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DataMap 找到了一条医院管理模型设计之路,2025年我们会再接再厉,让医院管理更容易,链接 1 万名医院管理者,创作基于高质量论文和最佳实验验证过的医院管理模型。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知识星球和小报童,文末有彩蛋福利,不要错过哦。本文中的文摘也非常精华,值得您反复阅读。
“ 以同济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为主的近150余名领导干部、专家教授、青年学者们,历时一年之久编写的1600多页的《中国实用卫生事业管理大全》(1996年出版)可谓是医院管理界的宝藏书。近30年后的今天翻看起这本书,依然有非常多的内容仍然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实用,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但它的实用性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当时当地的问题,它能够经历时间的检验,在近30年之后的今天依然发挥出巨大的影响力,这也是我们和大家在今天依然要推荐这本书的原因。”
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的闫丽娜,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王琛、安佰悦、董富国、陈祥华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肿瘤科医师门诊和住院工作量转换关系研究模型。在论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肿瘤科医师门诊和住院工作量转换关系研究》中提到“在卫生人力资源需求测算中,卫生服务需求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学者普遍使用 1∶8 测算医师需求,即按照 1 个住院医生等于 8 个门诊医生进行折算(其计算过程为:依据《中国实用卫生事业管理大全》规定的综合医院各科门诊医师每小时诊疗人次标准为5 人次,每天工作 7 小时,……相当于每名住院医师每天担负 4.3479 床日,则门诊与住院医生工作量转换关系为5×7/4.347 9=8.05。”
为什么在这本书出版 26 年之后,里边提到的测算标准依然被广泛使用,是我们的相关标准“后继无人”了吗,还是我们的教材和管理书籍已经被“毒教材”所充斥,正如很多领域提到的,他们最好的教材是60到90年代出版的老教材,比如改变了一代人命运的《数理化自学丛书》,被誉为中医药教材的经典而蜚声海内外的中医五版教材。
《中国实用卫生事业管理大全》,并非教材,是医院管理界小圈子里的管理参考手册,忙忙碌碌的院长们能认真翻看这本书的时间,肯定无法和莘莘学子们翻看教科书的时间相比,这或许就是这本书现在豆瓣上无人关注的原因所在。但是我们如果认真查看这本书,会发现这或许是医院管理界被隐没的宝书,是行业的强势文化,被刻意隐藏了起来,因为里边讲到了太多的“天机”,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传统文化氛围下,这本书被雪藏,或许也是注定的命运。
一、人员编设的意义和原则
(一)人员编设的意义
从管理学角度来看,医院的管理,其实质主要是对人员的管理。医院人员编设,就是要探索科学的、合理的人员编制及其协调员工比例结构,充分调动每位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以保证医院发挥正常功能和各项任务的完成。因此,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医院人员编设与规划,管好人、用好人,是医院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对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人员编设原则
1.适应机构功能与任务的原则
我国的医疗机构是分级分等的医疗卫生网络。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各级医疗机构所具有的功能和任务不同,规模大小不同,人员编制比例标准也不同。因此,要根据不同医院的等级和任务、功能与条件,按实际需要确定不同的人员编设及管理方法,以保证各级各类医院功能的发挥正常运转和任务的完成。
2.合理结构的原则
合理结构是指医院人才群体结构的整体优化,医院各类人员的素质、专业、能级、年龄、性别及数量比例的最佳配置。医院各部门之间,各职类、职种、职级之间,相互制约和依赖,客观上要求有合理的比例关系和智力结构。如病床与工作人员之间的比例,临床科室人员与医技科室人员,医疗科室与后勤科室,设备与人员的比例以及医护人员之比,高、中、初级专业人员和其他各类人员不同层次之比等。只有按合理的结构比例进行人员编设,才能保证医院各部门、科室间的协调和工作状态的稳定,充分发挥人才群体的优化整体效应。
3.精干高效的原则
在人员编设中要强调精兵简政,但并不是要简单地合并机构,裁减人员,也不是人员与机构越少越好,而是要充分发挥人员的内在潜能,注重实效。精干高效的目的是要提高组织机构系统的效率。
4.注重社会效益的原则
医院提供的卫生保健服务必须努力满足社会成员对卫生保健的需要,从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保障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进步与发展。因此,人员编制设置,也应充分体现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对向社会提供卫生保健服务成果较大的医院,在制定编制时,可根据需要优先考虑。
5.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
是指在医疗保健服务过程中,注重卫生劳动消耗和卫生劳动占用与所获得的卫生保健成果的比例。力求以较少的活化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向社会提供较多的卫生保健服务,运用现代医院经济研究的技术与方法行使管理职能,使用恰当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管理手段,取得包括人事管理在内的多要素的最优化经营活动的技术经济效果。
6.动态管理的原则
任何一种人员编制管理标准,只能适应一定时空的客观需要。科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影响着医院的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医院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在体制、制度、机构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因此医院人员编设也要按动态发展的管理原则,在人员流动中健康地调整,以促进医院的不断发展。
