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文丨核灾难的具身化:日本核泄漏后家庭照护的道德斗争

文摘   2025-01-24 23:19   天津  
【编者按:在各种各样的,具有批判性的意见之外,当事人是如何行事的?基于自身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具体的行动,是基于怎样的道义期待产生的,又引发了怎样的后果?对这些内容进行切身观察,是人类学的动人之处,对于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并不与批判性思考相冲突。而这些细致的观察,亦有助于我们以更加包容、多元的视角,去冀求乃至呼吁更美好、公正的人类福祉。我们同时推荐:
每周一书 | 《曝露的生命》(Life exposed)

Cho, Jieun, 2024. Embodying the nuclear: The moral struggleof family care in postfallout Japan. Ethos, Volume52, Issue3, pp. 349-365.

2011 年福岛核灾难发生以来,对于“福岛儿童”——那些生活在被认为是“可容忍但有风险的”放射性水平中的儿童——公众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他们患上疾病和变异的生物医学风险上,却往往忽视了家庭照护在培育这些儿童的健康和幸福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2017 年至2020 年间,杜克大学人类学博士赵智恩(Jieun Cho)在福岛市内城对120个养育孩子的家庭建立了密切联系。这些家庭大多位于 3.11 灾难的 "灰色地带"尽管有证据表明存在放射性污染,但仍适用(以前的)疏散区外的宽松辐射防护标准进行管理。在这种政治语境下,处理辐射风险的必要性被搁置,对于生物上易受伤害的儿童而言,有关辐射健康问题的讨论在很大程度上被归结为个体家庭需要处理和面对的问题。

本文作者赵智恩对其中的20个家庭的主要照顾者(主要是母亲)进行田野访谈,与他们一起野餐,参加当地的聚会,如茶话会、家长会和谈话圈,记录他们如何在日常中的照护行为。在充满风险的日常生活中,福岛家庭如何养育 "健康"的孩子?作者发现,尽管核风险的不确定性根植于日常生活的育儿劳动中,生活在福岛的父母们在养育中通过被称作“平衡”(balancing)的伦理劳动来积极地为自己的孩子营造一定程度的“健康”的生活环境。

一、核的“具身化”:以爱之名的过度保护

在分析核爆所产生的持续不确定性对福岛家庭带来的影响时,作者采用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人类学教授Thomas Csordas“具身化(embodiment)”作为方法论框架,强调身体、心灵与环境的动态关系。“具身化”理论认为,与其说身体是具有社会意义的物理实体,不如说身体提供了 "文化的潜在基础"

辐射的“不可见性”是其最为恐怖的特征。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福岛居民也并没有因辐射而患上 "标志性疾病"。但对于福岛父母来说,核的“具身化”意味着他们必须时刻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确保他们免受辐射的危害。因此,核爆产生的影响对于福岛移民来说绝不仅仅是局限于子宫、器官或细胞的生物问题。

在福岛的背景下,父母们的焦虑和恐慌不仅体现在他们的心理状态上,也通过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具身化”。这些行为和决策,如限制孩子与外界的接触,反映了他们对辐射风险的认知和对保护孩子安全的迫切需求。这些实践成为了他们应对不确定性和潜在威胁的身体化策略。
二、寻求“平衡”:福岛家庭道德挣扎与伦理劳动

在母亲理想化的观念中,为保护孩子所做的努力不可能伤害到孩子。然而,这些旨在保护儿童免受环境风险影响的策略在无限期延长后却适得其反。母亲Mari则发现,尽管在远离福岛的临时住所中,儿子Aki的物理健康得到了保障,但他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却因缺乏家庭和社会联系而受损。长期采取隔离措施的家庭中,Fumie发现自己的女儿表现出发育障碍的征兆。这些遭遇让母亲们感到不安,迫使她们重新评估自己在辐照生活中的 “健康”和“保护”观念。为了 取得“平衡”,重新调整自己对子女和生活环境的定位,尝试制定新的策略

作者在文中引入了“平衡”(balancing)这一概念,指的是在无法逃避辐射风险的情况下,照护者为创造宜居生活而做出的各种努力。在福岛母亲的家庭照护叙事中,这种“平衡”通常是通过“妥协”(dakyo、“放弃”akirame)或“放手”(warikiru)等,父母所知道和相信的东西来探索的。母亲们不再执着于无法实现的洁净的生活环境,而是通过重新调整自己对孩子身体的影响,努力对生活中“破损”“阴影”或“不安”的处境做出反应,来培养孩子 "健康"

重新配置的认知使他们对生活中的 "健康 "了更现实或更实际的看法对于那些必须在受核辐射影响的家乡与这些风险进行对抗的父母来说,这种探索在他们无法与危险环境保持健康距离的情况下,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建构了一种新的、适应性更强的“健康”概念和想象,尽管这种实践往往和生物医学定义的“健康”相距甚远,但是也正是这种概念和想象在核灾难后的复杂环境中为福岛家庭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新路径。

