术,技术也是统治。马尔库塞他非常关注同一性的问题。但是他不直接谈同一性,他谈的是社会的总体性。
其次是同一性和非同一性问题。关于科学技术与同一的理论非常多。我们举两个比较经典的。比如胡塞尔,科学的理念构想就是用统一的方法把握每一个对象全部的自在存在。还有海德格尔,同一律:A等于A,A等于A并不是同一的反复,A并不天生等于A,要把A等于A当做一个统一的过程去看。如果没有预先的确保对象的同一性,科学就不能成其所是。
再深想一步,关于同一性和非同一性辩证理论以及批判社会理论的关系。同一性和非同一性谁为第一性的问题。黑格尔可能认为同一性是第一性,阿多诺可能就认为非同一性是第一性。比如马克思、恩格斯不再谈同一性,从他们的著作中我们可能看不到,但我们都知道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是一种同一化的社会趋势,它形成了一种商品,这种商品把大家都团结起来。阿尔都塞也好,鲍德里亚也好,他们都不再谈同一性,但这种交换价值或生产方式都是同一的社会过程。
最后,关于现在的推荐算法技术与“单向度的人”。我们可以把这种推荐算法当做是技术发展的新形式,可以当做是塑造单向度社会、单向度人的新手段。这种推荐算法使我们好像都在一个信息茧房里,我们更容易产生一种极化的认知,因为我们接受的信息在不断深化我们的信念。过去的信息分发不完全按照偏好走,但现在都按照我们的偏好来。如果我们都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那我们的社会是容易团结,还是更容易发生冲突?技术到底是一体化的手段,还是说它突破了这样的内容?这是值得思考的。
刚才我们说的“操作主义”是可测量的、可操作的,但现在大模型越来越复杂,开始出现我们无法解释的黑盒、大模型的幻觉。与越来越单一的认知相伴的是越来越复杂的机制。
马尔库塞提出:如果我们都感到舒服,我们就会拒绝变化,或是我们愿意用自由去换舒服。你愿意用自由换舒服吗?或者说你认为什么是舒服的?留给大家一起思考。
加 入 读 书 会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助教
(xiaoxueren9517)
往 期 回 顾 与 相 关 课 程
扫码学习更多通识好课
E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