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作者介绍
魏无牙 本名郑宇杰,靖江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医生。
许久没有回老城区,骥江路的日新月异让我有点诧异,霓虹闪烁、人声鼎沸,他恢复了往日的气息,也在物理宽度上被再次拉长。
其实,骥江路在我的记忆深处,只局限于很短的一条巷子,严格来说,是过去骥江路向西延伸的一小段,以前老宅在他的南侧,巷子被老一辈称之为“后街”。百米的巷弄,香味悠长!
薄荷味
“后街”的西尽头是城西小学,也是我的母校,骥江路的几次拓宽,曾经的校舍也是难觅踪影。
学校周边的人们总会靠山吃山,做起学生的生意,一些稀奇古怪的玩具和别具风味的小零食成了我放学后的期盼,囊中羞涩的我只能看着同学们饶有兴趣地玩着和吃着,有时帮家里买个酱油、打瓶醋会落得个一分两分的,我都会存起来“消费”一把,当然幸福来得快去得也快,有些玩具没玩两天也就散了架,最后在垃圾堆里找到归宿。
那时的我们渴了,课间会到学校的自来水龙头整两口,至于饮料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每年的端午节前后,门口都会有卖茶的小摊,小摊上有一种带着淡淡薄荷味的甜水,它被装在透明的杯子里,见方的玻璃板盖在杯上,玻璃杯被整齐地码在托盘上,洒落在盘子上的水珠折射着夕阳的光辉,杯中的水也闪着灵动的味道。
一分钱一杯水,必须在卖茶奶奶的跟前一饮而尽,享用的时候,路过的同学也会投来艳羡的目光,说实话,当时的我嘴巴享受了,虚荣心也得满足。如果碰上关系好的,就你一口他一口我一口地喝着,薄荷味和甜味充斥着口腔,水流穿过牙缝,有种“凉飕飕”的感觉。
喝完后,总要用鼻子深嗅一下杯子,将杯中的薄荷味慢慢地吸进身体后,这才依依不舍地放下杯子,舔了舔嘴唇,背着书包将欢快且愉悦的笑声留在了并不长的巷弄里。
薄荷味,多么令人回味。尽管现在饮料的口味品类繁多,但想要唤醒曾经的味道,说实话有点难!
烧饼味
“后街”的中端有一间烧饼铺,早市时,里弄都会飘着饼的脆香。我依稀记得,铺子的主人姓周。
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吹到小城,烧饼铺子是为数不多的私营户,铺面不大,也没有什么招牌,当然,像这种优质商家,光靠香气就可以让路人挪不动腿了,广告也是显得微不足道。
那时的我总会期盼外地的姑妈回来省亲,这样早餐上会准备几个周家烧饼,上层铺满芝麻,下层烘烤得金黄,就像蒸熟的螃蟹,难怪上海人称这种圆烧饼为“蟹壳黄”,春夏时节是韭菜馅,秋冬是萝卜丝馅的,咬上一口满嘴留香,河虾、肉馅交织在剁碎的蔬菜之中,土里种的、水里游的和地上走的完美搭配,香气至此在嘴巴里澎湃。
周家烧饼店总会引得“后街”的拥堵,门口等着买饼的人,店里也坐着堂食的老客人,原本狭小的巷弄一下子多了好几辆自行车,这让路过的人总是不自觉地停下脚步,向店内张望着,如果运气好碰到新鲜出炉的烧饼,会捎上几个给家人尝下,也算打个牙祭。
购买的速度要远大于做饼的速度,店铺里面的师傅分工明确,年长的男师傅叼着烟、揉着面,尽管耸着肩拉扯着面团,烟灰还是不落。女师傅负责起酥油、包馅料和成型,她们都戴着白帽子,我也是在那时候知道,白帽子不仅是医生的专属,还是厨师的。
烧饼,终于在食客们千呼万唤中滚烫出炉,芝麻香、焦脆香在整个铺面弥散开来,这种味道是会刻进骨子里的,不到一袋烟的功夫,黑黢黢的烤板上留下许多饼屑和未傍上烧饼的芝麻。
后来,周家的烧饼店搬到后街的东侧,想和新开的早饭铺竞争高低,但其产品单一终究淹没在时代的浪潮里,更可惜的是记住他家烧饼的人,如今更是寥寥!
