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书丨“无条件”的陷阱——到底是没有什么条件?

2024-11-25 18:01   江苏  

 “无条件”的陷阱

     ——到底是没有什么条件?

作者:龚书



世间到底有没有无条件的爱(积极关注)?

来访者不付钱,咨询师就会停止工作,这是不是说明咨询师的关心是有条件的?

咨询设置是在打脸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吗? 

 

要厘清一个具有争议或者模糊的概念,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找到它的对立物(counterpart)或者反义词。要理解“无条件”,我们就先来看看何为“有条件”。

 

一个很常见的电影桥段是劫匪绑架了人质,警察包围了他们所在的建筑物要求劫匪释放人质,劫匪提出条件——准备100万美金,不连号的现钞,并且准备一架直升飞机供其逃跑,只有这样做才能保人质平安,否则将与人质同归于尽。只有你做了A,我才做B。你不做A我就不做B,甚至还要做C。这是有条件的释放人质。什么条件?交换条件。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无条件”的例子: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

 

日本就地投降没有谈条件的余地,接受投降的一方不需要做任何额外的事情,这里不存在交换条件,但是有个前提条件,即日本战败。

 

“无条件”不是没有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而是不存在交换条件。


一个临床片段




来访者小J是个24岁的年轻女孩,我们每周会谈两次,分别在周二和周五的下午。一天我告诉她因为我个人的原因,需要在未来将周五下午的会面改到周五上午,她说好的。下一次见面时,她和我说,她因为工作安排,周二的时间也需要调整,问我是否可以从周二下午改到晚上。我和她说,好像我提议了周五的改动,你继而提议了周二的改动,有种一人一个的意思,她立即否认了自己的故意。接下来,她问我从什么时候起需要改周五的时间,我告诉她我计划是两三个月后,她说她的改动可能很快就要发生了,我说如果的确需要的话,我们可以根据她的情况及时调整。有意思的事发生了,她说“如果你现在就可以给我改周二的话,你也可以提前改周五的时间。”我当时有点诧异,不知道这两件事是怎么被联系到了一起去的,我说“这是两件事。”她轻轻地重复了一遍“这是两件事”,好像她也有些意外。我和她说“你好像要把我拉入一个交易当中,如果我要做A,就得先满足你做B;如果我满足了你做B,你会回报似的允许我做A。”她当时很惊讶我这么说,但是很快她意识到她就是信奉这样的交易,并反问我“生活不就该是这样的吗?哪里有什么无条件的爱呀?事情总是在各种交换下达成的。”人的观念是在环境中形成的,越是自然的信念越是难以觉察它的不妥,因为那来源于我们唯一过过的生活



一个日常对话


我们可以在戏剧化的情节里清晰地看到劫匪充满恶意,他们在谈条件,在要挟,逼警察就范。但是在生活中,很多时候谈条件的感觉似乎没有那么尖锐。李安执导的电影《推手》(1991年)里有这样一个片段,不好好吃饭的混血孙子对美国妈妈说“妈妈,我想看动画片”,妈妈无奈又烦躁地说“喝完牛奶才可以看电视”,然后孙子乖乖喝下牛奶,坐下来看电视。这些看起来很顺利和谐,可是中国爷爷却皱着眉头对儿子说“美国人教小孩好像是做买卖,什么都谈条件”我看到这里感到非常惊讶,首先,母子之间这样的对话太普通了,人家这不相处得挺好嘛,爷爷是不是在找茬?其次,这个质疑是中国人提出的,“无条件的爱”这个概念可是美国人教我的呀,现在是一个中国人在质疑美国人的教养方式。是呀,生活中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地日常发生着,因为它很普通,我们就容易把它视为合理,不会去质疑它。可是魔鬼就是在细节里,一推敲就会发现大文章。我们可以这样补全母子间的对话:


儿子:妈妈,我现在可以看动画片吗?

妈妈:你只有把牛奶喝了,才能去看动画片;如果你不先喝掉牛奶,你就不能看动画片。



这个逻辑和语序是不是和那个充满恶意的劫匪很像?谈条件,不满足就要挟,逼你就范。那么妈妈有恶意吗?恐怕很难有人会觉得她有恶意,反而觉得她在为儿子好。儿子吃饭困难,至少喝点牛奶吧,孩子喝下些牛奶就会让妈妈觉得他多少得到些营养哪怕没怎么吃饭。可是这原本毫无关系的两件事情,怎么就这么自然地被联系起来了呢?如果只是为孩子的健康着想,希望孩子吃饭/喝下牛奶,何以要让看电视成为一个附加条件呢?又或者看电视本来就是被允许的,为何要利用它来要求孩子吃饭/喝牛奶呢?喝牛奶其实是妈妈对于要孩子吃饭的让步,妈妈只是不知道怎么能让孩子好好吃饭,只是因为对孩子没有好好吃饭感到焦虑。条件就这样被提了出来,交易就这样丝滑地达成了。大家觉得在这样的语境下长大的孩子会怎么看待关系和条件呢?



回到文本




无条件积极关注是卡尔·罗杰斯明确提出的,其英文表述是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样描述这个概念的:


To measure the unconditionality of the regard, the extent to which there were “no strings attached” to the counselor’s liking, items of this sort were included.


