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淅淅沥沥的,夹杂了冬的冷意,银杏的落叶也洒满一地,在晶莹的水滴映衬下,泛着微光,一地锃亮。
大的雨滴重重地砸在玻璃上,不时想起“啪啪”的声响,连绵的雨水串起起来好似是“水帘洞”,又好像是“一线天”,模糊了行人的双眼,也挡住了人的视线。
今天我没带伞,穿过马路时,下意识地把双手抱在头上,好像是挡一下雨水,现在的自己好像还是跟从前一样,还是那么傻不愣登的,傻到以为什么都能抵挡风雨。
这会没伞的自己,像极了上小学时没带伞的自己,“唰”一下就把思绪拉回了从前。
我上小学的时候,是纯靠自己走路去的,家里压根没人送上学,就连交学费这么大的事情,都是我们自己带着钱到学校去,在百元大钞的背面用铅笔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把钱给老师,老师在名单上划一下名字,写个收据这件事就算结束了。
那会是不敢想象,上下学家里人回来接送的,从没想过这样的事。唯独,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就是,也是这样的阴雨天,也是这样冻得要命,上学的我们没有带雨伞雨衣,天又降温厉害,可怎么回去呢?总不能冒雨回去吧,我在课堂上是一边想一边愁得慌。
临近放学的时候,班上同学陆陆续续有人来送衣服、送雨伞,说实在话,不羡慕是假的。但没办法,家里没人来送过,估计也是不会来的,就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了,踏实上课吧。
直到最后一节课快下课的时候,班级门口聚集了很多的家长,他们手里拿着长雨伞,还有的拿着各种颜色的雨衣,我看着一个个同学出来进去,大家都有着落了,我不免心中闪过一丝难过,大不了就自己闯回去了,没啥大惊小怪的。
突然,人群里冒出一个人,这身影很熟悉,但是我不敢认,怕是认错了。这人问老师:“老师啊,这是不是三(一)班啊?仲敏得没得这个班啊?”“是三(一)班,仲敏出去拿东西。”老师回了一句话后又朝着下面喊了一句,我立马就跳出座位往门外走去,原来是我爸来送雨伞的啊!
他自己冒着雨骑着车来的,虽然是包的严严实实的,但是被淋湿了,外套上滴落着水滴。在他旁边还有白色的尿素大口袋,袋子里装了满满一大袋,有厚衣服,还有水鞋,还有雨伞,送一个人的可能不太多,但要是送三四个小孩的量,就是得用大口袋来装。
我在口袋里快速地找出自己的水鞋跟衣服就进教室去了,然后在教室把衣服换好差不多也就放学了。这是我印象里,唯一的一次家里人来学校送衣服,仅仅这一次,背着口袋的父亲就落在我的脑海里。
他就是那么一站,那么一问,就觉得人间瞬时就美好了。我八九岁时,父亲已经有了超前的保险意识,那时不知他是被业务员驯化了还是怎么的?那个年头,能给家里老老小小买人寿保险,我觉得还是很厉害的。
那我又为什么对买保险的时候记忆深刻呢?当年,父亲背着母亲给家里每个人都买了一份保险,保险业务人员为了真心的反馈,给我们五个小孩还有父母亲,一共七口人,一人送了一把中国人寿定制的雨伞。
这雨伞伞身是白色的,在伞边的位置上有他们保险公司绿色字的Logo,我记得非常清楚,这雨伞就挂在我们家那时还是非常简陋的晾衣杆上。
这晾衣杆其实就是一根竹竿,两头打了两根钉子,然后用绳子简单捆绑扎了一下,然后用长绳子吊了起来,这晾衣杆上面挂着我们的校服,还有一些平时换洗晾晒的衣服。在衣服的最左边靠近门的位置,挂了七把同一色的雨伞,非常的好看,就好像是百货超市卖的雨伞一样。
有一天,我二姨来我们家串门,快要走的时候,二姨也看到了我们家晾衣杆的雨伞,然后找到我爸说:“你家哪里来这么雨伞的啊?”
“这是我买保险,人家公司送的,你拿两把回去给小孩用用。”父亲向来大方,从不吝啬。
“我不要,我就是看看,什么保险,合适我们也开买。”二姨又说道。
像我父亲这样的人,他经不住别人说与夸,执意给二姨拿了两把雨伞,当时的我不太懂他们大人之间的“客套话”,更不要说人情是非了,就是很纯粹的觉得,这么好的雨伞送人可惜了。
直到后来,自己也做了小姨,才真正理解,兄弟姊妹之间的情意靠一根血脉连接着。直到后来,走过人生的很多风雨,受过几个姐姐的恩惠,才明白,父亲背着一口袋送衣服的意义何在。
其实,在后来的人生的场景里,父亲送伞的次数也是有的,只是我们感受不到,作为父辈而言,他送的不仅仅是真实的雨伞,更多送的是“无形的伞”。
这“伞”不大,可能微乎其微,微到别人不一样想起那个背弯的父亲,这“伞”有可能是一句及时的规劝,也有可能是儿童时非常喜欢的电话手表,也有可能是爱吃的、爱玩的种种,也有可能是父亲这一辈子竭尽全力的“托举”。
人生风雨里,总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支撑着我们努力前行,如果,非要给他们起个名字,我想就叫做:父亲的大伞吧。
这把大伞非常的简单、朴素,不一定华丽,不一定出挑,但足够强劲、足够真实,也最后得劲,就如同风雨以后我们有可能会遇到的彩虹,足够美丽、足够感动、最后回味~
感谢你的阅读,今日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喜欢的话点个“赞”、转个“发”、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