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微信问。
为啥自己干了这么多,扛了这么多,却总是在关键事上被晾起来。
安排的工作,干得非常好;
领导交代的于公于私的事,都落实到位;
其中还有很多,是一号点名安排处室的工作,也都是自己扛的重担,取得的成绩。
可为什么,偏偏就是没自己啥好事。
倒是科里另一个家伙,仗着家里有背景,什么工作都往外推,结果,却经常拿荣誉,受表扬。
前两天,单位要推举一个副科长,结果,现任科长明确在科里说,要推荐这个人。
自己就是想不通,到底是为什么。
~~~~~~~
工作,干了很多;
荣誉,拿了不少;
评价,也都是竖大拇指。
为什么,一到提拔这件事上,就没影了呢?
这大概是很多朋友心里都很郁闷的话题。
在这,就拿上面这位朋友的情况,简单聊聊。
工作,就只是工作,但是提拔,不仅仅是提拔,更是一个综合评判,包括但绝不仅限于工作。
就像是上面这位朋友。
挑大梁,有能力,结果却被人家抢了名额,在这里,就得注意有没有解决好下面这两个问题。
第一,上层印象如何。
老江头儿一直谈的一个观点是:
能够决定你提拔的,不是你的直接上级,而是你的上级的上级。
在这个上级的上级里,你的存在感怎么样,印象分有多少,评判结果如何,这才是决定个人发展的关键。
科长的评价再高,他在班子那里的推介能量也是十分有限。
并且,即使是他守着你明说会推荐你,夸你能力强。
但是当科长见了分管,见了其他班子,关起门来说的话,谁都不知道他说不说,说多少,说的什么。
举个例子,在某个单位里,科长去分管那里汇报,谈起了科里的小A。
当着分管的面,就一个劲儿的说小A不行,不听指挥,不踏实工作,反应慢,等等不好的话。
结果呢,守着单位其他人的时候,这个科长说的可是完全不一样的话,到处夸。
分管,会信哪部分信息更多呢?
咱就说,小A会知道分管真实的印象么,大概率不会。
他唯一能够知道的,就是科长在外面说他好。
这一来一回,差的太多了。
个人,一定要在日常接触中,抓住一切机会,在上层的上层那里,推介自己。
~~~~~~~
第二,工作有署名么。
工作虽然是你干了。
但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科长知,分管不一定知,再往上,一定不知。
工作成绩,就是一个无法写名字的无主物。
在谁手里,谁就可以说是自己的。
如果说,科长是那种把好事都往自己身上揽的人,试问,你在他手下,能够有什么表现的机会么?
不可能。
所以,在这里,一定要注意看好自己的家,别让自己的东西,成了人家经营自己的筹码。
可能有的朋友会问,这本来就是科里一块出的成绩,那怎么办呢?
这里,一是要写好自己的工作总结,别以为领导不看,就胡乱弄。
其二,个人述职,一定要抓好机会,尤其是上台述职的机会,一定要把自己的东西都展示出来。
其三,定期汇报,去上级的上级那里,定期汇报工作和思想,自己的付出和成绩,以及对于工作的思考。
你干过的工作,不会没有心得吧,不会没有改进的建议吧,诸如此类都是你汇报时候的关键点。
因为谁具体干了,谁才能够真正了解这张“冷冰冰”的纸上的成绩背后,那些没有写在上面的东西。
而这些,恰恰是让领导知道你干活的证据。
早请示,晚汇报,所言非虚。
自己的发展,一定要自己主动出击。
都知道上面领导的赏识最有用,但是这中间的联系通道,还是要靠自己去打通,而不能等着领导来赏识咱。
也别觉得汇报思想和工作很尴尬,这就是一个幌子。
你表明你的来意,汇报自己的工作心得,无非就是敲门砖,简单几句话,总结一下,这就够了。
作为这场对话的甲方,领导对于这种情况,自然是先听完你的汇报,然后对你说几句鼓励、建议的话。
这个时候,一定要拿着本子认真记笔记,茅塞顿开的样子,最后还得表达一下自己的忠心和态度。
去过几次,自然就熟悉了,再去,也就不会尴尬了。
要相信领导的谈话水平。
在你第一次进门进去尬聊的时候,他完全有能力掌控好整个谈话过程,给你想要的反馈。
而且,领导也非常喜欢和基层的同志们唠唠。
这也是他掌握单位整体情况,绕过中间信息环节,了解真实基层情况的途径。
你去汇报,领导也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这可是自己的下属,真的把自己当领导、当前辈、当老师,这中间的获得感,可是能够刺激多巴胺的。
去,百利而无一害;
不去,自己就是把自己给干小了,框起来了,限制住了。
对方一直在等你,而且你去了之后,也必定能够得到积极正向的反馈。
此时的你,只需要下定决定,敲门迈出第一步。
工作都干了,累都受了,就等着这一步,然后充分展示出自己的成绩。
向后退缩,那就是拱手让人,向前一步,那就是为己争光。
这题,应该不用选了吧。
~山人出品,只做原创~
~全网首发,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