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糖 | 魏无牙

文摘   文化   2024-07-24 17:00   江苏  

本期作者介绍




魏无牙  本名郑宇杰,靖江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医生。



对于老夫老妻来说,妻子最痛恨丈夫说的话是什么?妻子问丈夫“今晚你吃点什么”,疲惫的她本来已经耗尽一天的洪荒之力,最后丈夫来一句“随便”!“随便”二字,说着轻松、做着费力还费脑,还要揣测对方今天的意图,实属恼火和痛恨!


妻子和我是医生,她的工作相比较我来说要辛苦一些,女儿上大学,我们夫妻二人平日里吃喝也就比较潦草。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妻子换上围裙走进厨房问我一句,“晚上吃什么”。“随便”两字,我脱口而出。

“随便?!”妻子拎着铲子,提高音量走到我跟前,好像北方多闻天王,只是宝伞换作了锅铲。自知理亏的我陪着笑脸,那就“老虎糖吧”。她好奇地问我,也吃过老虎糖?!“当然!”我顺势喝起她煮的粥,用过往佐着。

妻子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她描述的卖糖人,和我记忆中如出一辙,而我们两家相隔20余里地,卖糖人的脚印真是留在了我们这座小城的角角落落。


“家里有废品卖哦?”一声声吆喝打破了午后城市的寂静,沙哑的声音落下,清脆的金属撞击音随之而来。那时的我赶忙起来在家里翻箱倒柜,看看有没有闲置的硬纸板和废铜烂铁。他的经营方式是最原始的商品交换,以物换物,用对方给出的废品换取他摊子上的软糖。

熟悉的声音来袭,同龄的伙伴们像一只只蚂蚁从不同的“巢穴”倾巢而出,手里都提溜着各式各样的物品,将“老虎糖”摊子团团围住。

卖糖人仿佛是检阅的长官,小心翼翼查看我们手中的东西,他没有长者的严肃,慈祥的笑容在写着沧桑的脸上绽放,粗糙的手上满是生活的沟壑。

我们都争先恐后地向他展示着换糖的物品,牙膏皮、不知名的塑料配件、橡胶雨衣……真正入卖糖人法眼的寥寥无几。小伙伴们为了口腹之欲,有时也是极尽所能,使出十八般武艺“薅尽”家中的废品。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每家每户所谓的废旧物品实在是没有,虽然我家老宅在靖江县城里,但家中和周围的邻居生火做饭还是用着煤球炉子和老式的灶台,能利用的废品大多是进了炉膛。

当然,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也将智慧发挥到极致,让还能上岗的物品集体下岗,以前牙膏是铝管的,当卖糖人从门口的巷子口经过后那些日子,父亲都要用挤在碗里的牙膏,他每次刷一次牙,都要骂我一次,我也很识趣地躲得远远的,免得挨一顿揍,还要被弄一脸的牙膏沫。

妻子听到这里,也被我的“遭遇”惹笑了,刚才暂时的“剑拔弩张”也烟消云散了,她说卖糖人一到他们的埭头,草纸堆(稻子收割后留下的秸秆,农户一般用作生火用)上的塑料薄膜都会随着吆喝声而消失,原来农村的小朋友也有“变废为宝”的技能,家长们、邻居们的怒吼声也会在那时传个十里八村的,小时候的我们谁会在意屁股上会挨多少板子,只会惦记着卖糖人什么时候再来,因为带着糯米香的“老虎糖”含在嘴里很快便会化开了。

“卖糖人”的糖是一层一层薄薄的饼状,叠放在箩筐里,上面用塑料布盖着,箩筐有多宽糖饼的面积就有多大,糖饼与糖饼之间用米粉隔开,防止天气炎热糖粘连在一起。

当我们聚在“老虎糖”摊前,交给卖糖人“废品”后,争先恐后地总会向他表示要多些,卖糖人一边应和着我们,一边卷起塑料布,但他往往只卷起一个角,再用吆喝时的小铁铲,取出“老虎糖”。众人也小心翼翼地品尝着这来之不易的甜味。

我努力地回忆着“老虎糖”的味道,就像鲁迅先生回忆蚕豆的味道,那种甜丝丝的味道是挥之不去的。现在的孩子很难理解那种味道,也难怪生活红火,再不需要用甜蜜来驱赶和中和苦涩,现在的“糖”早已跌落神坛,甜味如今是唾手可得。

妻子看着我说,她早已记不清那卖糖人的具体模样,因为是女孩在村里拾荒也斗不过男孩,所以每次只能看着同村的男孩在她面前炫耀“老虎糖”,生性腼腆的她也不敢向卖糖人索要,只能远远地看着,她也就记住卖糖人步履蹒跚的背影和他手中小铁铲发出的声响。原来,这个“老虎糖”于她而言并不是甜的,或许有些苦涩……

“老虎糖”的故事讲完了,回忆也就戛然而止。

我和妻子看着彼此,她在我眼中跳动,却已泪眼婆娑。

编辑 |  仲一晴
排版 |  苏天行
编审 |  孔   楠
终审 |  朱   正


微信号:

JingJiang_RW

投稿邮箱:

jingjiangyingji@126.com





投稿须知


尊敬的作者朋友们,欢迎您向《靖江人文》投稿。《靖江人文》是《靖江日报》传统副刊《魁星阁》、电视栏目《靖江印记》、电台栏目《悦读靖江》的融合平台,为了确保您的投稿能够顺利进入审稿流程,请仔细阅读以下投稿须知:

1. 投稿格式要求

• 实名投稿:请使用您的真实姓名进行投稿。

• 文档格式:统一采用Word文档格式提交,不接受其他格式。

• 文件命名:请将文件名设置为“题目(您的姓名)”,例如:“故乡的秋(张三)”。

2. 投稿内容要求

• 投稿类型:欢迎第一人称原创散文,投稿微信号:jingjiangyingji@126.com

• 用稿标准:我们倾向于非虚构、接地气、抒发真情实感的作品。如果您喜爱朗诵、摄影,我们也期待您附带一份音频或图片一并投稿。

• 投稿数量:请勿重复投稿已投过的稿件,不要对同一篇稿件进行反复修改和投稿。同时,请不要一次性投稿多篇作品。

3. 稿件长度和修改

• 字数限制:来稿字数建议不超过2000字。

• 稿件修改:编辑可能会根据自身定位对作品进行适当的修改。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被删改,请在文末明确说明。

• 全媒体平台分发:我们可能会对来稿择优进行多平台分发(例如电视、广播、公众号等)。如果您不希望文字出现在相关平台上,投稿时请注明。此外,编辑如需对来稿进行音频化或视频化处理,会提前与您联系,在得到您的同意后进行下一步创作。

4. 审稿和回复

• 审稿周期:由于作者众多,编辑精力有限,我们可能无法回复每一位作者是否采用稿件。如果您的作品在三个月内未被发表,可视为未被采用。

• 一稿多投:我们不反对一稿多投,但请在作品被其他平台采用后及时告知我们。

5. 其他注意事项

• 请确保您的作品为原创。

• 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含有违法内容。

• 投稿即视为同意本投稿须知的所有条款。

  我们期待您的佳作,感谢您对《靖江人文》的支持与信任!




靖江人文
靖江印记,魁星阁影,悦读流转,共赴心灵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