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苏轼有首《赠刘景文》的七言绝句,原文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是坡仙很有名的一首赞美初冬的诗句,抒发了苏轼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刘景文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此诗是苏轼于1090年在杭州太守任上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到刘景文时,刘已58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以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刘就死去了。在苏轼眼里,刘是国士,是君子,他深感刘的坎坷遭遇,遂在早冬时分,有感而发,应景而作此诗。在苏子笔下,初冬虽然是岁寒地冻的开始,但却是富有生意和诗意的,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
人们往往“伤春悲秋恨冬雪”,但坡仙苏轼却认为早冬是“一年好景”时,看来“境由心造,相由心生”,时令在不同人眼里便有不同的物相感受。那么,初冬在你眼里又是怎样的一幅图景呢?
天文学意义的冬天由立冬就开始了,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立冬时节,天气渐冷,日照渐短,随着立冬的到来,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这是农耕文明中对于季节变换的重要认知,也是人们顺应自然、调整生活节奏的重要依据。按二十四节气的说法,立冬过后是小雪,“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小雪来临,表示降雪的起始和雪量增大的气候特征。虽然节气名为“小雪”,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下小量的雪,但此时段,降水的方式开始由雨变成了雪,由于地面尚未完全冻结、即使下雪,雪量不会太大,因此叫“小雪”,也意味着真正的冬天来了,气候渐寒而白昼愈短,“冬阳”就显得尤其珍贵可爱了,又是一年将尽时。
儿时没有“小雪”节气的概念,只知道冬天的第一场雪是从雪花飘忽,入地即化的小雪开始的,这个时候母亲则不管她的儿女们愿意不愿意,必须得穿上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臃肿厚实、看上去不太美观甚或用现代眼光看有点滑稽的棉衣棉裤甚至棉鞋,有些爱讲究的母亲还给她的孩子在棉衣棉裤上罩一件涤卡面料的单衣单裤,以抵御往后些日子老天下起鹅毛大雪、冰天雪地的寒冬之寒,或许也是为了保护棉衣、好看罢。总之,孩子们的这身行头一般要持续到来年的农历三月三,有俚语:“三月三,驴解鞍”,其实是说人在三月三以后,天热了要脱下棉衣换单衣服了,用驴比人还是用人喻驴,我们不得而知。
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古人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季春阳胜阴,故虹见;孟冬阴胜阳,故藏而不见;小雪以后,天地阴气盛,雨少干燥或凝结成雪,彩虹自然罕见。二候天腾地降。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释名》中说:“冬曰上天,其气上腾,与地绝也”,意即阳气渐消阴气渐多。三候闭塞成冬。古人认为,下雨、雷电、彩虹都是阴阳相交产生的自然现象。小雪来了,阳气藏于地中,阴气闭固而成冬。不交则不通,不通则闭塞,所以为冬季。古人很注重阴阳平衡,认为“小雪”以后,天地间阳气上升阴气下降,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故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正如当代诗人左河水在《节气》诗中云:“太行初雪带寒风,一路凋零下赣中。菊萎东篱梅暗动,方知大地转阳生。”可见,“小雪”后万物转入冬眠,所谓“冬藏”开始了。
我国的传统生产方式以农耕为主,所以,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息息相关,“小雪”与“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多少的节气,她不同于我们日常所指的降雪强度较小的小雪,如果说节气中的白露、寒露、霜降是因气温下降,水汽凝为水珠,进而冷凝为霜,那么,小雪则是寒气降至为零或以下冷冻为雪。古人出门看天,靠天吃饭,顺应自然,敬畏天地,从节气变化安排生活和农事,难怪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到了小雪节,果树快剪截”“小雪地能耕,大雪船帆撑”等等,无不说明节气与农事的关联。