7.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医疗保健服务过程中,由于存在服务对象的相对固定性,地域上的稳定性,时间上的连续性,工作过程的规律性,因此,医院的大部分专业工作可以用定量测定方法,即用量化标准,核定人员编制。而医院管理部门和后勤保障部门,由于专业形式的多样性,作用上的潜在性,数量上的不确定性,很难用定量方法测定编制,而只能用定性即定职责、定岗位来确定编制。因此,医院核定人员编制必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二、人员的职类、职种和职级
按照我国医院组织、体制、任务、职能分工以及医院现代化的要求,我国医院人员职类大体可分为四类:即卫生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工勤人员、党政管理人员。各类又根据不同的职种确定相应的职级。
(一)卫生技术人员
卫生技术人员是医院的主体,是完成医疗任务的主要力量。按照卫生部1986年颁发的《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件》规定,我国卫生技术人员根据业务性质分为四类;即医疗、预防、保健人员,药剂人员,护理人员,其他卫生技术人员。
医疗预防、保健人员的技术职务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医士。
药剂人员(包括中药、西药)技术职务为: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主管药师、药师、药士。
护理人员的技术职务为: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
其他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职务为: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主管技师、技师、技士。
主任医(药、护、技)师、副主任医(药、护、技)师为高级技术职务;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为中级技术职务;医(药、护、技)师,医(药、护、技)士为初级技术职务。
业务行政职务为科主任、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根据需要可设副职若干。
教学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除授予医疗专业技术职务外,还可根据条件和实际水平授予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等相应的教学教师职务。
(二)工程技术人员
医院工程技术人员,是随着医院逐步现代化而增设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对医院的仪器、设备、建筑、设施进行规划、选择、维护、监视和研制,以保证医院各种现代化装备与设施的正常运行。
医院所需要的工程技术专业大体上有:生物医学工程、医疗设备工程、建筑工程、机械工程、康复工程、电子、供电和电器设备、水暖、制冷和空调、净化处理、电子计算机、医疗器械、核医学设备、激光、计量等专业。其技术职务为: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
(三)工勤人员
工勤人员种类繁多,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其中,炊事人员的技术职务是:特一级厨师、特二级厨师、特三级厨师、一级厨师、二级厨师、三级厨师、炊事员。
(四)行政管理人员及党群工作人员
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和党群部门工作人员是医院的指挥及管理人员。可按实际情况设定。
设院长、书记、副院长、副书记;行政、党群科室设主任、副主任、处长、副处长、部长、副部长、科长、副科长、秘书、干事、管理员、文书、收发员、打字员、档案管理员等。
信息资料管理部门:统计专业人员职务有高级统计师、统计师、助理统计师、统计员。病案资料人员职称尚待拟订,目前一般设病案室主任、病案管理员、资料管理员、摄影师、绘图员。图书室一般设图书管理员,大型医院图书馆专业人员职务有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馆员、助理馆员、管理员。
医院财务人员专业职称为: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
三、人员编设方法
编配医院的各类人员,是在已确定的医院组织编制原则指导下,依据医院规模、专科特点、门诊工作量以及对该院编制影响的诸因素,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工时测定来确定合理的工作量,推算出各类人员的编制数和编配比例。但由于医院工作环节多,互为条件的复合性劳动多,随机性大,至今尚没有最准确的一种计算方法,但目前应用最多的还是按国家规定的工时表或其他部门测定的工时表,进行间接推算。
(一)工时测定法
这是确定劳动量最基本的方法。通常是指完成某项工作任务全过程的每一环节必须进行的程序和动作所耗费时间的测定。
(二)工作量计算法
1.门诊各科医师编制方法门诊医师每日不能8小时全部有效工作,以每小时有效工作45分钟计算,最佳工时单位测算亦为:8X45工时单位=360工时单位(下同)。
计算公式:
某医疗科应编医师数=科日均就诊人次/每名医师规定日均诊疗人次+机动数(一般为25%,下同)
或用:
某医疗科应编医师数=日平均诊疗人次所需工时/每名医师日均诊疗工时+机动数
2.病房各临床科室医师编制方法计算公式:
某病房应编医师数=编制床位数X床位使用率X每名病人每日所需诊疗时间(分)/每名医师每日工作时间(分)+机动数
或用:
该科病房应编医师=编制床位数X床位使用率/规定每名医师承担床位数+机动数
在上列计算公式中,医院平均床位使用率在93%左右。
3.护理人员编制方法计算公式:
应编护士数=编制床位数X床位使用率X每名病人每日平均所需护理时间(分)/每名护士每日工作时间(分)+机动数
或用:
该科护理人员应编数=编制床位数X床位使用率/每名护理人员担当病床数(日)
+编制床位数X床位使用率/每名护理人员担当病床数(小夜班)
+编制床位数X床位使用率/每名护理人员担当病床数(大夜班)
+机动数
病房工勤人员编制计算公式:
工勤人员应编数=编制床位数X床位使用率/每名工勤人员承担床位数+机动数
公式中每名医师、护士、工勤人员承担的床位数,均参照卫生部有关文件确定。
4、医技科室卫生技术人员编制方法计算公式:
某医技科室门诊应编制人数=
平均日门诊人次数X每人次门诊平均检查件数X平均每件检查所需时间(分)/某医技科每人每日工作时间(分)+机动数
