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图书馆,不可或缺的“精神灯塔” |卜蕾 叶冬梅
文摘
2024-08-30 17:23
江苏
在城市行走,若问“city不city”,离不开一家书屋。靖江城市不大,有格调的书房却有好几家,像容湖书房、水街书屋、各种主题的牧城书驿等,它们温润着城市的“钢筋水泥”,涵养着城市的书香气质。而走出城市,在乡镇、在农村,农村书屋,也在它的版图里,走向“诗和远方”。穿过厚重的中式大门,一幢典型的江南风格建筑映入眼帘,白墙黑瓦,质朴典雅,这就是西来镇文化艺术中心。西来镇历来崇文重教,走出了许多文化、艺术领域的大家,像熊任望、熊百之、刘灿铭、祁智等。文化艺术中心内建有刘灿铭艺术馆、祁智书屋,文化气息浓郁。在乡村有这样一处所在,让文化西来更有了底气和韵味。从刘灿铭古拙而又灵动的书法作品旁走过,就到了祁智书屋,这也是西来镇的图书馆。目前馆内藏书有15000册,囊括政治理论、人文历史、现代文学、儿童文学、社会科学、古旧书籍等,每个品类的书籍都有序排放,便于读者取阅。在书屋内,马卡龙色的休闲沙发,原木色的桌椅,色彩搭配时尚,迎合了当下的年轻审美,也为读者提供了舒适的阅读环境。在书屋的第一排书架上,祁智的书籍占了一半。祁智是从西来走出的作家、诗人,著有长篇小说《呼吸》《芝麻开门》,中短篇小说集《反面角色》,长篇童话《迈克行动》等,是西来人引以为傲的当代儿童文学作家。西来镇文化站站长王剑锋是文化艺术中心的负责人,他说:“祁智书屋的主要特色就是藏有祁智等一众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这也吸引了很多少年儿童前来借阅。”据统计,祁智书屋一年的借阅量有4000余册,主要借阅人群有学生、村干、退休人员等。乡村图书馆,像一座“精神灯塔”,照耀、指引了一方人。在靖江的西片,有靖江市规模最大的乡镇图书馆——东兴图书馆,它还有另一个名字:缪荃孙图书馆。缪荃孙是近代藏书家、校勘家、教育家,我国文化教育科技界尊称他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缪荃孙是江阴人,却与东兴镇正东圩有一段渊源。1860年4月,太平军攻江阴,缪荃孙“奉母渡江,寄寓靖江之正东圩。”在东兴居住期间,缪荃孙在江滩与田野间大声朗读,一时传为佳话,东兴的读书人都以他为榜样。2022年,东兴图书馆更名为“缪荃孙图书馆”,就是要把缪荃孙热爱学习、钻研学问的精神在东兴传承下去。目前,馆内藏书超15000本,每年还陆续有集体、个人捐赠图书,不断丰富藏书品类,让各种书籍“百花齐放”。图书馆有了品牌,就是赋予了精神气质。从2023年开始,东兴镇举办“缪荃孙读书月”,激发全镇群众的阅读兴趣,让爱读书、好读书深入人心。乡村图书馆,丰满,却也寂寥着。它静静伫立在那,无声等待着它的读者们。七八月份,正值暑假,西来镇的“祁智书屋”迎来了它的小客人们。每年暑假都是“祁智书屋”最热闹的时候,放假的学生们来到这里,翻阅自己喜爱的书籍,一场场阅读活动也在这里举行。暑假的学校是安静的,乡村图书馆迎来了它的“新年”,生机勃勃的孩子们让乡村图书馆热闹起来,熠熠生辉。石建华是“祁智书屋”的管理员,主要负责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和图书借阅,每年她最忙的时候就是暑假。她爱好文艺和健身,担任图书管理员可谓兴趣相投。平常日子里,图书馆里人烟寂寥,偶尔才有几个人来书屋借阅。石建华说,图书馆里多数时候都是她一个人,倚着时光,闻着书香,每天整理一遍图书馆,这样孤独、单一的工作却让她感到有一种荣誉感。“我守的不是图书馆,更是知识和精神。”石建华自豪地说。施栩胤是东兴镇中心校四年级的学生,“缪荃孙图书馆”与学校一墙之隔,穿过学校操场,从一条短的巷子穿过,就能到达图书馆。图书馆紧靠学校,是区位优势,既方便师生借阅,也便利镇区群众。施栩胤说,除了参加阅读活动,没有单独去过图书馆。而在图书馆附近居住的王女士也表示,现在电子阅读很方便,没有必要去图书馆借阅。乡村图书馆,和所有的图书馆一样,都陷入了时代的困境中。越来越便利的电子阅读冲击着图书馆的“生存”,手机阅读、阅读器阅读,成为很多人的首选。打卡图书馆,成为一种文艺的时尚行为。图书馆“破圈”,势在必行。乡村图书馆,小而精,辐射全镇几万人口。为了吸引更多人来图书馆,大家都不遗余力、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活动,为大家架起通过图书馆的桥梁。东兴镇常态化开展“相逢在周末”“我们家的书房”“多彩绘本——快乐阅读”,评选“书香少年”等活动,让图书馆里的书流通起来,让图书馆的大门常打开,开怀迎纳更多爱书、读书之人。而在东兴镇很多村级服务便民服务中心里,图书角也静静地闪耀着它的光芒。“缪荃孙图书馆”的书,也会带着满城书香的使命来到这里,为村民们提供丰富的知识养分。在村民办事等待时,随手拿起一本书,那些书就像落在泥土里的诗,开出了花。乡村,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田野里也是绿了黄,黄了绿,播种、丰收,每个农人忙忙碌碌,充满了干劲。这是希望的田野,每一粒种子都承载着梦想与期待。而乡村图书馆,就像心中的绿洲,孕育着希望与生机。在马桥镇徐周村农家书屋,这也是一家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种植大户王飞正在翻阅农业种植方面的书籍。作为农文旅乡镇,有很多种植大户和科创人才聚集在马桥,通过专业书籍解决实际问题,是很多种植大户的需求。在徐周村农家书屋,农业技术类书籍就占了“半壁江山”,在农闲之时,这里也成了很多新农人的“充电站”。在丰收之时,在徐周村农家书屋,用瓜果蔬菜可以换一本书籍,播种与丰收,等待与希望,以另一种形式相遇。把书送到农民身边,让书流动起来,这也是一种“破圈”。据统计,靖江市图书馆在全市创建了200多家村级“农家书屋”。这些“农家书屋”散作星辰,在靖江的田野上,闪耀知识的光芒。而在很多乡镇图书馆、农家书屋里,我们还发现,具有地方特色的书籍都是“必备书目”。像东兴镇的沙上文化系列,西来镇的“江水西来”系列在乡村图书馆,我们把一种叫“故乡”的情思凝聚在这里,在字字句句里、老旧照片里,记起我们的来时路,知道脚下的土地上曾经发生的那些往事。村落与山雀,书本和缓慢的日常。我们常常驱车几小时,前往远方,在一个乡村的书屋里,寻找片刻的安静。我们是否也可以,用自己的脚步去行走身边的乡村图书馆,打卡家乡的那些日常。在乡村图书馆的书架前走过,我想起济慈的一句话“世上鲜花会相继盛开,壮丽不朽的事物会接踵而来。”
微信号:
JingJiang_RW
投稿邮箱:
jingjiangyingji@126.com
靖江人文
靖江印记,魁星阁影,悦读流转,共赴心灵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