如何衡量这种关注的无条件性,就要看治疗师的喜爱在多大程度上是没有附加条件的。

 

……A third condition is that the therapist experiences a warm caring for the client

—a caring which is not possessive, which demands no personal gratification. It is an atmosphere which simply demonstrates “I care”; not “I care for you if you behave thus and so.”


……第三个条件是,治疗师体验到对病人热切的关怀——这种关爱是非占有性的,即治疗师不要求得到个人的满足。这是一种“我在乎你”的平常气氛;而不是“如果你表现得如何如何,我才会在乎你。”

 

我想大家可以从这些朴素的言语里感受到何谓“unconditional”,这里强调的是没有附加条件(交换条件),而不是没有前提条件和任何必要条件。



再谈临床设置


世间到底有没有无条件的爱(积极关注)?

来访者不付钱,咨询师就会停止工作,这是不是说明咨询师的关心是有条件的?

咨询设置是在打脸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吗?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不是没有任何条件,而是指没有交换条件,即我不用额外做什么就会得到积极的关注。小刘希望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这句话里就已经暗含了一个前提条件,即小刘的父母是小刘的父母,而不是小张的父母,小刘也不会问隔壁老王要爱。那么“小刘的咨询师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小刘”需要条件吗?需要怎样的条件呢?事情并非只是发生了。只有在确定的条件下事件才能发生。而这里所需要的确定条件是:小刘及其咨询师之间有实质性的咨访关系,即这个关系是在双方事先约定好的治疗设置之下的。设置就是精神上的血缘,咨询师为小刘预留时间和空间,小刘出席咨询并为咨询付费,就是这样的必要条件。时空是胎盘,金钱则是咨访之间的脐带。

 

通常来说的设置约定了来访者到访的频率、场所、咨询费、每节时长等,来访者必须要做的事只有两件——准时出席和按时支付咨询费。如果咨询师谋求这之外的东西会被认为是不合伦理的,比如得到来访者透露的证券交易信息,要求来访者过节发红包买礼物,或者提供性满足等,当然很多时候的附加条件不是来得那么触目惊心,但是咨询师们必须对此保持足够的警醒。同时,当你并没有要求额外的个人满足时,你可以很有底气地在这个框架下收费工作并与来访者讨论其重要的幻想——“我不付费了你就不见我,你的爱是有条件的”。ta很可能(其实是一定)不是在说你,而是在说当初那个教会ta这个信念的人;ta也并不是真的认为自己不付费也能得到咨询,而是在告诉你ta是如何体验“被给与”的,这些都需要个案讨论,在此就不展开了。

 

我之所以给这篇文章起名《“无条件”的陷阱》,是因为我们咨询师们也可能是在这样的语境下被养育的,当来访者质疑我们的“有条件”动机时,我们就容易去认同来访者的这个观点,继而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怀疑,接下去咨询师的关注点就全去到了自己身上,要么努力辩解摘清自己,要么给来访者做关于设置的心理教育,要么与来访者对抗,心里充满委屈和怨恨而无法再利用这些材料去进一步地理解来访者。同时,即便你不是一位咨询师,我想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可能会遇到类似矛盾——自己身不由己的处于一桩交易之中,或者自己不由自主的发起了一场交易。而这些交易所带来的体验是很不舒服的,因为你虽感到种种不同意不情愿却在认同对方,剩下的就只有被PUA的感觉了。

 

对于咨询师来说,要破除投射性的认同,就需要我们去发展足够的职业认同感。这条路很长很慢,一点都不比和来访者的工作容易呢。我们都加油吧!


案例已做匿名处理,

且获得来访者关于撰写和发表的知情同意


拓展阅读与赏析




《逻辑学导论》第13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2章“因果推理”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1.3、1.4、1.13关于付费、剥削和终止服务的说明。


On Becoming a Person   Carl R. Rogers (HMH 2012)


电影《推手》(李安 1991)





-End-


更多科普阅读:

译|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21种我们做出非理性决策的方式(一)
7种摆脱焦虑的小技巧及对应荐书

世界精神卫生日丨我该如何爱自己?(附一行禅师著作等资料大全)

科普丨“我应该”背后的焦虑:如何克服不合理的自我期望?

掌握命运:如何从《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中找到改变的力量

去做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心理有病”?丨心理咨询的污名化


点击「分享」或「在看」
让我知道你喜欢❤️


关于咨询师严选
一个发起于心理咨询师圈子内部的非盈利平台我们希望聚集国内心理咨询行业收费500元/次之内,最专业靠谱的心理咨询师。让有心理咨询需要的朋友找到用得起的、专业靠谱咨询师。(平台初心:我为什么要做咨询师严选?
点击阅读原文,你将会看到这份毕业于国内顶尖咨询师培养体系、收费平价的心理咨询师名录。
我们在高标准遴选专业咨询师的同时,也分享心理咨询科普、心理学、正念、自我成长等干货文章,希望有更多朋友能从心理学、心理咨询中受益。欢迎各位关注并向更多人推荐「咨询师严选」。




咨询师严选
让有心理咨询需要的朋友找到用得起的、专业靠谱咨询师;让致力于助人工作的咨询师在执业初期不缺来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