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王斌,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流派是自体/主体间(动力学)取向,同时会结合存在人本的咨询态度。我认为在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地看见。一路走来,印象最深刻、最受触动的往往都是与来访、督导、同行们真诚相处的那些瞬间。人的内心世界是复杂、多变的,与内心世界工作时,始终需要带着另一颗热乎乎的心。我相信,勇敢的走进心理咨询的你能够被好好的看到、听到、理解到。希望你能从心理咨询的体验中收获力量,和作为咨询师的我一起去觉察、去梳理、去接纳,那些重要的改变就将在这些体验中发生了。
01 请谈谈你理解的心理咨询是如何起效的?
王斌:很多人会对心理咨询是如何起效的感到好奇,可能有些是在犹豫是否开始心理咨询、有些是已经进行一段时间但仍感到迷茫、也有些已经从咨询中感受到了一些改善但还是说不清是什么带来的效果。
进入咨询的人们带着自己的情绪痛苦,陷入某种难以挣脱的模式,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期待着心理咨询能帮助自己,赶快从当下的痛苦挣扎中解救出来,迫切的需要心理咨询能“起效”。
讨论这个问题,需要先谈谈何为“起效”。效果可以从两个维度理解,一个是看得见的维度,一个是不容易看见的维度。
看得见的维度,似乎是能够与某人和谐共处了、能恢复活力好好工作了、不再每天哭泣、不再频繁的情绪崩溃了等等。以上应该属于心理咨询的效果范围内,但往往改变不是以一个很快的速度达到的,当然,短程的心理咨询也存在,比如认知行为疗法(CBT)、辩证行为疗法(DBT)、短期焦点解决、人际沟通分析(TA)等等。
短程取向通常比较结构化,之所以能比较快的起效大体上是因为:
• 不过多得探寻深层次的原因,而关注当下的困扰本身、关注行动上的改变;
• 通过认知思维层面的对话,找出不合理的信念,用更理性的信念取代;
• 通过一些需要填写的表格工作,练习并完成家庭作业,不断强化学习;
• 通过寻找自身积极资源和成功事件,并充分发挥到更多的事情上。
不过并非每个人都适合短程的心理咨询,且造成我们心理问题通常来自于人格发展、早期经历的影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可能导致一个问题改善了,但仍然会反复或再出现其他问题。而且没有任何一个经过正规受训的咨询师敢保证,一定会在短期内有理想的效果。因此短程取向更适合动力非常强、配合程度高、愿意尝试、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良好、更关注问题而非自我成长的人群。
不容易看见的维度,则是更深层次、更本质的改变。是补足曾经缺失的、凝聚未被统整的、重现没有完成的。我们可以更全然的接纳自己和过往发生的,可以有不一样的理解和视角看待生活,可以更爱自己,在离开咨询后更有能力面对各种未知。这是个有点慢的过程,往往需要一年半载甚至几年的时间,因为那些已经形成的模式已经存在了更长的时间,人毕竟不是电脑程序改个bug就能达到优化。
大部分的动力学(经典精神分析、客体关系、自体/主体间、拉康等)、存在人本取向都是在这个维度上工作,心理咨询的改变会通过:
咨访关系的建立,提供一个足够安全、接纳的空间,于是那些压抑在潜意识里的感受可以重新浮现,并在此时此地有了重新讨论、理解和修复的机会。
咨询师的共情性理解,是鼓励探索的重要前提。想象一下,一个人对你的话感到好奇、对所有你提出的都同样重视,而不是因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做到了什么事儿,才会对你如何如何。这种体验下,你可以说任何你想到的,而非世俗认为的应该的、重要的。
除了理解外,咨询师也会提供一些诠释,从问题的原因或者导致的后果等角度,帮助来访看到自己的模式,引领咨询往更深处试着走一走;
在我所使用的自体心理学和存在人本取向中,咨询师有时也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过这和朋友谈心不同,咨询师的表达更多的是跟随来访者的角度;
不过也未必这个时间一定会很长,事实上,相当多的人会在中途感到自己好多了,可以试着在生活中再去自己感受。在过程中,随时可以和咨询师讨论,咨询要进行到哪里。
所以,选择心理咨询可以想一想,自己期待的是什么?也需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心理咨询是双方共同努力的过程,这其中除了咨询工作本身能做的,匹配性、问题在现实中的进程等都可能影响是否起效。所以或许需要知道心理咨询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失望,也可能有些人换上几个咨询师才能找到最合适自己的。这需要你提供时间、精力,和金钱准备,心理咨询的费用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小的一笔开支。
不妨把心理咨询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每周在一个固定的时间赴约,去体验,去感受,去重新养自己一遍,去多爱自己一点。
02 请谈谈你理解的咨询师跟来访之间的关系?
王斌:我常把心理咨询和很多我们熟悉的活动做类比,比如:
心理咨询有点像瑜伽,当你来到瑜伽老师的工作室,她会带着你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完成,注意每个呼吸吐纳、每一次舒展、每一次尝试时体验身体的坚持。但如果你没有全情投入,没有把自己安放在那里,只靠瑜伽老师单方面的带领不会有任何进展。而心理咨询师也一样,没法说清你究竟“练习”多久才能有变化,但变化就在一次次的工作中,你的呼吸、你的身体、你的心会知道。
心理咨询有点像开车,你是驾驶员,握住方向盘的人,咨询师坐在副驾驶上。有时会提醒你,看啊,前面是红灯,小心点,更多的时候,是陪着你一起往目的地去。在黑暗的路上,恐惧不将人吞噬;在无人的旷野上,一起寻找可以走的路;在堵车的时候,烦躁能有处释放。不管这一路的风景如何,一同去看。
我理解的咨询师跟来访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合作,而且是基于真诚一致、尊重、不批判的前提。咨询师有心理学的专业理论、受训经历,咨询师本人经历了个人体验、督导,咨询师也的确见到过很多很多不同的心理情绪困扰,但这并不意味着咨询师认为自己是权威,可以对一个人的人生指手画脚。事实上,如果别人的指手画脚有用,你就不会想到要来咨询了。
- End -
更多科普阅读:
世界精神卫生日丨我该如何爱自己?(附一行禅师著作等资料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