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立医院的编制问题始终是医务人员热议的焦点。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正推进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其中编制改革就是一项重点内容。
“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政策,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辅导读本》中撰文中如是表示。
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文中的这句话引起行业内关注。作为医护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关于编制的讨论其实一直没有停歇过。
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建立聘用制管理,编内编外统筹考虑,探索实行年薪制和协议薪酬。这也宣告开启公立医院去编制化的进程。但2020年之后,去编制的浪潮似乎又慢了下来,甚至部分省份又开始强化编制的重要性。直到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其中提出,合理制定并落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建立动态核增机制。
图源:健康中国公众号截图
动态核增,似乎为编制增加打开了口子。此次编制动态调整的再次提及,也将预示着公立医院编制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而此前 2022 年 7 月,国家卫健委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就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正在研究制定公立医院相关编制标准及如何建立合理的动态核增机制。
此外,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曾多次提到了医护人员的编制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福建省委会副主委、厦门心血管病医院院长王焱: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人才是关键要素;编制则是稳定人才队伍、维护公益性、促进公立医院平稳发展的重要制度保证,也是保障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的内在要求。王焱建议,中央编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制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标准,建立动态核增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黄昱建议,制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标准、建立动态核增机制,要以常住人口为基数,合理确定省域内公立医院编制总量,按分级核定、统筹使用原则,划分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编制结构;按填平补齐原则,探索设定各类别公立医院编制标准,细化制定综合、中医、口腔、精神等类别公立医院编制配备标准,统筹考虑各医院功能定位、开放床位数、诊疗量、公共卫生任务、教学科研等因素,引导推动各地构建结构布局合理的公立医院体系;以公益为导向统筹推进编制使用、财政补助、人事薪酬等改革。
「动态核增机制」后,医护人员的编制要增加了吗?
多地官宣推动编外入编
是新机遇吗?
值得一提的是,在地方层面也有多地发文提出,“逐步消化现有编外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纳入编制管理”。
例如,24年1月,在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中就提到了这一点:
24年9月,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印发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中,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医务人员工作量及工作压力之大众所周知,而任用编外医务人员也是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同时我们难以否认的是,编外人员往往都是真正干活的人,如果清退了编外人员,那谁去干活呢?
大量清退编外人员无疑会使得编外人员面临失业问题,仍然在岗的医务人员各方面的压力也会倍增。而推动编外医务人员择优入编,既解决了有能力的编外医务人员的“失业危机”,以及常会面对的“同工不同酬”问题,也盘活用好了存量编制,缓解在岗人员压力。
同时,不管是各地推进的编外参与公开招聘还是周转池制度,考核的标准都是“择优”,从中也不难看出各地也在致力于让编外专业技术人员有更多、更公平的机会入编。
网友热议
@陆**s:编制是工作安稳的保障,有编制工作也安心舒服。
@梦想成为**X:编制对于医生真的没啥用,有技术去哪都能挣钱,我刚毕业去的一个医院给的事业编,辞职以后来合同制的现在单位,各方面待遇都比编制强的多。
@韦**:待遇提上来,编不编的,就没那么重要了。
@大**铃声:有没有编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待遇能够跟上,只要能够酬劳相当,让医务人员无后顾之忧,如何改只要能够体现激励机制,稳定医务队伍就没有问题。
@F**f:编制对三甲医院稳定人才队伍还是重要的…
看起来,编制依旧很重要,希望稳定的人有了一层保障,但同时也多了一层枷锁,甚至还有人认为,落实同工同酬的待遇远比编制重要。
你认为编制重要吗?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动态核增机制」会给编制改革带来怎样的变化?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近期内容推荐
编辑:笪文武 审校:徐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