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在写书出书?

乐活   2024-09-26 15:08   匈牙利  

写作几乎与著书立说画等号,是想阐述个人观点,维护一个思想体系,建立一种全新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其中包括自然的、科学的、主观已知的和探索性的认知,舍此,写作的意义不大。至于记录或总结,更是如此,需要有自己的思考与表述,才会挣得书架上的一席之地。

近些年出书变得容易,写作的人多起来,通过熟人的介绍与推荐,甚或以金钱购买,就能出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可以断定的是,前者与利益仍然大有关联,只不过是变相而已,否则出版大权在握的一方怎会轻易首肯?至于一本书的出版价值,出版决策者基本上无暇顾及,他们有更值得做的工作要忙。因此,介绍与推荐而被接受书稿,凭的是人情;而人情无疑是早期的、当下的利益交换。

相信目前年出书量以数十万种计的新书,虽然变书荒为书海,但有意义有价值的微乎其微,其余的都是人情书卖号书,其中不乏有害书,比如有人专门攻讦有历史定评的人物的翻案书。譬如日前见到一说,指认狼牙山五壮士的两位幸存者变节,此类荒谬读者不得不察,以免被别有用心者误导。读史,汲取的是正能量,包括人物与事件。勘误,纠正,颠倒,不能仅凭意气用事,更不可为赚眼球胡来。

我出书靠了人情,不是我的书没有价值,是明眼人没有机会看到,我以为。但我保证我的书对人畜无害,我希望书中所写的人与事是我认为的正面的、有意义的,那么我的写作也就是有价值的。当然,到底是不是如我所说,要由读者说了算。

我之所以有写作的冲动与执行,是书中的人与事触动着我、感动着我、激励着我,因此不吐不快,写出来为自己存档,也希望与人分享,并且获得朋友、同道的共情。而今多谈情绪价值,我想,喜怒哀乐忧恐惊都属情绪范畴,它们确实会影响人的思考与判断,从而支配行动,最后实现价值。

写书是件辛苦的活儿,点灯熬油,苦思冥想,顺利时每天有三五千字的进度,卡壳时三五天没有进展,再有些冗杂事务耽搁,时间不连续,思路被打乱,以致搁置,说十年磨一剑未必不真。但是,即便这样,写作依旧,其志不改,凭的就是那一点理想一一给自己留档。至于分享,希望而已,任其自然。都记得莎士比亚那句名言,每个人心中各有一个哈姆雷特,所以,分享的结果必然是臧否并存,没理由有更高的期待。

已经出版的书,被读者夸奖为具有史料价值,我欣然接受,写作的初衷包含了这一项。我们都是历史的一粒微尘,不足挂齿,但历史正是由一粒粒微尘聚集而成,从古到今。一滴水可以照见大海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关键在于你有发现的眼睛。一个优秀的作家不止有一本书,研究一个作家一种文化现象不能凭一件事一个时间段,复杂,多元,多维,是人类社会的真实模样,还原真相,就要顾及到每一粒微尘,只要这粒微尘属于他、她、它。

我自认为我的书是记录一类,因为夹杂着议论,不算纯粹的记实;我不总结,结论归读者所有。如上所述,此类书的价值难以彰显,许多人认为意义不大,所以,对此的反应我的态度与心理是开放的:是萝卜?是青菜?可以爱可以不爱。

其实我想说,一般而论,是傻子在写作、想出书。

2024.9.26

                                                        (张福堂)


闲也斋
随想随录,品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