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大雪节令,雪往往下得最大,范围也最广。时节至此,雪盛而冬趣浓。
无论大人小孩,有种情结叫盼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地纯洁壮美得令人动容,高山、低谷、丘陵、田畦、沟壑、房舍,小水库与池塘,层次分明高低不平的白,银装素裹的纯,使矜持的人也免不了萌动童心,表现出少有的躁动与欢欣。遇上可喜的雪景,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在雪中打猎与追逐,推开柴门围炉热语,谈论来年光景,生活一下子就从庸常现实跨越到了理想之境。
这是造就大众艺术家的季节。平素憨厚木讷的人,冬闲时一下子成了生活的多面手。随便走到哪一家,都能碰上手工制作者,优雅娴熟地把粮食加工得精美绝伦。开始印粑崽了,粑模上有花或鱼的图纹,花有菊、桃、梅与牡丹,鱼则塑形不一,都是张了小嘴的样子、可边吃边欣赏。粑崽在甑上蒸熟,晒干,可一直从隆冬贮存到来年正月前后。荡粉皮,打豆腐,煎油干,炒花生、豌豆、蚕豆、玉米、做油面,一件件都饱含着主人的爱,是贴着心想让全家人吃得丰盛甜美。仅以“抵半年粮”的红薯为例,人们把它刨成薯丝、切成薯片、打薯粉、漏成粉丝、做成薯粉块,再进一步制作成包坨,用尽心思发挥粮食的作用,升华粮食的灵魂,享受粮食的美。山里农妇都是被生活打磨出来的美食家、发明家、艺术家。
这个节气的谚语大多妙趣横生。“大雪纷纷落,明年吃馍馍”“大雪到来大雪飘,兆示来年年景好”“大雪半融加一冰,明年虫害一扫空”“雪盖山头一半,麦子多打一石”“冬雪消除四边草,来年肥多虫害少”……这些朗朗上口的农谚不仅通俗易懂,而且预测出来年的农业和农事,那是劳动人民对丰年的希冀。
此时的天津有一份独特又滋补的佳品——银鱼。早在清代,诗人崔旭在《津门百咏》中曾写道:“正是雪寒霜冻后,晶盘新味荐银鱼。”天津临海近水,河海二鲜聚集,除了常见的牛羊肉外,大雪前后吃银鱼最为滋补。
天津卫俗语:“两条银鱼一锅汤,一家汆银鱼,百家闻着香。”天津银鱼,是渤海湾特产,与太湖银鱼不同。每年初冬时节,在近海岸边咸水中生长至七寸多长、二两余重、鲜肥满籽的银鱼,成群结队逆流进入海河产卵。上溯至海河尽头的三岔河口时,已是薄冰初复,也正是渔民收获之时。此时的银鱼,通体无鳞,蜡白如玉,肉嫩刺软,腹内纯净不见脏腑,眼圈为金色。
作者 张治
点在看,把健康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