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五书”“四经”

乐活   2024-11-15 16:54   匈牙利  

世人皆知四书五经乃是儒家经典,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而我的“五书”“四经”绝不敢相提并论,只是字面上相近而已,是我个人的一点学习与工作的心得体会,而已,而已。

我的五书指的是读书、编书、荐书、评书、写书。其中的意思很简单,分别赘述一下,即:

读书。只要解决了温饱,就要设法读书,且不管什么书,开卷有益。我欣赏世界大文豪高尔基的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国人最为津津乐道的是宋代皇帝赵恒的《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古今中外类似的劝学格言警句数不胜数,绝非凭空臆造,而是深厚的文化积累奠定。因为每一本书都是作者在某一领域的匠心之作,血汗结晶,提供的仿佛是巨人的肩膀,读者在书中一定有收获、得教益,从而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与工作,更容易出成就、做贡献。

回忆我的读书可为一例。我小时候在农村,能找到的书都是小说类,且古旧小说多,公案类、武侠类为主,新小说都是写抗日战争。我从中汲取的不仅仅是故事情节的感人,比如忠勇无畏、侠肝义胆,也萃取到历史、地理、礼仪、民俗、军事和战时经济等文化信息,对于我以社会青年报考大学提供了很大勇气,和一定的知识基础,而且一举成功。

编书。我的工作兜兜转转从没离开过书,先是教学、做教学研究,后做编辑为人作嫁,更是与书密不可分。如上所述,著书立说者,必是业界翘楚,读他们的书稿,要懂,要通,自然是学习;与他们对话,也需要站在差不多的平台高度,沟通交流,必然要自觉提高。所以我是在编书中主动学习、被动提高交错进行,螺旋上升。被国学大家、诗人、画家范曾先生谬赞为编辑大家

荐书。我在读书与编书中尝到了这许多甜头,所以时常与人谈读书,探讨中荐书给朋友,尤其是年轻的朋友,毕竟我交过更多的路桥费。当年金庸的新武侠小说大热时,我读过全部,因为喜欢也推荐给朋友。朋友看我讲得眉飞色舞,相信值得一读,但因为大热,金庸小说洛阳纸贵一书难求,我就借我在出版业的方便,一下买了五套送给书友,把我的推荐落到实处。此外,还有几个人曾经让我给他家孩子开书单,这也是荐书的机会。

评书。品评好书,形成文字,见诸报端,是名利双收的好事。参加新书座谈会、分享会,作为第一批读者先睹为快,而且见证众口铄金,体会出书是遗憾的艺术,可以去粗取精,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更有针对性的补益自己。不管是朋友需要,还是我的选择,我把写书评看得很有趣味、很有意义。发表的几十篇书评不一定是我写得最满意的,而是应时应事。作为评书的另外一种形式,我曾经直接写信给作者,探讨书中的某些不足。熟识的作者我的观点述说的直白,尚且生疏的作者就要说的委婉一些。

写书。古人清高、超逸者述而不作,不屑于写书。我是俗人,先后出版了三本书。我早先是不敢出书,怕内容难关宏旨,文字不能高雅,但在贵人的热情鼓励下,才把多年来工作、生活两大块的记录,细心梳理,连缀成篇,分别出版了《人生得意做编辑》,和它的姊妹篇《编辑思行录》,以及《淀边忆旧》。《淀边忆旧》也有一个姊妹篇,正在整理中。我之所以出版姊妹篇,是因为当初梳理时较为仓促,未能精益求精,且有重要遗漏,需要修正、补充。

我的工作记录从三个日记本而来,承继前人记日记的习惯,笃信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在此,也希望大家养成这一良好习惯,以免贵人多忘事”“忙人多忘情。而我的生活记录则应该感谢新浪博客、QQ空间,我用零零碎碎的时间回忆并存入其中,不费纸笔,不占柜橱,一键调出,随时修改,可谓方便至极。

苏轼说,诗酒趁年华,我用它结尾,分享给读书和写书的人,时不我待。

(待续四经


闲也斋
随想随录,品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