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们做自媒体的逻辑听起来相当合理,基本可以说一本万利,既提高知名度又不用跟平台分成;但这件事的黑洞在于,自媒体是一个只适合很小一部分人、且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的方向,且从我的实际体验效果来看,自媒体上招募到的来访心智也许并不适合做心理咨询,转化与留存效果并不好。
我自己是2019年开始做自媒体,微信公众号跟小红书是我主要的分享平台,2022年我还曾发朋友圈感叹自己竟无心插柳地做了一个心理咨询垂类下阅读量前30%的头部账号。
因为分享是我喜欢的、也因为确实从自媒体上获得了来访,所以长期以来,我思考着不依赖任何平台仅从自媒体获客的可能性,但随着对现实情况、以及对心理咨询师行业跟自媒体现状的不断体会跟反思,我逐渐不看好从自媒体上招募来访这件事。
把不看好这事说明白,还得从思考“为啥咨询师们纷纷开始做自媒体了?”开始。
我觉得除了天然就喜好分享跟表达的一部分人之外,很多咨询师是很被动无奈、甚至是被裹挟的。而我认为这种“被迫”是当前行业现状导致的困境。
医生们是不愁没有病患的,只要坐在医院里上班每天就有病患来,但被称作“心理医生”的心理咨询师却并不是这样,鱼龙混杂的市场使得劣币正在驱逐良币,很多靠谱、受训扎实的咨询师依然有获客的压力。新手咨询师面对的三大焦虑金刚:获客焦虑、收入焦虑、胜任力焦虑 已经让人喘不过气,而入驻平台的高分成也正在压榨着本就艰难的新手咨询师们。
自媒体的出现似乎让咨询师们看见了一条可以不被任何人“剥削”的道路,于是在焦虑的驱动、咨询师要打造个人ip的宣传煽动下,大家纷纷入局。
但自媒体真的是咨询师的出路吗?
我并不看好,或者说这条路对单兵作战的普通咨询师门槛太高,只适合少部分人。
首先做自媒体的能力的模型跟咨询师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的需要你懂运营,做编辑、包装营销、甚至要追热点,一个好的视频或是文章需要表达清晰、语句通畅、主旨明确等等,这对人的要求一点不低,不是随便抓谁上来就能干的;但咨询师的受训是对人的理解与评估、伦理、干预技术等等这一系列,跟做自媒体完全是俩行业,俩工种。
鼓吹咨询师们去学习做自媒体,就好比怂恿一个毕业了要在手术台上开刀的临床医生 花时间精力去学习怎么营销自己,这很不对路。尤其在早期新手阶段,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自媒体上,是以牺牲掉这个咨询师的执业胜任力跟成长速度为代价的。
可能有些咨询师会想要不花太多的时间精力来做一个号,但实际操作下来你也许会发现这基本不可能,如果本身没有分享的热情,不把分享当作目的本身,而当作招募来访的手段,是很难长期坚持的。这一点只要尝试搞过一段时间自媒体就会有所体会,如果以招募来访为目的,一旦无人问津、失去正向反馈,真的难以为继。
最近小红书很火,大家竞相涌入,而前几年咨询师们都在纷纷开通个人公众号,但据我了解,不断更的公号非常少。因为持续的输出建立在长期大量的输入以及一定的输出能力基础上,这两点皆需厚积薄发,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不夸张的说,如果咨询师按照打造个人ip的建议,再讲究一些自己的穿着、妆效、背景、剪辑,如果没有团队的支持,不断更、搞一个能持续招募到来访的号,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之大,可以让一个咨询师直接考虑改行全职从事自媒体了。
自媒体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 在消耗本该为专业投入的时间,这只是我不看好从自媒体招募来访的一个原因。最重要的是,从数据上来看,自媒体的来访并不如咨询师想象的优质,我甚至觉得与这部分人群匹配的服务未必是心理咨询。
我猜大部分咨询师心里都更期待,能招募到对心理咨询有基本的了解(起码不会想要约咨询师在咖啡馆见的)、对自己的改变有一些现实感的预期,知道人的成长是缓慢的,愿意为自己负责,投入时间和精力以及耐心的来访,这样可以更深入、富有成效的工作,也是一个人真正改变所要付出的成本。
但自媒体上的来访往往不是这样的状态,我的观察来看,他们显得更焦虑、迫切、想要魔法降临为他们摆平一切,甚至替代他们做决策或行动,我想他们并非准备好了要改变,而是希望有人能为他们收拾残局、扭转乾坤,而这是心理咨询无法办到的,而情感咨询、挽回服务也许可以。
这样的心智状态也许解释了自媒体来访相比于专业平台来访 普遍脱落率高的原因,很多人说做自媒体的好处在于,来访预先获得了咨询师的更多信息,这样更容易长期工作,而我认为在自媒体上打造人设、对咨询师理想化的投射与认同会促进来访进入到咨询中。但是否会留在咨询关系中,来访自己是否准备好改变才是更重要的因素。而从这个动机上来说,自媒体上的来访普遍比专业平台的来访要弱得多。
在一次朋辈小组里,我问其他咨询师的同道,如果自己要找咨询师会在小红书、抖音上找吗?大家纷纷摇头。这很有意思,大家不会在自媒体上为自己找咨询师却会希望来访在自媒体上找我们,但也好理解,就像我们在一些平台见到医生的科普无论多让人信服,但是实际就医还是会去医院。
咨询师们更了解这个行业、本着为自己负责的态度会选择一些筛选机制更为严格、专业的平台来获得咨询服务,想必同样想要为自己成长负责的来访,在对心理咨询有更多的了解之后,也会做出类似的选择。
有时我会想,通过自媒体来寻找咨询师的来访,跟那些想要找熟人咨询的来访、明明可以面询但却要视频的来访相似,似乎有着天然的阻抗...
以上是我不看好咨询师通过自媒体招募来访的原因。还想说两个澄清:
1、我不看好咨询师做自媒体招募来访,但我看好咨询师们做自媒体。如果你对科普、分享本就热衷,分享是目的不作为手段,那我觉得特别好。更多得让公众了解心理咨询到底是件什么事,这会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有源自内心的动力驱使,相信也会在这条路上走的更久,不患得患失。
2、我对文中所提情感咨询、挽回服务,以及自媒体上的来访,没有贬低与成见。我认为人类对于解脱痛苦的需要是长久、普遍、巨大、广泛的,针对各种苦难的化解方式 自古以来就多种多样,我相信每一种流派存在的价值。也认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与机缘下,每个人能获得的帮助也是很不同的,也许每个人都可以从心理咨询中获益,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选择心理咨询解决困扰。只是作为心理咨询师这个专业助人者,想要找到与之匹配的、更适合做心理咨询的群体,在自媒体上招募来访未必是明智之选。
作为新手咨询师,我对于咨询师感受到的困境感同身受,不愿意看到很多咨询师同行 在焦虑驱使下盲目踏入自媒体,在不相关领域投入很多之后,失望而归,这也是我想要分享我自己实际体验与思考的原因。
但我个人的经验一定有其局限性,希望大家能有自己的判断。出于对分享与表达的喜好,我依然会对自媒体持续关注,也欢迎大家与我交流。
- End -
更多科普阅读:
世界精神卫生日丨我该如何爱自己?(附一行禅师著作等资料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