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就喝菊花茶?不同菊花有不同功效,你喝对了吗?

健康   健康   2024-11-19 23:47   山东  

菊花以“鞠华”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距今已有3000余年。被列为上品,又称“节华”。谓“一名节华,生川泽及田野。”


李时珍是这样描述菊花的:“菊花春生夏茂,秋花冬实,饱经风霜,叶枯不落,花槁不零,味兼甘苦,性禀和平。”


对于菊花药用价值的记载


汉朝《神农本草经》:“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

《西京杂记》中也记载当时的帝宫后妃都把菊花酒作为“长寿酒”来当做滋补药品,相互馈赠,这种习俗一直流传到三国时代。

《用药心法》:“养肝血,去翳膜”。


现代菊花分哪几类?各有何功效?

一般认为,菊花分5个品别,分别:为“亳菊”(产于安徽亳州)、“杭菊”(产于浙江桐乡)、“贡菊”(产于安徽黄山)、“怀菊”(产于河南武陟)、“滁菊”(产于安徽滁州),产地和加工方法各不相同。

由于又有花的颜色不同,又有黄菊花白菊花之分。

●  亳菊——倒挂晾干 

花瓣较为疏松,易散开。以疏风散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见长,是比较适合春夏季节使用的药用菊花。将亳菊与大米同煮成粥可预防中暑。适合因风热感冒导致的嗓子干哑、头昏脑涨、鼻塞的人群。

●  杭菊——蒸熟晒干 

呈不规则压扁状,朵大,瓣宽而疏。为蒸晒品,适合容易上火的人,如口腔溃疡、风热感冒等。有白菊、黄菊两种,黄菊一般情况下习惯药用白菊习惯茶用


黄菊入药为主,其疏散风热的功效较强,可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目赤昏花、眩晕惊风疔疮肿毒等症的治疗。


白菊入茶为主,善于清肝明目,有明目醒脑提神的功效。

●  贡菊——烘焙干燥

加工时烘焙干燥后阴干。色白、蒂绿、花心小,在古代被作为贡品献给皇帝,故得名。


清肝明目、驱邪降火、清凉解表的功效。对口干、火旺、目涩有作用。热饮后,全身发汗感到轻松,是治疗伤风感冒的良药。其次,贡菊对疔疮肿毒、血压偏高及动脉硬化等症也有一定效果。中成药桑菊感冒片中就有贡菊的身影。可以泡茶、泡酒,常饮可“清净五脏,排毒健身”。

●  怀菊——蒸晒霜干/直接晾干

属于纯粹的药用菊花,其茎叶和花朵皆可入药,正常人不宜用其代茶饮用


怀菊分为小白菊和小黄菊。小黄菊侧重于清热,小白菊侧重于明目

●  滁菊——阴干晒干

为生晒品,花瓣最为紧密,名列中国“四大药菊”之首。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等症,类似现代医学的高血压。


中医辨证属肝阳上亢者可用适量滁菊、决明子代茶饮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菊花可作枕明目。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属肝阳上亢者可使用滁菊做成的药枕。


不论哪种菊花,均可治以下几种疾病 


01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菊花质轻达表,气清上浮,微寒清热,可疏散肺经之热,常用治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微有怕风怕冷,头痛,咳嗽等症。


如桑菊饮:

桑叶7.5g,菊花3g,杏仁6g,连翘5g,薄荷2.5g,苦桔梗6g,甘草2.5g,苇根6g


02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菊花性寒入肝经,可清肝热、平肝阳,常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如羚角钩藤汤:

羚角片(先煎)4.5g,霜桑叶6g,京川贝(去心)12g,鲜生地15g,双钩藤(后入)9g,滁菊花9g,茯神木9g,生白芍9g,生甘草3g,淡竹茹鲜刮,与羚角先煎代水15g


03

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菊花善清肝经风热,又可清肝火而明目。常与蝉蜕、木贼等药同用


使用菊花时,需要注意哪些? 


①. 泡菊花茶时,随泡随饮,变绿勿喝。

菊花茶中富含黄酮类物质,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但黄酮类物质十分不稳定,很容易被氧化,使茶水失去本来的黄色色泽,变成绿色,保健作用也会有所下降。因此菊花茶要现泡现饮,不宜久放。


②菊花与其他中药合而为方,煎药的时候要注意“后下”。

即在其它药物快要煎好时才下,稍煎即可。菊花的芳香挥发性成分,煎煮时间过长,容易破坏药中有效成分而降低疗效


梁医学社
梁医生的医学社,一起来学医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