烟火味
每个人的鼻子都有奇怪嗜好,有的人对汽油味情有独钟,有的人沉醉于“臭豆腐”“榴莲”发出的酸爽味,而我独爱老灶烟囱里飘出的白烟味道,这是让人留恋的"烟火味"!
“后街”的东侧临近“根正苗红”的骥江路和“意气风发”新建路,矗立在十字街口的店铺通常认为最好命的档口,好像天然有种“九州通衢”的霸气,但在我的记忆中,这个铺面是几经更迭主人,做过“老虎灶”的卖水生意、做过煮馄饨的营生、也出现过早饭铺,但屋顶上的烟囱并没有因主人的走马灯更换而奄奄一息。到“后街头”上弄碗馄饨,也成当时较为时髦的口头语。
铺子仅有几张包了浆的桌椅,挂历上的明星也被熏得看不清是谁,佝偻的老奶奶窝东北角烧灶,不时地添着柴火,锅里的水一直欢快地跳跃着,炉膛里的火光映红了她的脸,岁月的痕迹在她脸上显得油光锃亮!
煮馄饨的大婶熟练地将碗一字排开,嫩绿的蒜叶、晶莹的味精连同一勺猪油落入长着“豁口”的碗中,食客早已像呆头鹅伸长了脖子,当馄饨像小鸭子被大婶“邀上岸”时,他们纷纷向大婶报道,完全不顾我这个小朋友的存在。
包馄饨的阿姨大声呵斥着那些不着调的大人们,用力太猛,她的口水都要落到馄饨馅中,饥肠辘辘的人谁会关心这个呢。食客们在还没有落座时,就开始喝汤,脂油香、蒜叶香在口内交汇,一阵大快朵颐之后,大家将留在齿间的菜叶用手指抠下來在嘴里咀嚼几下,意犹未尽!
小店这就样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食客,终究,烟囱也在城市上空消失,那一抹生气的白烟再也没有出现在蔚蓝的空中。我的鼻子多少有点伤感和落寞!
1994年骥江路拓宽,“后街”连同街面上的房屋一并走到历史的画册中。至此,我的童年、少年湮灭在尘土飞扬中。
三味后街,也永远地住进我的心里。
微信号:
JingJiang_RW
投稿邮箱:
jingjiangyingji@126.com
投稿须知
尊敬的作者朋友们,欢迎您向《靖江人文》投稿。《靖江人文》是《靖江日报》传统副刊《魁星阁》、电视栏目《靖江印记》、电台栏目《悦读靖江》的融合平台,为了确保您的投稿能够顺利进入审稿流程,请仔细阅读以下投稿须知:
1. 投稿格式要求
• 实名投稿:请使用您的真实姓名进行投稿。
• 文档格式:统一采用Word文档格式提交,不接受其他格式。
• 文件命名:请将文件名设置为“题目(您的姓名)”,例如:“故乡的秋(张三)”。
2. 投稿内容要求
• 投稿类型:欢迎第一人称原创散文,投稿微信号:jingjiangyingji@126.com。
• 用稿标准:我们倾向于非虚构、接地气、抒发真情实感的作品。如果您喜爱朗诵、摄影,我们也期待您附带一份音频或图片一并投稿。
• 投稿数量:请勿重复投稿已投过的稿件,不要对同一篇稿件进行反复修改和投稿。同时,请不要一次性投稿多篇作品。
3. 稿件长度和修改
• 字数限制:来稿字数建议不超过2000字。
• 稿件修改:编辑可能会根据自身定位对作品进行适当的修改。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被删改,请在文末明确说明。
• 全媒体平台分发:我们可能会对来稿择优进行多平台分发(例如电视、广播、公众号等)。如果您不希望文字出现在相关平台上,投稿时请注明。此外,编辑如需对来稿进行音频化或视频化处理,会提前与您联系,在得到您的同意后进行下一步创作。
4. 审稿和回复
• 审稿周期:由于作者众多,编辑精力有限,我们可能无法回复每一位作者是否采用稿件。如果您的作品在三个月内未被发表,可视为未被采用。
• 一稿多投:我们不反对一稿多投,但请在作品被其他平台采用后及时告知我们。
5. 其他注意事项
• 请确保您的作品为原创。
• 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含有违法内容。
• 投稿即视为同意本投稿须知的所有条款。
我们期待您的佳作,感谢您对《靖江人文》的支持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