在我国北方,小雪时节,一般人家都要吃羊肉以御寒温补。民间还有腌制腊肉的习俗,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比如陕西久负盛名的凤翔腊驴肉也是在这个季节开始腌制,也只有在这个季节腌制,口感才最佳,因为“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所谓“冬腊风腌,畜以御冬”就是这个道理。当然,从养生角度,小雪以后寒气袭人,气温骤变,养“形”更要养“神”。首要防寒保暖,节喜制怒,保持乐观,保护阳气;早睡晚起,多晒太阳,适当户外运动;多吃些腰果、核桃、栗子等干果有益补肾,多吃如菠菜等深绿色蔬菜以帮助抵抗抑郁,多吃白菜、萝卜以清火降气,俗话说,“小雪三不吃,远离寒和湿”,这“三不吃”指的是:不吃生冷冰凉、不吃肥甘厚味、不吃辛辣燥热。当然,这些也合乎中医观点:“冬不藏精,春必病温”“食补藏阳,顺时养身”“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经过春夏之盛、秋冬之衰后,小雪季节最适合休养生息、舒心忘忧了。如果累了,就放松心情,天无绝人之路;再冷的天,也要温暖自己的心。正所谓:“平心去郁,去燥养心”。聆听落雪的声音,那些尘世的浮躁与喧嚣会让人瞬间忘却,变得清净。
唐朝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诗里写雪天最富情趣,请看:“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一副美妙如画的小雪情景图跃然纸上。
“琼花飘落窗前树”,雪花,这冬天的名片,纯洁的化身,感情的结晶;落在眼里,一字一句都是意,一步一摇全是景。趁寒气未盛,素心向冬,不囿于风雪,不困于荆棘,如此,终会得到属于自己的圆满。
“冰花飞舞落人间”,雪花,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雨雪霏霏,春天还会远吗?围炉煮酒,吟诗赏雪,意兴阑珊;忘却凡尘纷扰,静享冬日清欢。
碎玉纷飞,银纱漫舞,早冬冷美小雪来!
作 者 简 介
杨舟平,男,陕西凤翔人,高级法官,中国法官文联理事,中国散文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省国学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理事、宝鸡市苏轼研究会监事长、凤翔区作家协会主席,获市以上文学奖项数十次,首届中国丝路散文奖、第三届“六维”宝鸡市作家协会文学奖得主,《雍州文学》编委会主任、《都市文苑》副主编、《今日头条》等数家平台专栏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情关风月》《一城烟雨》《一树花开》等。作品多篇入选省级中学语文辅导教材、成为多省市中考语文试题解读文章。作品多次被《人民文摘》《海外文摘》《中国妇女》《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法制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法院报》《陕西日报》《散文选刊》《美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凤凰网》《腾讯网》《中国作家网》等平面、网络媒体发表或转载,共计150余万字。
【联系方式】
《雍州文学》编辑部
欢迎您的关注和投稿。
微信ID:gh_fcf994b1b24a
联系邮箱:fxzxgwyx@sina.com
我们努力做到最好!
征稿启事
1.投稿人必须确定本人拥有作品网络版权的处置权,投稿文章产生的版权纠纷由投稿人自行负责。编辑部拥有对作品内容进行适当修订后发表的权利。
2.本平台原则选用原创首发稿件,首发稿件一经采用即视为将网络版权授予《雍州文学》,平台将在文内设置“原创”标识,其他平台转载必须联系转载授权或注明转载自《雍州文学》。
3.散文、小说作品原则不超过5000字,长篇小说提供完整版和5000字以内节选版,单首诗歌200行以内。
4.投稿时应在邮件“主题”栏标注文章名称+作者姓名,并在正文中留下联系电话。
5.投稿时请在稿件正文末尾附上作者简历(含个人近照)一份(平台编辑对简历有删改权)。请务必通过指定邮箱投递稿件,凡微信发送作品一概不予接收。如有图片,请注意图文分开,但指明图片位置和要求。
6.《雍州文学》微信公众平台已获得并将开通微信授权的打赏功能。欢迎读者为自己喜欢的作者和喜爱的作品打赏。我们将在预留平台运营基本费用(10元以内不返还,作为平台编辑、运营费用)的基础上,按照打赏金额50%比例为作者发放稿酬,稿酬最高300元。微信公众平台官方打赏计算期按通用流式模式,返还期一般为自稿酬核算结束起10天。
7.投稿邮箱:凤翔区作协《雍州文学》fxzxgwyx@sina.com。
8.按照稿件投递的先后顺序,责任编辑进行初审,编委会复审,编辑审阅工作将在收到投稿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若自投稿日起15个工作日内未推出即视为稿件不予采用。
《时光捡漏》
您的读书笔记
《芳菲随笔》
欢迎你的关注