某医技科室住院部应编制数=
全院编制床位数X床位使用率X每名病人每日平均检查件数X平均每件检查所需时间(分)/某医技科室每人每日工作时间(分)
(三)按服务人口计算
街道医院、乡村卫生院可按照服务地域人口数来核定编制数。计算公式:
应编工作人员=地域人口总数+每一工作人员规定服务人口数+机动数
式中,每一工作人员规定服务人口数按有关文件规定和本区实际情况确定。
四、人员编制比例
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标准,对医院人员编制以及工作量计算和人员配备做了如下规定:
综合医院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根据各医院规模和担负的任务分为三类:
300床位以下的,按1:1.3~1.4计算;
300~450床位的,按1:1.4~1.5计算;
450床位以上的,按1:1.6~1.7计算。
(一)各类人员的比例
医院各类人员的比例见表3-3-2。卫生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70%~72%。其中医生占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为25%,护理人员占50%,药剂人员占8%,检验人员占4.6%,放射人员占4.4%,其它卫技人员占8%。行政管理人员占总人数的8%~10%。工勤人员占总人数的18%~22%。
说明:1.综合医院病床数与门诊量之比按1:3计算,不符合1:3时,按每增减门诊100人次,增减5~7人。
2.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另增12%~15%。
(二)工作量及人员配备
医院门诊与住院医生、护士工作量标准见表3-3-3和表3-3-4。人员配备数量可按相应工作量折算。
说明:1.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每名门诊医师每小时门诊工作量平均4名;
2.每名门诊医师每小时工作量,包括检查及小手术在内;
3.对门诊疑难重症和复杂的检查,不受此限。
说明:1.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每名住院医师担当病床工作量,各科平均为8-12床。
2.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胸外科、骨科、烧伤病房的住院医师和护理人员应适当增加,可在本院人员中调配。
(三)临床科室负责人配备
科主任:25张床以上的科设科主任,超过40张床的可设副主任。门诊任务较多的科,
病床虽少于25张亦可设科主任。门诊及病房任务均较少的科,可由其它相关科主任兼任。
科护士长:病床较多的或病房任务较重的科设科护士长(总护士长);病床较少或病房任务较轻的科可由几个科共设一科护士长或由相关的科护士长兼管。
(四)护理人员和助产士配备
护理人员包括护士和助产士。护士和护理员之比以3:1为宜。
病房护理人员担当工作量不包括发药及治疗工作在内,发药及治疗工作每40~50张床增加护士3~4人。
门诊护理人员与门诊医师之比为1:2。
住院处护理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1.2:100。
急诊室护理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1.5:100。
婴儿室护理人员与婴儿床之比为1:3~6。
注射室护理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2~1.4:100。
供应室护理人员与病床之比为2~2.5:100。
设有观察床的护理人员与观察床之比为1:2~3。
手术室护理人员与手术台之比为2~3:1。
助产士与妇产科病床之比为1:8~10。
以上各部门每6名护理人员(助产士)另增加替班1名。
(五)医技人员的配备
检验人员:检验师与病床之比为1:100~120,其他检验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30~40。血库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120~150。
药剂人员:药剂师与病床之比为1:80~100,其他药剂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15~18,中药泡制、制剂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60~80。
放射人员:放射医师与病床之比为1:50~60,技术人员与机器台数之比为1.3~1.5:1。
理疗人员:理疗医师与病床之比为1:100~150,其他理疗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50~100。
营养人员:营养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100~130。病理人员:病理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100-130。
麻醉人员:麻醉人员与手术台之比为1~1.5:1。
口腔科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在编制总数内进行调配。
病案室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150。
统计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100。
(六)医院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配备
书记、院长:100~200床的医院,设2~3人。
300~450床的医院,设3~5人。
500床以上的医院,设4~6人。
其他管理人员的配备,可根据医院科室设置和实际需要,从行政人员编制内确定。
病人厨工:按每人担当25~30床计算。
工作人员厨工:按每人担当40~50人计算。
配餐员:按每人担当40~50床计算。
病房卫生员:按每人担当20~25床计算。
洗衣工:按每人担当25~40床计算。
其他工勤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工勤人员编制内调配。
参考文献:
欢迎大家加入 DataMap 知识星球或者DataMap医管实验室小报童,一起聊一聊你心目中的医管界的宝书吧。
以下是知识星球和小报童近期分享过的医院管理模型,更多模型的在路上,现在我们的星球已经有100位星友,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大家庭。
数字化环境下病案信息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模型
三医博弈DIP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