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戏:名家应该极致

乐活   2024-11-05 23:07   匈牙利  

(福堂旧文,尚可一读)

昨晚梨园一大盛事,戏曲频道播重阳节京剧老艺术家演唱会,听得过瘾。

说来京剧艺术近几年普及的还不赖,专业水平有所提高,各种投入有所增加,群众参与越来越多,看着这国粹得以延传,高兴啊。

我这样的年龄以及我的生长环境,离著名的四大须生四大名旦都太远太远,我对戏台上最早的记忆是女演员头上闪闪发光的鳞片,和武生头上颤颤巍巍的雉鸡翎。一年之中看不了一两场戏,每次看戏开场前总东张西望看场下的热闹,眼馋有钱人手里嘴中的芝麻糖、糖墩儿,看够了就等戏的结尾处的打斗,刀枪耀眼,跟斗串串,大张了嘴,瞪圆了眼,啧啧生叹。中间的戏文故事懵懂不知,尤其是讨厌那些咿咿呀呀的拖腔,没完没了,心里总着急看打斗。

稍长,听大人们闲聊,知道在我们那一带,盛传一句民谣:卖了房子地,听听萧子玉;卖了窗户门,听听萧艳琴。现在推测,二萧是当时的名角大腕,值得人们卖房子卖地的去追捧。事也凑巧,在我五六岁的时候,萧子玉先生到我们这儿演出,就住在我家的后院。想来荣幸之极。需要说明,二萧的名和姓是我的臆测,村里人宽容,不咬文嚼字,记得不准确。如果写的差误,敬请原谅。

至于他们的演艺成就,至今没有见于文字记载,网上搜索未见结果,憾事。或许他们只是服务于农民阶层的缘故吧,或许就是因为名字不对而对应的资料难寻难觅。在此写出他们的大名,算是怀念,也算是树碑立传吧,尽管我人微言轻。其实,多少年来,我早就有这个念头。

话再回到昨晚的演出,演出者全都在花甲之外,长者有八十几岁高龄,但个个精神抖擞,竭尽全力,表现了老艺人的敬业精神,和他们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良好心态。我们为之喝彩。当然,与他们的巅峰时相比,有些遗憾,或不够过瘾的感觉,也属正常。

联系平时看过的名家名段,有几位印象非常深刻:尚长荣、叶少兰、小王桂卿、李世济、张建国、李宏图、孟广禄、张火丁、王佩瑜,更少不了的是唱河北梆子的裴艳玲先生。

我以外行话讲,人家的投入是其他人比不了的。进戏!声、腔、韵、式,样样到位。重要的是,只要登台,莫不如此,都可极致。

所以,我常想,名家就应该是极致的代名词。就像以上几位,就像我们农民熟知的萧子玉、萧艳琴。而不像有些戴了名家帽子,在台上指手画脚,敷衍了事,糊弄观众的人。

所以,我也常常自悔,事情都没有追求极致,因此而一事无成也就在情理中了。

戏如人生事多艰,人生如戏一瞬间。

(2009-10-29 15:24:28)


闲也斋
随想随录,品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