三、地区文化解释:kokoro(心/心灵)与karada(身体)的伦理实践

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洛克(Margaret Lock)在对美国和日本的脑死亡进行比较研究时,强调日语中的 “kokoro ”是人格的核心,是一个根植于“身体深处”(depths of the body)并延伸至“身体之外”(beyond the bounds of the body)的概念。这两个概念都植根于地区哲学传统,在东亚普通人的生活中仍具有重要意义。与此相反,西方哲学传统通过强调大脑是人格的核心器官、将个人与社会分离、将人格分为身体和心灵来构建个人的“自我”。她指出,“kokoro”是日本乃至东亚地区普通人的人生锚点,由于其固有的开放性,“kokoro”可以在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变化,提供长久性的人格韧性。

日本文化中,“kokoro”(心/心灵)和“genki”(元气)关系密切。“genki ”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术语,指一种超越儿童内在身体或自我的活力感。家庭中的儿童实现kokoro ”(心/心灵)和karada ”(身体)之间的平衡,有助于“genki”的恢复。家庭中的“genki”可以在亲子关系之间流动,如文中母亲Fumie指出,这种关爱纽带带来的改变能够防止亲子关系变得“有毒”。

在田野调查中,观察到,母亲们无意识地在对谈中表达身心二元论的观点(即将“kokoro”和“karada”区分开来)。这种二元论的表达并非简单地反映了一种文化上的偏好,而是深刻地影响了她们对健康和照护的理解。这些家庭并不是在缺乏急需的国家和医疗系统照顾的情况下被动地“应付”,而是积极地面对潜在的辐射风险,通过“平衡”的道德实践,用日常照护行为来重新定义“健康”。这种平衡不仅仅是在物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找到折衷,而是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包括社会、情感和精神健康在内的整体福祉。

母亲们通过日常的照护实践,如饮食准备、情感支持和身体护理,不断地评估和调整她们的行为,以响应孩子们身心状态的变化。她们不仅仅关注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如避免辐射暴露和提供营养食品,也同样重视孩子们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如通过游戏和对话来减轻孩子们的焦虑和恐惧。这些母亲们在实践中展示了对“kokoro”和“karada”相互关联和影响的深刻理解,她们的行为不仅仅是对物理环境的适应,更是对孩子们心理状态的敏感和响应。

通过这种“平衡”的实践,母亲们重新定义了“健康”的概念,将其视为一个动态的、多维度的状态,不仅仅包括身体健康的指标,也包括心理和社会福祉的考量。她们的照护行为成为了一种有力的工具,用以对抗和适应核灾难后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环境。这种实践为孩子们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保护,也为整个家庭带来了一种新的、更具包容性的健康观念。

四、总结和反思

至今仍生活在福岛的家庭中,家长们一直在努力摆脱生物医学对于“安全”的限定,努力在危险的辐射环境中重新描绘“健康”的轮廓。作者看来,这种改变了的辐照亲缘关系空间,因为人们重新学习呼吸、梦想和成长,使“生活”在危险的辐射地区成为可能。这些在核现实上进行的抗争,在“核身体”的悲惨前景之外,创造了不同的质地的叙事。

"平衡"是对灾后持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不公正的一种有弹性和创造性的回应,挑战了“健康”只有在无风险的身体、家庭或环境中才能实现的普遍假设。虽然这并不能完全消除焦虑,但这种“平衡 ”的努力使家庭能够“真正地生活”,正如文中Kazumi所描述的那样,创造了一种“生活本身”的形式。

文中引用Alexis Shotwell的“构成性不纯洁”的观点提到,当我们放弃对纯洁性的幻想,从承认我们时代不可逆转的妥协条件开始,可能会出现一种更具包容性、更平易近人、更务实的政治。这种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思考健康和环境风险的框架,强调了在不完美条件下寻找生活可能性的重要性。但这并不该掩盖这些家庭仍然生活在核辐射的阴影下的福岛市民遭受的不公正,以及这之中被迫选择“妥协”和“放弃”的苦痛。

在环境持续的不确定性中,成人与儿童,即照顾者与被照顾者之间,面临着复杂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体现在福岛核灾难后的家庭中,也普遍存在于经历过COVID-19大流行沉重打击的三年后的每一个家庭中。在这些极端情况下,公共安全事件对亲子关系的重塑程度是深远的,它考验着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理解和适应能力。

面对无尽的保护与控制需求,成人是否能够倾听并响应儿童对不同关怀方式的渴望,在“保护”和“妥协”中创造一种爱的平衡?作者呼吁,新的环境健康框架必须考虑到新现实,提供灵活而全面的解决方案,以支持家庭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的适应和福祉。


陈书灵 推荐

嘉诚   编辑



复旦人类学
复旦人类学之友社团微博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