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 | 游戏的人:文化的游戏要素研究

文摘   2024-11-20 14:11   上海  

1

   作者简介




约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1872年12月7日出生于荷兰的格罗宁根。 是荷兰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1891年入格罗宁根大学,学文学和梵文,并以一篇论述古印度对剧的论文毕业。1905年他在格罗宁根大学获历史教授的职称,1915年,又在莱顿大学获同样职称。在《我的历史之路》这篇文章里,赫伊津哈概述了他的思想发展过程、他对纹章学和古钱学的青春般的热情、他的东方研究的失望、以及那本使他闻名于世的《中世纪的衰落》一书的概念,等等。极权主义思想的出现激发了他在《明天即将来临》一书中挺身捍卫西方文学和艺术,而是《游戏的人》中他又坚持了对先验价值的信念。1942年,赫伊津哈作为人质被德国占领军扣押,随后被禁闭在一个小村庄里。1945年,2月1日,在荷兰解放前夕,他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就义。                                                                                      ———摘自“亚马逊”



2

   图书信息



图书名称

游戏的人:文化的游戏要素研究


作者

约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 


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第1版(1996年)


平装

322页



3

   图书推介


《游戏的人》是一本富于人类学意味的文化史著作。

从“游戏先于文化”这一命题出发,作者赫伊津哈广泛征引了大量人类学研究,通过比照早期文明社会中(古希腊、中国、日本,以及一些人类学家所关注的部落社会)的游戏活动所透露出的游戏对于文明的总体性意涵,去解析为何“游戏”并非是“文化”这一概念的下属领域,而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本质性构成元素。

赫伊津哈对古代文化的细致钩沉,不仅意在阐明“游戏”与节日庆典、仪式、运动竞赛、法律诉讼,战争、以及诗、哲学和艺术之间的本源性联系,并且显现了为现代人所熟知的各种文化的形态和领域,如何裂变与分野成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各种板块。

在他看来,正是十九世纪以后理性主义的胜利与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西方文明游戏精神的消退。赫伊津哈无疑是一位具有深刻道德激情,并且富有怀旧感的现代性的批判者。

对人类文明的具有诗性视野的观照方式,使得他能够将复杂庞大的不同世代的文明体系,统统化约为“游戏”这一隐喻予以把握,并且惊人地描绘出每种不同文明所具有的独特的、风格化的游戏品性。而正是通过探究对这一本源性的“游戏品性”在历史中的浮沉变换,赫伊津哈希望能够寻找到平衡人类情感、道德、正义诸领域的终极内在法则。


4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游戏的本质和意义
第二章 游戏概念作为语言中的表达
第三章 推动文明进程的游戏和竞赛
第四章 游戏和法律
第五章 游戏与战争
第六章 游戏与学识
第七章 游戏与诗
第八章 “神话诗”诸要素
第九章 哲学的游戏形式
第十章 艺术的游戏形式
第十一章 游戏状况下的西方文明
第十二章 当代文明的游戏成分
注释
附录 游戏的高度严肃性(贡布里希)
索引
译后记


【本文原刊自公众号:201图书室。作者张晖,谨表谢忱】

复旦人类学
复旦人类学之友社团微博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